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脱胎换骨”了——人际辅导

文摘   2024-03-23 22:24   浙江  

引子 老师,你拿我做个课题吧

毕业前,小李来找我,说:“老师,我妈说,要不你拿我做个课题吧,我也这么想,我觉得很有意义。”

我有点意外,多数人都再三要求保密,我想写个案例,都得小心翼翼,还是第一次遇见“求曝光”的。

“老师,我们这个咨询做得很长,对我帮助很大,写出来,对和我类似的人也很有帮助呀。写吧写吧。”这小家伙还真是来真的。

“其实,你本来也没有很大问题。主要是你自己改变意愿强,悟性也高,我也没做什么呢。”倒不是谦虚,这是我真实的想法。

“那不是这样的,人际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没有你,我那段时间会很难熬。”小李真诚地说。

小李当时遇到的正是人际交往问题。在我的咨询经验中,因同伴关系不良来求助的个案往往耗时长,见效慢。人际交往不顺畅,本质是个人内在关系不协调的投射。而个性的完善,必然是漫长而艰难的。直面内心的真相,不仅需要极高的悟性,还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耐心。

处理人际关系自然会有一定的技巧,但内在冲突没有解决时,所有的技巧都是纸上谈兵。可以这么说,你越执着于技巧,内在可能分裂得越厉害,好像自己每天都在演戏。结果就是一边讨好,一边怨恨,一边自我鄙视。

最棘手的是,这类孩子因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积极反馈,容易内心敏感,且对他人充满敌意。这就导致难以建立信任稳固的咨询关系。接这种个案,要推行”慢字诀”。

一 我不喜欢她们

小李第一次来咨询的时候,一直在那滔滔不绝,从日本动漫聊到小说,再聊到哲学。恕我孤陋寡闻,她说的东西我基本不知道。

她声音洪亮,情绪饱满,表情丰富,极富感染力。大半个小时过去,她既没渴,也不累。我有点纳闷,高中学业这么忙,她专门抽时间过来就为和我闲聊吗?

慢慢地,她聊到室友。

“我就不理解,怎么会有人不喜欢看书呢?天天聊明星八卦,浪费时间,她们怎么想?”她耸耸肩,一脸不屑。

“你都不知道她们有多疯狂。买东西,有点节制都没有,买了一件又一件,这不是浪费钱吗?不能克制一下吗?”

“我发现,一直以来,我和同龄人都合不来。但身边的长辈,像我妈朋友,还有老师,都特别喜欢我。”

……

从破碎的只言片语中,我推测她是人际有困惑。“我不喜欢她们”的另一面,就是“她们不喜欢我”。

那到底“不喜欢”到什么程度?

孩子表达情感的方式强烈而直接。我们成年人不喜欢一个人,为了顾及面子,多少有几分隐藏,而孩子往往是赤裸裸地展示自己的厌恶。

我见过那种被边缘化的孩子,处境实在糟糕极了。不需要半句恶言恶语,只要所有人都不理你,那种痛苦就不堪忍受。

归属是人类的核心动机之一,每个人都需要被别人接受,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归属已被证明是精神健康和幸福所必需的。失去归属感,会使人陷入到巨大痛苦当中。

在古代,设有“流刑”。武松、林冲杀了人,都被流放,可见这被视为严厉惩罚。在当时,人们会认为被流放、与所有社会关系断绝联系,比死亡更糟糕。

小李其实已经明确感受到寝室里紧张的氛围,她有隐隐的不安。但那会儿,她半点都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我试着点拨几句,她没有听进去。若强行说服,她该得认为我站室友那边了。一旦立场对立,咨询便不可能继续。

我还想帮她,所以,等着吧。

二 李老师眼里的小李

接下来的日子,小李依然持续过来。

她是个有趣的女孩,知识面广,能说会道,经常会有些奇思妙想。偶尔,她也吐槽老师和同学,但多数时候,只是何我分享自己遇到的趣事儿。

或许,她并不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帮助,只是需要倾听和陪伴。

有阵子,因为要接女儿,我会提前离开心理中心,她几次找我,都扑了空。学生下午需要咨询,都是要提前预约的,没有预约,老师不会在那个时间段接咨询。

有天,李老师和我说,有个女生没找到我,挺有情绪,问我是不是忘记了她的预约。得知不曾预约,李老师说:“这孩子是因为什么问题找你呢?我猜是人际。”

“你可神了,你咋看出来的?”我问。

“她给我的感觉是,老师理所当然得为她服务。如果在和人互动中是这种模式,同学恐怕难以包容。”李老师说。

还有几次,她突然跑过来,我都在接咨询,而恰好那几次,李老师没有咨询。

她居然说:“怎么陈老师总是这么忙,每次都找不到她。李老师,你怎么这么空,都没人找你咨询?”

李老师和我提起这件事,说:“她这话,让我都没法接呀,哈哈……其实,我能感觉到,她极力压制情绪,但那种攻击性还是泄露出来。我挺好奇,她和同学是怎么相处的。”

后来,我和成长后的小李再提起这件事,她面红耳赤,一脸震惊:“天啊,我以前这么说话吗?我以前这么没情商吗?”

是没情商,不然咧?嘿嘿。

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小李,十分自我中心。她希望事情都能如她所愿:我需要服务,老师就得在;我不喜欢的东西,最好能消失;不合我意的同学,内心充满排斥……她只希望自己的意志即刻得到表达,没有考虑别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必然是要互相包容,共同绽放的。自我中心,人际一定会出问题。

小李频繁找我,肯定是遇上大困难了。


三 我被孤立了

“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大家都不理我了。”她的双眼闪过惊慌,“我觉得好恐怖。怎么会这样呢?有些人,我基本没怎么打过交道,他们怎么也都不理我了?”

