小学毕业考试中,我语文99.7,数学100,英语100,而语文扣了的0.3分是因为用错标点符号。
结果我上初中后发现,我排名居然是年级的87名......
因为以前考试实在太简单了,感觉哪次不拿满分,就是个渣。
但到了高中后,发现那些什么数学、物理、英语、生物.......见了都像见鬼,全是天书。
尤其是那些数学考试最后一题,基本就不是正常人能做出来的,通常我就写上一个“答”字,再加上个冒号,看看能不能蹭个0.5分同情分拉倒,做个屁。
上了大学以后就更离谱了,高数什么的就不说了,更恶劣的是专业课,编程、自动化、电功.....当时学校不知搞什么,说要与世界接轨,直接上新华字典那么厚的全英教材。
别说我们学生,连老师都说不清那些单词,所以我干脆就摆烂不看了。
幸好考试前,老师都会告诉你重点是什么,你去划了线后,背好那几个点,基本就能合格。无惊无险,居然毕业了。
从小学到大学的过程中,会发现越来越多恶心的题目,越来越清楚自己不是什么学霸,越来越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我想,这就是认知边界拓展的过程。
而且,这些东西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包括你身边的人和事。
比如小学的时候,和小伙伴闹翻了后,他最多就不给我糖吃。但在初中如果闹翻了,放学后校门口一波小混混等着你......
又比如小学的时候当个班长,最多就是帮老师收作业。但到了大学如果当个社团会长,原来还能管理会费,有操作空间.....
越是成长,越是很多冲击你三观的事情,发现原来那么多东西,以前自己是不知道的。
你对那些不知道的东西知道得越多,你就越会用怀疑的态度去看待一切,怀疑得多了,你的脑子就折腾开了。
渐渐地,你把曾经怀疑的东西,划到认知边界里,慢慢建立起一个自己的认知体系。
当然,这个认知体系,更多的是知识的层面,如果你没当上社团会长的话,你对财富的认知还是一知半解。
换句话说,学历高的人,知识体系的认知能力会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也在塑造,但同时对接地气的社会认知还没开化。
但当你有了前半部分的认知能力以后,只要脑袋继续空虚,接受一切新的东西,走出社会后,你的全方位的认知能力也会跟上。
以上最容易会被怼的,就是关于财富的认知问题。
有不少朋友学历不怎样,但出来创业也混得不错,这也很正常。
因为不同的经历,对个人认知提高的模块和速度,都是不一样的,只是读书这条路,让你扩大的认知模块,更适合市场需求,也就是上班。
这是低风险,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