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蛰居 | 刘林:遂昌W与瀑布小史

文摘   2024-09-06 12:46   北京  


1

你是否相信,摊开一张中国地图,随便指向一个点,我们都有办法将它描绘成世界的中心?同时,无论这个地方如何特别,我们也能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找到和它相似的地方?

独山当然也是这样一个地方。在去独山之前,它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数学意义上的点,而一旦置身其中,钻到这个被现代地理学锁定的空间坐标内部,或者说,当你也成为这个坐标的一部分,这个地方的细节才会向你展露。这些细节包含两种内容,一种是会让你说出果然如此的东西。即使乍看起来陌生,你也会不断地用已知经验(包括许多二手经验,例如数字世界浩如烟海的名胜照片或视频)进行类比,这里很像我在……”感觉就像是……”;另一种是你的经验还未曾触及的部分,它们等待你自己去体验和发掘。有时候,过往的知识和个人体验会和正在发生的以及预感将要发生的感觉混合在一起,熟悉的和陌生的会交织在一处,真实体验与梦境、记忆也会混为一谈,但无论如何,当你来到一个地方,你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其中了。

那智瀑布图,日本,13-14世纪,佚名


中国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焦滩乡独山村,如果我们仔细揣摩这个冗长枯燥的表述,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陈述句:沿着曲折大江,经过秀丽山水,抵达重峦叠嶂(字来自遂昌境内多有前后形似山脉前后层叠的景观)的焦姓(也有可能是因为遍布石)聚居滩涂,最后便会来到一座遗世独立的山村。

W邀请我们去他在遂昌县石练镇之前,我对石练这两个字毫无头绪。直到路上遇到茶山上落下的一条瀑布时,想到王安石的千里澄江似练,才醒悟过来石练说的就是石上瀑布,同时也构成了山水的另一种表达。地名的命名方式是本地人自我认同,以及与外人形成差异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差异性是建立在普遍性之上的。在遂昌的地名中,这一点得到了保留,临近石练的大柘,因为建立在古树与山石之间得名,湖山则精准地描述了彼处的空间性质。依托这种名实合一的命名规则,以及复杂的本地(生活世界中的)知识,古人得以形成对于地方的感知。借助现代交通手段,这些地名得以在更加短暂的时间中被联系起来,于是公路两侧不断更新的路牌渐渐产生图像性,一种混沌的感知地图逐渐生成。

我们至今都没有一门关于瀑布的学问。直到19世纪末,地理学意义上的瀑布学waterfallology)才由美国地理学家威廉·戴维斯(William Morris Davis)开创,他从剥蚀denudation)的角度论述了瀑布的成因及大致类型,但是这门瀑布学总的来说后继无人。关于瀑布的第一本系统著作《世上的瀑布》(Among The Waterfalls Of The World)来自英国作家爱德华·拉什利(Edward C. Rashleigh),这本书记录了当时(1935年)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瀑布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隐喻,和瀑布学一样,在此之后,系统阐释瀑布的专著几乎没有。然而,和地理学的整体研究比起来,瀑布依然是一个幽灵对象。

2

顾灵在《地方之辩:驻地的待客与做客》中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选择驻地?如何做好驻地?客与主之间如何协商与沟通?客与地方之间应当建立怎样的关系?艺术家创作与在地性研究之间如何平衡?何以可持续地运营驻地?艺术驻地几乎已呈泛滥之势的今天,分辨出旅游-考察-采风-驻地之间的差异尤其重要。艺术家在短期驻地后产生的经验(及转化为艺术的某物)在本质上是否异于普通游客,异于本地人的长期生活经验?以及,(对陌生地方的)驻地带来的体验与生活世界中其它事物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有什么本质差异?独山好,墨脱好,南海、龙游、浮梁、金山岭也好,一顿美食、一场约会,一些观点,甚至是一次事故的好(和坏),都会让我们的经验不断叠加为一个难以把握的整体。

