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打造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紧扣全国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教育安排,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领青少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4年暑期,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红心筑梦团师生走进重庆市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铜梁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遂宁市蓬溪县烈士事迹陈列馆等多个红色文化弘扬基地,开展“文化润心”学思践悟实践。
实践团由一批政治素养过硬、理想信念坚定、综合能力优秀的大学生组成,依托现有红色资源,以成渝地区红色教育基地为载体,与当地街道社区、社工中心等合作,面向青少年小朋友,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红色基地参观、革命精神学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实践团师生会提前对接红色基地,一起到场馆参观学习,深入了解革命人物的红色事迹,学习研讨故事背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建立红色宣讲的内容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查阅、搜集、筛选、整合相关文献资料,合作撰写宣讲稿,以青年大学生视角,集中宣讲和分散宣讲相结合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老师指导把关,场馆负责人审核,避免将场馆的文稿拿来生硬记忆、机械复述。
此外,实践团还积极走进周边社区乡镇,深入基层大众,开展社会民情观察、红色走访调研、敬老爱幼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普及宣讲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仅是走入寻常百姓的家里,更是带着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入众多百姓的心里,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案例思考
01
文化润心,带着“红色传承”的使命出发
1.让红色文化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内驱力
以文化人,由内而外,让文化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驱力。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文化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重要着力点,对于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文化育人”有利于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育人能量,有利于凝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读书的价值追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内在力量,有利于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时代新风貌。
红色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宝贵的育人资源。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练而成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孕育和发扬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敢于斗争”“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等红色精神,特别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浓厚的感染力,能够在高校思政教育、文化育人中发挥强大的思想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通过红色文化涵育,让学生由内而外地理解“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而这股强大精神指引着青年一代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让学生成为“文化育人”的受益者和贡献者
组建“文化润心”学思践悟实践团,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组织开展红色理论宣讲就是想用历史事件、革命英雄、革命文物等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力量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和塑造,这也是红色文化的育人逻辑。大学生在红色理论宣讲的整个实践活动中,需要完成对红色文化的“入眼入脑入心”,即对相关红色文化的知晓、理解和宣讲,要求不仅仅是能够看懂记住红色印记,还要能够理解讲好红色故事,更重要的是“心有榜样”,并能正确认识作为青年学生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优秀传统、思政教育由“我看”“我听”变为“我讲”“我演”,通过像聂荣臻元帅、邱少云烈士这样具有代表性的革命人物,挖掘研习他们身上闪耀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风范,追忆那段峥嵘岁月发生的革命故事,依托校外类似聂荣瑧元帅陈列馆等这样具有独立性、参与性、互动性的红色文化育人资源,用“红色故事”去表达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抽象的历史、模糊的精神变得具象而生动。
用“新一代”的时代声音讲好“老一辈”的红色故事,传递深化我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红色理论宣讲既是对学生的文化滋养和人格塑造,也是对社会的优秀文化传播和青春价值引领,时刻保证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不仅让学生成为“文化育人”的受教者、受益者,还让学生成长为“文化自信”的宣讲者、贡献者,进一步丰富文化育人体系,是“文化润心”实践的双赢。
02
实践砺行,向着“民族复兴”的方向前进
1.“实践育人”助力学生成就“小我与大我”
实践育人是通过实践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实践是载体,育人是目的。高校老师在实践活动中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去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本文提到的实践活动是以红色文化宣讲为主、社会民情调研和其他志愿服务为辅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实践育人的校外场所主要是拥有红色资源的红色文化弘扬基地,红色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宣讲则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方向。红色文化宣讲是有目的、有主题、有计划、有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了高校“实践育人”的教育形式。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实践团聚焦青少年小朋友,特别关注到留守儿童,带领他们一同参观红色基地,学习红色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厚植爱国情怀、锚定人生方向。在与小朋友们宣讲互动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不断努力奉献“小我”。
