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MIMIC,持续分享MIMIC临床生信文献与思路解读,捕捉当下热点思路,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点点关注~需要定制化分析的老师欢迎扫码联系~
文章标题:The impact of statin use 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中文标题:他汀类药物使用对心力衰竭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影响
发表期刊:Front Pharmacol .
发表时间:2024年9月
影响因子:4.4/Q1
心力衰竭 (HF) 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与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 HF 患者死亡率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对根据 ICD-9 和 ICD-10 诊断为 HF 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筛查。
排除标准:1) 年龄 <18 岁,2) 年龄 >100 岁,3) 不是第一次住院,以及 4) 死亡时间早于入院时间。
统计方法
我们根据重症监护医学信息市场 (MIMIC)-IV 数据库进行了回顾性队列分析。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将危重 HF 患者分为他汀类药物组和非他汀类药物组。采用 Kaplan-Meier (KM) 方法和 Cox 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他汀类药物给药与 30 天、 90 天和 1 年死亡率之间的联系。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还进行了 1:1 最接近的倾向得分匹配 (PSM)。
结果分析
1. 基线特征
在去除 <18 岁和 >100 岁的患者、既往住院患者以及死亡时间早于入院时间的患者后,我们将 11,381 名患者纳入最终分析。
2. PSM 前后各组之间的基线特征
在 PSM 之前,7,561 例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被分配到他汀类药物组,3,820 例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被分配到非他汀类药物组。原始队列中人口的中位年龄为 73.86 ± 13.43 岁 (IQR:18-100),其中男性 6,252 人 (54.93%),白人 7,912 人 (69.52%)。
3. 生存分析
评估两组不同随访期 (30 天、 90 天和 1 年) 全因死亡率的差异。对于原始队列中的人群,与非他汀类药物组相比,他汀类药物组的 30 天、 90 天和 1 年死亡率较低 (p < 0.001),如图 2 所示。PSM 后,KM 生存曲线显示与原始队列中人群的结果一致(图 2)。
4. 他汀类药物使用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在调整了多个混杂因素后,与非他汀类药物组相比,他汀类药物组的死亡率在 30 天随访期内降低了 18%(HR = 0.82,95%CI:0.74-0.92,P < 0.001),在 90 天随访期内降低了 15%(HR = 0.85,95%CI:0.78-0.93,P < 0.001), 1 年随访期内为 12% (HR = 0.88,95%CI:0.82-0.95,P = 0.001)。模型 III 是 30 天、 90 天和 1 年死亡率分析中的最佳拟合模型,具有最低的 AIC 和 BIC 值。PSM 后,他汀类药物组的全因死亡率也显著降低,30 天死亡率的死亡风险降低了 23%(HR = 0.77,95%CI:0.68-0.88,p < 0.001),90 天死亡率降低 16%(HR = 0.84,95%CI:0.75-0.93,p < 0.001),1 年死亡率降低 12%(HR = 0.88, 95% CI:0.81–0.97,p = 0.007)。
5. 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及其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在原始队列中评估了不同类型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与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我们排除了在 ICU 期间接受多种类型或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最后,保留了 10,095 名具有单剂量记录的患者。他汀类药物的类型包括阿托伐他汀 (3,761 例患者)、瑞舒伐他汀 (470 例患者)、普伐他汀 (539 例患者)、辛伐他汀 (1,486 例患者) 和洛伐他汀 (19 例患者)。根据 95% CI 的 HRs,调整后的模型中,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降低幅度最大,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 34% 、 26% 和 19%。
文章小结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 HF 危重症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全因死亡率降低有关。瑞舒伐他汀与全因死亡率的最大降低有关。低剂量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短期和长期死亡率,而高剂量他汀类药物与死亡率无显著相关性。然而,结果不是决定性的,应谨慎解释。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文章纯公共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就发到了一区!如果你也想在临床方向发高分文章,不妨试试这个省钱省事又省力的思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