独山蛰居项目的所在地独山村,本质上正是基于为什么选择驻地?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W经常途径独山村,总是能遭遇一些特别的感受。这种感受便是独山蛰居的缘起,可能也是12世纪处州府松阳县(今丽水市松阳县)人叶栾(宋代尚书叶梦得之曾孙)选择迁居独山的原因。乌溪江在群山之间穿过,形成一处险要的避世乐土,碰巧这里又拥有一座和松阳县的独山形似的小山,叶栾或许是看到了作为他乡的独山中的的部分,W的特别感受大概也与此类似——后来他告诉我他们祖上和独山村朱氏有长期的联姻关系。海拔仅70米的独山在四周动辄近900米以上海拔的群山中和假山没什么两样,不过这种尺度对于中国士人来说是合适的。北宋以后,中原汉族不再像过去那样占据主导地位,这让中国人对山水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行望居游论,山水画、园林假山不再只是抽象的卧游空间,而成为中国人从凶险外部世界中撤离后的须弥芥子,山水画、避世、修道、驻地,于是都成为行望居于壶中式的替代方案。

为什么选择驻地?因为所有特别性和普遍性都是深刻嵌入对方的,独山、艺术、独山蛰居,就成了假借特殊性的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暗示。就像作为参与者、发起人之一的W,既是遂昌本地人,又是作为独山异乡人的石练人。一个人到底可以被定义成什么样的人呢?有时候轻易在这个字眼前面加上限定词是很危险的事。例如1957年在遂昌九龙山被打死的野人,实际上可能是一只失去领地的老年猕猴。强调特殊就意味着脱离群体,关键看你脱离的是哪个群体。 

巴布亚新几内亚原始部落民


II 

在有自然神崇拜传统的文明中,瀑布都拥有一定的位置。古希腊人认为湍急溪流和瀑布是光芒四射的掌管自然的女神那伊阿德斯(Naiads)居住的地方;印度安人认为看到拉布拉多瀑布会带来意外死亡;从9世纪开始,日本以本地垂迹说理论整合神道教与佛教于一体,日本人将瀑布视为神佛的化身。实际上,在4世纪,来自印度的裸形上人(那智山青岸渡寺的开山祖师)在那智瀑布看到神迹:当光线透过飞散的瀑布水沫映照在岩壁之上,千手观音的形象就会显现。日本许多瀑布都以不动、权现、华严、般若、弥勒、阿弥陀、观音等与佛教有关的名称来命名,并在对瀑布的信仰中逐渐发展出基于瀑布的修行滝行,通过全身接受瀑布的水流,以此洗脱身心污垢(垢离的一种)并获得活力。人们相信,在落水的剧烈冲击之下,杂念将被驱逐,在身体的痛苦逐渐与瀑布合一后,顿悟就将发生。

3

地方本身是无需被定义的,所有非人生命的存在早就先人一步地自定义了,人类行为逐渐附着在这种自然状态中,但是人类总是无法正确处理和自然的关系,于是,在地性也成了一种幽灵对象,它或许指的就是我们和这个地方的关系?一种熟悉又陌生的关系?

山水里有各自的变与不变,在地质时间中,山峦在不断剥蚀中逐渐坍塌、隆起,不断倾泻而下的瀑布远看如同静止,形成一种伟大的单调。变与不变的统一基本可以同构为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同一W听完我这番饶舌后停顿了两秒,突然说,山水就是一种人才培养机制,他自己就在这个机制里,现在的工作就是参与推进这个机制的有序进行。在独山蛰居期间,W一直在用电话联系各方,似乎没有他不认识的遂昌人。有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某天,他安排众人乘坐快艇游览湖山水库,快艇驶去不久,W轻描淡写地冲着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驶来船只上的本地人挥手寒暄。山水本身是有教育意义的,这种意义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它能够不断地孕育人才。在我试图去推动这些事情的时候有人愿意力挺我,一方面是基于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这个个体就是人才机制中的一部分。这些互动最后又会经过折射,回归到山水本身,成为地方性的表征。”W说。

遂昌的一种在地性,就是W这个人的存在及其做事方式,以及由和他一样的个体搅动起来的群体行为,一种不愿意让山水、天地和宇宙的运行停滞下来的迫切愿望所催生的行动。W就是遂昌在地性的一种化身。

