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干燥掉皮,可能是“脚气”

健康   2024-12-20 12:08   广东  


脚后跟粗糙干燥,像裹了一层砂纸,穿脱袜子时还容易勾丝。


很多人认为,这大概率是皮肤干燥所致,涂点保湿乳液就能搞定。可有时候,这根本不起作用,问题还越来越严重。


怎么回事?


皮肤科医生王冬梅提醒,你可能是得了“脚气”!


真菌感染的“脚气”常常会伪装成干燥的症状,在不知不觉中“兴风作浪”。如果一直拖着不治,可能会引发反复性瘙痒,或因皲裂疼痛导致行走困难等,还可能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或者传染给家人。


受访专家:王冬梅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揪“真凶”:真菌感染or干燥


如何判断脚后跟干燥是什么原因所致?王冬梅医生提供了一些小窍门——


● 怀疑真菌感染


如果仅是单侧脚后跟干燥,另一侧正常,那么真菌感染的概率较高。因为双脚所处环境通常相同,单侧发病有违常理。


若还伴有水疱、掉皮脱屑、皮肤发红等现象,或者脚跟皮肤增厚、皲裂严重,就极有可能是真菌感染。因为真菌可以通过产生裂解角蛋白的酶,侵入皮肤角质层导致感染。


另外,脚趾缝浸渍发白也是真菌感染的典型特征之一。因为真菌偏爱脚趾缝这类潮湿温暖的环境,在此大量繁殖后会导致皮肤颜色改变。

● 怀疑单纯干燥


往往是双侧对称出现,且无其他明显的皮肤病变症状。

常见原因有二:


一是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寒冷,人体皮肤水分流失加快,脚后跟的角质层较厚,容易因缺水而粗糙干裂;


二是长期受压、机械摩擦或接触碱性洗涤剂、消毒液等,其脚后跟皮肤受到化学物质刺激导致屏障受损。


图源:壹图网


  “脚气”偏爱三类人

  1. 经常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光脚走路,使用公共拖鞋、修脚工具的人。


  2. 糖尿病患者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他们身体免疫力较低,容易成为真菌的“攻击目标”。


  3. 经常穿不透气鞋子、爱出汗的人,以及不注意脚部卫生、洗脚后不擦干的人。这些习惯都为真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别盲目“下手”,自行用药有讲究


若症状较轻,且不确定是否为真菌感染,又不想去医院时,该怎么办?

王冬梅医生建议,可以先涂抹凡士林、尿素软膏等保湿产品,同时给皮肤补充水分,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一般来说,如果只是单纯的皮肤干燥,这样做一周左右应该能看到改善。

若一周后未有好转,甚至症状还加重,应考虑是否为真菌感染或者其他皮肤疾病等。

若怀疑是真菌感染,可先自行选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可按照说明书要求,均匀涂抹于患处及周边皮肤,一般每日1~2次

注意,如果真是真菌感染,通常需要坚持外用至少3~4周才可能治愈,并避免复发。

如果连续使用1~2周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者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加剧、红肿、有烧灼感等,就应立即停止用药,及时就医。

王冬梅医生提醒,为避免药物影响医生判断,最好停药一周后再就诊。


这些护脚误区,你中招了吗


× 泡脚缓解症状

如果是真菌感染或湿疹引起的开裂,泡脚可能会雪上加霜。尤其是使用一些刺激性的中药或足光散泡脚,不但可能加重症状,还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 随意停用抗真菌药物


不建议仅仅因为症状有所减轻(如瘙痒感降低、皮肤干裂程度看似好转等)就自行停药,因为此时真菌可能并未被完全清除。

残留的真菌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再次大量繁殖,使得感染复发,导致之前的治疗功亏一篑。

所以,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务必遵循医嘱,按照规定的疗程和剂量持续用药。

× 过度清洁脚部


频繁搓脚皮、修剪过度等,都会破坏脚部皮肤的角质层正常代谢,使角质层过度增生,反而加重皮肤粗糙干燥。

同时,用过于尖锐的工具修剪脚皮或趾甲,也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引发感染。

还要避免穿不透气的鞋子,如橡胶底或塑料底的拖鞋。这类鞋子容易使脚部处于闷热潮湿环境,利于真菌滋生。选择透气、舒适的棉质袜子,勤换鞋袜,保持脚部干爽。


(通讯员:谢伽蔚)

编辑:凌茜雯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杂志官方订阅号,只做“靠谱、实用、有趣”的健康科普内容。百万家庭共同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