我知道,促进改变的时机要到了。一个人如果一直不改变,那是因为还不够痛,痛辄思变!

小李真的痛了。她发现,自己融不进班级任何一个小集体。在教室里还好,回到寝室,她感觉空气都是冰冻的,尴尬到极致。体育课也是相当难熬,老师分组活动时,她竟发现没有哪个小组愿意接纳她。吃饭时,大家三五结伴,她身单影只,像个异类。

孩子最害怕的,是自己和大家都不一样。

“那你自己觉得,大家为什么不理你了呢?”我问。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我相信她是知道根源所在的。

“有同学说我很有攻击性,有同学说我情商低,有时候得罪人了都不知道,还在那里讲个不停。但我具体哪里做得不好,他们又不肯告诉我。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办。”

她一直强势且能量十足,这是第一次表现出软弱。

“以前我一直觉得是别人的问题,现在我发现,可能真的是我自己有问题。有些同学,我看着觉得他们为人很好,他们也不喜欢我,我肯定是有问题的。我愿意改,可我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不知道怎么改。我总不能到处拉人去问呀……”她眼圈都有点泛红了。

这距离她第一次过来咨询,差不多一年过去了,她偏执的信念终于开始松动,也不再拿“毫不在乎桀骜不驯”来防御。她的心打开了,做好改变的准备了。

“咨访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老师可以把我和你互动时的感受反馈给你,慢慢的,你就知道哪些言行会让别人不舒服。但是有个前提,我们要坦诚相待。如果我把自己的负面体验告诉你,你要明白,我是在帮助你,不是不喜欢你。同样,你有不舒服的地方,也要说出来。这可以吗?”

她爽快地答应了。

四 坚冰融化了

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小李基本固定每周来一次。她是个悟性超高,行动力超强的人,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明显变化。

每次来,她都会和我分享和大家相处的细节。我们尝试复盘,换位思考,角色扮演。在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体验中,她的感受力变得越来越敏感,心理界限越来越清晰,处事越来越有分寸。

这其中,也会有反复的时候。当她发现总是要照顾别人的感受,自己会觉得很委屈很受伤。另外,对于一些特定的同学,她会有莫名的敌意。对同学的一些行为,虽然理智上知道和自己没关系,但就是很愤怒……

类似于这些“结点”,可能需要缓缓深入,抽丝剥茧,理清理顺,她的情绪才能畅通起来。

记得有一次,她和同学有了矛盾,当时情绪上头很气愤,后来想和好,可就是不愿意迈出第一步。

“凭什么要我先去找她?我就不想去。”她说。

“看起来,你对主动和好这事儿好像很抵触,你似乎觉得这样很没面子,伤自尊。不过在老师看来,我觉得在一段关系里主动的那个人,不是卑微,而是更懂得珍惜。不是懦弱,而是更强大,更能包容他人。所以,我蛮好奇,是什么经历让你有这样的信念呢?”我说。

她思考许久,说从小到大,妈妈虽然对她很好,但每次两人闹别扭,妈妈都会和她冷战,有时候很久不理她,她熬不住,每次都过去道歉讨好,这种感觉让她非常不舒服。

她讨厌室友疯狂购物,欲望无节制扩张,其实是因为嫉妒。小时候,每次去超市,妈妈要求只能买一样东西,她怎么恳求都没用。凭什么,凭什么别人可以那样肆意自在呢?

她不喜欢斯斯文文 ,长相甜美的女生,因为她小时候就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妈妈每次夸那个朋友漂亮懂事,嫌弃她咋咋呼呼……

许多“情结”在潜意识里运转,过去的仇现在报,结果选错了时间、地点、人物。不是眼前人眼前事让你痛苦,而是他们触发了你的创伤体验。

“我们需要有清晰的心理界限,这界限包括区分我和你,区分过去和现在。”我提醒她,“还有,探索过去的成长经历是为了更好的成长,可不是为了归罪父母,这点一定要牢记。所以,可不能跑回去问责妈妈。”

她笑了。说其实每次回去,她都会和妈妈反馈我们的谈话。妈妈还和她道歉了,说不知道那些行为会带给她这么深的影响。

到了高三下学期,她来得少了。她和同学关系有很大改善,虽然没有交心的朋友,但正常社交已经不是问题。最重要的,她整个人都变得轻盈了。

五 咨询反思

小李曾问我:“老师,你觉不觉得我变化很大?我自己都感觉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有一度,她还挺想去读心理的,后来考虑到自己的选科和成绩等因素,放弃了这个原则。

李老师说小李整个人都松弛了,真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大夸我咨询做得好。其实,我很清楚,这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结果。

首先,小李自己功劳最大。她改变意愿强,每次都积极主动配合。酷爱阅读,悟性又高,把我推荐的成长书籍都看了一遍,不断对照自己反省。

其次,小李的妈妈也很了不起。小李在遭遇人际危机时,懂得去寻求帮助,积极改变,说明她内在能量很强。这也说明,在成长过程中,妈妈给予了她足够的爱。曾奇峰老师说,60分的父母是孩子的最佳起飞平台。因为缺的这40分为他人的进入开了一个口子。因为妈妈不完美,小李学会求助老师,求助书籍,反而有了更广阔的世界。

第三,咨询师不能“力挽狂澜”,只能“推波助澜”。当一个人没有做好改变的准备时,咨询师千万不可自恋,觉得自己能改变他人,只有当来访者做好改变的准备时,咨询师的工作才能呈现出效果。

心理杂物社1
心理活动课、心理讲座、心理活动周、心理自助手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要不到的。育儿、婚恋、成长课题,可留言或预约咨询,给你最贴心的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