学生们在红色文化宣讲前期准备、互动宣讲、走访调研等实践中深刻感知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透过红色文物、革命人物、历史事件去感受、理解中华民族如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通过红色文化宣讲实践了解历史文化、考察服务社会、引导关爱儿童、重塑自我价值,把“小我融入大我”,并逐步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的行动,完成“小我”到“大我”的转变。
2.“大手拉小手”推动“实践育人”走新入心
高校和社会是“大手”,高校学生是“小手”。大手拉小手,给学生提供在项目准备、讲稿指导、活动现场等环节的实践支持,帮助大学生成为党的基层理论宣传工作队伍的新鲜血液,充分发挥学生在红色文化宣讲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实践育人”让基层理论宣传工作更有生机活力。在红色文化宣讲实践过程中教育引导大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加强品德修养、提升综合素质,是理论与实践统一、体力与脑力结合、校园与社会融合的体验式教育。
青年大学生是“大手”,青少年小朋友是“小手”。大手拉小手,让年轻人去贴近年轻人,让一个人去影响一群人,大学生把“红色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小朋友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和身边人听。影响一个青少年儿童,就是影响一个家庭,红色文化宣讲浇灌青少年儿童心里的红色种子生根发芽,“大手拉小手”推动“实践育人”在新的场域下更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和青少年的需求,让理想信念、精神文化更好地传承发扬。
祖国母亲是“大手”,时代新人是“小手”。在不同“红色时空”下,实践团巧用故事来讲述串联,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都以小入口折射大主题,以小故事揭示大道理。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把传达党的声音与志愿服务群众相结合,走进基层、社区,在祖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大学生成长成才实际出发,用“新”宣讲,也用心服务,引导学生争做志愿服务实践能手。
03
新人铸魂,“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协同发力
1.红色宣讲为“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融合搭台
理论宣传关系党长期执政的思想根基,关系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拓展和传播革命精神、优秀文化的时代强音,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贡献青年学生的智慧和力量。红色文化宣讲也是大学生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可以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底气和硬气,增进大学生在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
高校大学生实践团要充分研习、调研当地的红色资源,立足本地特色,不断挖掘地域红色文化。以重庆市为例,组织实践团学生前往红岩革命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杨闇公旧居、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等场所,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思、悟,在宣讲践行时能够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这个过程中,既是红色文化对学生品质塑造的“文化育人”,也是宣讲实践对学生“补钙壮骨”的“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形成有机融合。
2.育人合力为“新人铸魂”和“复兴有我”凝聚强音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宣讲更符合年轻人的接受特点,帮助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在“众声喧哗”的青年中发挥“主心骨”作用。除了大学生讲,实践团还组织邀请“老一辈”和“新一代”共同来讲,红色宣讲“跨越时空”让文化传承和实践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例如,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就有幸邀请到89岁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听老兵给大学生实践团和青少年小朋友亲诉发生在朝鲜战场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每一幕都深深镌刻在他的记忆里,现场的人无一不被老兵的事迹和展现的精神深深打动,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儿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奋发图强。
大学生在红色文化宣讲志愿服务实践中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大学生在学习和践行中涵养志气、骨气、底气,凝聚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青春力量。理论宣讲志愿实践能够更好促进红色文化教育入脑入心,知行合一;红色文化学思悟践能够切实增强高校实践育人成果成效,立德树人。对于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深层力量、提升综合素质和塑造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宣讲实践中的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结束语
文化润心,实践砺行。红色文化浸润青年的内心,通过红色文化学习、弘扬,做到“心有榜样”,心有榜样心有阳光;实践磨砺汲取前行的力量,通过实践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行有力量”,行有力量行则将至。
红色文化宣讲是一项长期工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引领青年学生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信心满怀地紧跟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作者
李汶沁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辅导员
值班编辑:肖怡晨
责任编辑:任 月
责任审核:俞峰传 张峰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