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教授团队运用DragonFly™系统成功救治一名急性心肌梗死乳头肌断裂极危重症患者

健康   2024-11-09 19:31   上海  
近日,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亚专科主任徐健、副主任医师郭飞团队联合超声心动室主任杨冬妹等多学科成功救治一名急性心肌梗死乳头肌断裂极危重症患者。

10月10日下午,71岁的谢大爷下地干活时,突然感觉到胸口闷痛,大汗淋漓,休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在接下来几天,谢大爷一直感觉胸口不舒服,并发生两次剧烈胸痛,在当地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后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家人将谢大爷送至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急诊。患者入科闷喘明显,张口呼吸,半卧位,精神状态差,血压90/50mmHg,心率100次/分,两肺湿性啰音,心尖部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急诊造影检查提示前降支LAD弥漫性病变,近中段狭窄80%,回旋支LCX弥漫性病变,近中段可见血栓影,最重狭窄90%,右冠近段20%狭窄。考虑患者入院前彩超无明显结构异常,入科心脏听诊有明显收缩期杂音,目前冠脉血流TIMI 3级,遂植入IABP后返回病房。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极重度反流,后内侧乳头肌断裂并甩向左房,后叶P2、P3脱垂,脱垂宽度22mm,脱垂高度17mm,连枷间距 15mm,前叶长度:2.8cm,后叶长度:1.6cm。左室壁心肌节段性运动紊乱,左心增大,左室收缩功低下。在IABP支持下给与利尿、强心、控制心率等积极处理,但患者胸闷气喘仍明显,心率进行性增快,持续高枕卧位,心功能无改善,呈现恶化趋势。

徐健教授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二尖瓣乳头肌断裂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机械并发症,引起的急性二尖瓣大量反流常伴发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高达30%-70%。时间就是生命!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徐健教授团队迅速响应,在心血管内科主任马礼坤教授及李丹教授主持下,组织心超室、麻醉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ICU等多学科专家团队紧急会诊,多学科团队综合讨论、分析一致认为,谢大爷一般情况极差,外科急诊手术死亡风险极高,决定采用经导管二尖瓣夹闭系统为谢大爷进行二尖瓣钳夹手术。
术前,针对谢大爷乳头肌断裂及瓣叶脱垂情况的复杂解剖结构,徐健教授团队进行了精确评估。此外,为了给谢大爷争取救治时间并减少痛苦,徐健教授决定把食道术前评估和手术一站式进行。10月23日,在多学科保驾护航下,徐健、杨冬妹郭飞教授依托DragonFly™系统刻度化及精确化操作等优异性能,配合团队术中的准确判断,快速且精准地钳夹脱垂瓣叶,干脆利落解决了谢大爷极重度二尖瓣反流的问题。术后,在CCU医护团队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下,谢大爷恢复迅速,心衰症状改善明显,反流降至1+。术后2天对罪犯血管回旋支进行了支架植入治疗,顺利出院。目前随访2周,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徐健教授表示,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倾力合作和果断决策。我们中科大附一院结构团队有信心更有能力面对各种复杂病例,为患者开辟出生机之路。同时,DragonFly™系统在处理复杂二尖瓣病变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该手术难点

1. 病变宽度宽,可能需要双夹策略,两枚二尖瓣夹需side by side。

2. 瓣叶及断裂乳头肌活动范围非常大,抓捕难度大,需注意避免腱索及瓣叶缠绕二尖瓣夹。

3. 后叶组织纤菲薄,关闭二尖瓣夹时注意瓣叶张力,避免瓣叶撕裂。

4. 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差,不能平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IABP植入状态,术中有发生瓣叶再断裂风险
术前

大量反流

病变累及广泛,位于2.3区

乳头肌断裂,瓣叶连枷样运动,后叶瓣体回声纤薄


术中

房间隔穿刺

导引鞘置入

第一枚瓣膜夹植入后M侧无残余脱垂

第一枚瓣膜夹植入后L侧可见残余脱垂及断裂乳头肌收缩期甩向左房

第二枚瓣膜夹植入后无残余脱垂


术后

无残余脱垂,两枚瓣膜夹组织桥良好

反流降至1+,两枚瓣膜夹之间见残余反流


最终造影



DragonFly™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

1. 中央封堵网搭配45度内夹合角度可调设计,降低中心残余反流的同时灵活调节术后压差

2. 4款夹子规格,个性化适配各种病变和解剖结构的二尖瓣反流患者

3. 独立抓捕功能,在捕获困难时,进行单边捕获,提升复杂病例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效率

4. 可视化量化操作系统,刻度旋钮加上三段式管身设计,操作更精确简便




专家简介


徐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病内科主任医师,中科大博士研究生导师,心律失常亚专科科主任,房颤中心主任,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安徽省医师协会心律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联盟安徽省房颤中心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左心耳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学会委员,安徽心血管病学会委员,美国心律学会fellow。



杨冬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超声心动图室主任

安徽省医学会心血管超声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

安徽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委员,

安徽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

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产前诊断专委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超声医学分会心脏超声专家委员会委员。



郭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博士,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药物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信息学理事会心律失常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安徽省医师协会心律学会委员

安徽省首届卫生健康骨干人才

安徽省房颤中心联盟专家组委员

安徽省房颤中心联盟秘书处委员

苏皖心律失常学术联盟委员

中国全科医学会安徽省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常务委员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