透纳,《特尔尼大瀑布》,1819


III

在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中,观瀑图是一个重要母题,例如马远《仙侣观瀑图》、梁楷《观瀑图》、唐寅《观瀑图》、吴伟《松阴观瀑图》、高其佩《庐山瀑布图》等;而在范宽《溪山行旅图》、李成《晴峦萧寺图》、李唐《万壑松风图》,特别是沈周的《庐山高图》中,瀑布被布置在画面的核心位置,人与瀑布之间的关系被联系(我观瀑布瀑布观我),传递的是中国传统宇宙观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与将瀑布作为神佛化身崇拜的日本瀑布信仰是完全不同的,不要忘记,除了强调修身的滝行,在日本,瀑布亦是自杀胜地:1903年,夏目漱石的门生藤村操在华严瀑布顿悟,刻下岩头之感的遗书后投身瀑布自杀。在之后4年,尽管有警方的严密监视,依然有185名轻生者慕名前来。人与瀑布的这种紧张关系,在英国画家透纳(Joseph Turner)的笔下亦有体现,这位以灾难性的自然因素作为创作对象的艺术家,留下了大量关于瀑布的作品,例如《沙夫豪森的莱茵河瀑布》(1805-1806)、《蒂斯河的高瀑布》(1816)、《沙夫豪森大瀑布》(1841)等,而在版画作品《特尔尼大瀑布》(1819)中,透纳基于英国画家威廉·哈克威尔(James Hakewill 1778–1843) 的作品,以及当时旅行书籍中的描述进行创作,作品中充满了透纳对于特尔尼大瀑布(The Falls at Terni)崇高性的迷恋。就在透纳创作这件作品之前,诗人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刚刚造访了此地,并将参观这一奇观的感受写入了他的代表作品《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水的怒吼! 滚滚的激流把岩石磨损,

威里诺河从险峻的山上冲泻而出;

水的倾奔! 电光闪掣似的神迅,

一落千丈的瀑布震撼着无底的幽谷;

水的地狱! 它们咆哮,呜呜地哀哭,

在无穷的折磨中沸腾; 从这深窖

水的弗勒吉东,水冒出剧痛的汗珠,

在深渊四壁黑玉似的岩石边缭绕

岩石以残酷可怕的态度从四围紧紧地环抱

4

W问我为什么迷恋瀑布?可能是生命力。但是后来想了想,应该也因为生命力的对立面,类似拉康所说的死亡驱力death drive ),通过逼近(或试图理解)死亡来获得生命体验。瀑布从天空砸向地面,不断将自己摧毁。生命就是不断地消耗生命,却为了诞生一些别的价值。W回忆自己数年前的一场酒局,对方跟他说只要喝一大杯白酒就为某项目提供十万资金,于是W连喝六杯,随后昏死过去,醒来时发现床上遍布秽物。我一直有一种想法,艺术是一种生命价值体验,自己体验了,感到爽了就蛮好。”W说。或许这种绝爽Jouissance)和被瀑布冲击造成的痛楚正是同构的。

