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做这3种梦,不是大病就是癌!千万别以为是迷信,白白错过身体的求救信号

健康   2024-12-20 12:08   广东  


小编搬砖不易,阅读之前先给我们一波“关注”+“星标”吧~


某天深夜,在你的身后,有人对你穷追不舍,你拼了命地逃跑,跑啊跑啊,但慢慢跑不动了,眼看就要被追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你猛地惊醒。

还好,只是个梦。

相信每个人都做过噩梦,比如说,梦见被人追杀、被怪兽追赶,从高空坠落,被蛇咬,当众裸奔出丑,牙齿掉了,溺水,考试没复习,错过火车……

有时难免疑惑,这仅仅只是一个梦吗?会不会预示着什么?

可能有人想说:这题我会!梦见牙掉了预示家人会有灾,梦到蛇说明有财运……


打住打住!小编就经常梦到蛇,也没见一夜暴富呀

靠做梦来算命的说法,自然不够可信。但是,梦有时候的确会给我们一些警示。

经常做噩梦,真的可能跟疾病有关

2022年6月,全球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发表了英国伯明翰大学人类大脑健康中心的一篇研究,该研究在经过长达7年多的随访中发现:

与正常梦境相比,经常做噩梦(梦中被攻击、梦中扮演动物角色等,被噩梦惊醒)的人,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的概率是其他人的4倍。

同时,经常做噩梦的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也更高。


2023年,《电子临床医学》又发表了一篇“梦境和疾病关系”跟进研究,该研究发现:

如果在7~11岁之间经常做噩梦,会使几十年后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痴呆症)的几率增加1倍。

而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常做噩梦,那么他们成年后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7倍。


常做这3种梦,可能预示大问题

还有一些情况,梦可能反映着你当下的一些健康问题。

常梦见溺水/窒息
——可能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它会让上气道反复塌陷,甚至堵住气流的“路”,继而引发短暂的呼吸暂停,让我们有缺氧感、窒息感,导致做这样的噩梦。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但影响睡眠质量,甚至还可能带来生命危险,大家可不能当做小毛病。

这类患者,每晚都在经历着一个“死亡循环”:睡眠→呼吸暂停→憋醒→呼吸恢复→睡眠恢复→呼吸暂停……

图源/壹图网

每一次呼吸暂停,患者都可能因未能清醒而窒息,甚至猝死。

而且,反复出现的缺氧现象,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改变,并伤及全身。
 
目前研究已明确表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衰等多种心血管事件相关。

所以,如果你经常做关于窒息的噩梦,同时伴侣反映你睡觉时经常发出高低不均、时而间断的鼾声,伴随着反复出现的呼吸暂停,就必须小心了,建议尽早去医院进行呼吸睡眠监测。

常梦到某个器官被打
——可能相应器官有潜在病变


如果一些器官有潜在病变,就容易梦到相应器官处被殴打,被刀刺中,或者发生其他种种意外,梦中受伤的部位在醒后还会隐隐作痛。


比如说,如果患脑部肿瘤或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经常梦到头被敲打。


又比如小编亲测,有一段时间牙齿出了问题,就常常梦见牙齿掉光,醒来确实牙齿很痛。

常梦到被追赶,想跑也跑不动
——可能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梦到被歹徒或者猛兽追逐,想跑也跑不动,惊醒后会出现心有余悸、出汗、心跳加快,可能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也有说法认为,经常梦到一脚踩空、从高空坠落而猛然惊醒,可能提示心脏或附近血管存在问题。

图源/壹图网

当然,我们不能仅凭一两次做了这样的梦,就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咱这里强调的是经常、反复做上述情景的梦,那这时还是有必要提高警惕,去做一下相关的检查。

梦只是一个预警,给你一个提醒,具体有没有病,还是要靠科学诊断,不是靠做梦。

经常做梦的人睡眠质量差?

爱做梦的人往往觉得自己睡眠质量不好,很羡慕那些“一夜无梦”的人。

而实际上,哪有人真的不做梦,只不过是记得和不记得的区别罢了。

通常来说,人每晚的睡眠周期可以分成两部分:
 
· 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无梦或少梦)
· 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有梦或多梦)

而我们的梦,一般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期。
图源/壹图网

正常成年人每晚有4~6个睡眠周期,也就是说,我们每晚至少会做4~6个梦。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有梦的体验,也并非所有梦都能够在醒来时被记起。
 
如果你在“爱做梦”的快速眼动期醒来或被吵醒,就会比较清楚得记得梦境,觉得自己一整晚都在做梦。

但如果你在深度睡眠阶段被叫醒,则往往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梦。

所以,不能说做梦了就表示没睡好,睡眠质量与做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如果因做梦感觉睡眠断断续续,或被梦惊醒后难以入眠,则可能会影响到睡眠质量。

最后,小编想提醒大家,现在微信改版了,点击下面“家庭医生公众号”关注并“星标”我们每天第一时间看到最新健康科普知识



右下角,您点一个和“在看”

小编工资涨5毛

编辑:江大桥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杂志官方订阅号,只做“靠谱、实用、有趣”的健康科普内容。百万家庭共同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