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用心用情促就业助推就业“最后一公里”

文摘   2024-11-14 15:00   江西  

一、案例简介


小易(化名),男,出生于甘肃陇南的一户普通农村家庭,家里有个姐姐比他长三岁,虽然姐姐已经工作了,但收入只够自给自足,父母均在外省务工,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开学之初,由于自身生长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自卑的种子在小易的心中埋下,小易很少主动与他人交流。辅导员注意到这个来自西北的孩子,积极与小易进行谈心谈话,纾解他心中的郁结。通过第一次谈话,辅导员了解到小易虽然出身农村,但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好习惯。他深知年迈的父母为了供自己上学所付出的艰辛,因此在学习上总是格外努力,希望用优异的成绩尽早就业,通过自食其力来回报父母的生养之恩。

为此,辅导员做出了如下努力:一是密切关注小易的心理状态,定期与小易进行谈心谈话,不断鼓励他勇敢面对新环境。通过分享一些出身平凡但最终取得成功的案例,激发小易的自信心,让他明白自己的努力和品质同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二是为他提供专业的学业指导,帮助他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他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是帮助小易克服自卑心理,提升沟通能力,鼓励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班级活动。四是提供就业信息与指导,包括校园招聘、企业宣讲会等,帮助他筛选适合自己的岗位,指导他制作简历和求职信。五是积极帮小易申请助学金,鼓励他争取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在生活上对小易给予了帮助。


二、帮扶结果


    一是小易在今年8月份通过军队文职人员社会招聘考试,成为陆军装备部某单位的文职人员,月薪8000以上,家庭经济得到了较大的缓解;二是辅导员对小易毕业后的工作状态进行定期回访,他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也激励着身边的同学,回校对学弟学妹们讲述自己的上岸经历,进行经验分享与鼓励;三是小易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辅导员和父母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承诺将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三、经验启示


1.关注心理变化,提升就业指导“温度”


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尤其是那些来自不同背景、可能面临环境变化冲击的学生。像小易这样因生长环境变化而产生自卑心理的情况并不少见,及时发现并进行谈心谈话,纾解学生心中郁结,能够有效防止心理问题的恶化,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2.推进全过程培育,拓展就业指导“维度”


以学生入学为起点,追踪调查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业成绩、技能优势、职业倾向等信息,针对性提供学习和辅导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每个环节为焦点,将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贯穿学生学习成长和求职创业全过程;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终点,将招聘信息、岗位供给与学生求职轨迹相结合,提升就业针对性和成功率。


3.挖掘学生优点,强化就业指导“精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并加以肯定。小易出身农村却养成了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好习惯,学习努力,辅导员对这些优点的强调和认可,增强了小易的自信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为其克服自卑心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4.挖掘学生优点,强化就业指导“精度”


以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为依托,结合毕业生身心测评、自我分析,进行精准的职业定位开展系统完整的职业生涯测评,并以学期为节点进行过程性评估。同时,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学生制作简历、求职信,鼓励学生参加“勇往‘职’前,‘职’创未来”模拟面试暨简历设计大赛等,帮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加从容自信。与企业建立联系,推荐优秀学生,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结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就业帮扶工作要通过多维度就业指导方式做好短期应对和长期谋划,坚持系统思维,通过关注学生心理、挖掘学生优点、结合学业与职业规划、鼓励社交活动以及提供就业信息与指导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答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答卷”,助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程。



作者简介:
张伟平
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


值班编辑:姜慧晶

责任编辑:任   月

责任审核:俞峰传  张峰峡

CETV我是辅导员
《我是辅导员》栏目是中国教育电视台搭建辐射全国的高校辅导员铸魂育人的媒体平台,聚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树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形象,展示辅导员的时代风采,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