IIII


每年农历七月,W的老家石练都会举行迎接本地神灵蔡相大帝的七月会。在这其中有一出名为《活捉三郎》的戏剧。演出这场戏时,台上灯具需要用绿纸蒙上,营造出阴森诡异的气氛。随后,花旦扮相的阎惜婆化身冤魂,用绳子吊起丑角扮相的三郎(宋江)脖颈,悬空提起,缓缓晃荡,三郎鼻孔中的绿色鼻涕如同瀑布(据说这鼻涕是用鸡蛋清制作的),一并在空中拖长摇晃。突然间阎婆惜一声尖叫,三郎的鼻涕全被吸了回去,阎婆惜再叫,反复数次,三郎的鼻涕绿瀑就那样进进出出,顺逆无常。《圣斗士星矢》的主要人物之一紫龙的圣衣也是绿色,但是更接近龙鳞的颜色。在庐山五老峰修炼期间,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下领悟出龙星座的奥义庐山升龙霸,随后奋力使出绝招,致使庐山瀑布倒流,最终获得藏于潭底(滝壶)的龙星座圣衣。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数字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300万人(每10秒一人)死于有害使用酒精,这一数字约占总死亡人数的5%。在20-39岁人群中,13.5%的死亡与酒精有关。除了戒酒,被认为最有效应对和缓解由酗酒引起的宿醉的方法是:积极地呕吐。呕吐是集双向流动于一体的瀑布形式:在呕吐的过程中,腹肌急剧收缩,贲门括约肌舒张、胃体肌肉舒张,由此造成腹腔压强升高,胃内容物因此能够顺畅地通过贲门进入食道。随后,膈肌收缩,食道肌肉舒张,声门关闭(声门关闭可以保证在呕吐的过程中胃肠道内容物不会经由咽喉进入气管而造成窒息。),上食道括约肌松弛,最终造成胸腔压强升高积压食道内容物通过咽喉经口腔吐出体外。吾日三省吾身,呕吐物除了胃液,还含有未消化的食物,大多带着黄色,以及异味。空腹呕吐会将胃液吐出,或者只有水分吐出来,这种情况分别是黄色、黄绿色或浊色。胆汁混入时呈褐色,血液混入时会变成褐色或黑色。英国作家金斯利·艾米斯有形而上的宿醉一说,这会让宿醉者陷入精神上的自我厌恶。这时,只有呕吐式滝行,才能在自我瀑布的惊涛骇浪中,在无意识的世界中拯救自我。

5

瀑布的意象有些像云气,但是云气彻底让人类将自己排除在外,瀑布则处在之间W和遂昌的关系或许也是这样,稍微远离,浊气就会侵染身体,一旦靠近,又随时有被冲走的可能。

IIIII


网蚊科(Blephariceridae)昆虫体长5.5mm,它们的幼虫是为数不多可以在瀑布湍流中生活的生物。网蚊幼虫第一腹节与第六腹节拥有强大的吸盘,可以牢牢粘附在湍急水流经过的岩石上以及瀑布池底。网蚊科在双翅目昆虫中具有独特的进化起源。它们并不常见,在全世界共有30个属,300个物种。它们以藻类、细菌和其它有机物为食。

日本瓢鳍虾虎鱼(Sicyopterus japonicus)同样拥有强力的腮,足以令它们沿着瀑布逆流而上,尽管成功抵达瀑布上游的日本瓢鳍虾虎鱼只占相当小的比重。它们也以藻类为食,加之头型较圆,又被比作和尚。值得一提的是,平成天皇明仁是虾虎鱼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虾虎鱼的科学分类。

6

在遂昌,山脚下的农户家里往往拧开水龙头就可以直接饮用瀑布水,和他们讨论作为一种抽象概念的瀑布山水概念,绝对是一种冒犯,而且多半要自取其辱。愿意讨论这些话题的人,或许也是找到了一个可以投射某种现实困境的对象,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对象——或许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命就是被这种包容一切的泛泛而谈给浪费掉的,如何在牵强附会和脚踏实地,滥情和严肃的不同极限之间稍微做点具体的工作呢? 


瀑布就是山水,是高差与水流的结果。如果你站在一条瀑布前观察,就会看到其中还有无数小型的内部瀑布,这些瀑布中的瀑布,水中的水,既构成了瀑布的整体,也和它所在的那片山石的环境形成一个小生态。另外,世上还有一种地下瀑布,它没有粉身碎骨,而是击穿地面,向未知的空间奔流。W说,扎在自己身体、骨子里的关于艺术的思考能够让他不那么脆弱,于是剩下的就只是在合适的时机,做自己认为是重要的事而已。





注释:

①:查良铮译。

②:改写自中文维基百科“呕吐”字条。

③:例如美国田纳西州的红宝石瀑布(Ruby Fall)。



相关链接:

新项目:独山蛰居(第一回)

独山蛰居 | 黄羽婷:春夜

独山蛰居 | 王澈:无题

独山蛰居 | 薛峰:追水





莽原wildlands
一个漫长的艺术项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