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说】暖情暖心双奔赴,同心同向共育人

文摘   2024-11-26 15:00   江苏  


引言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高校积极开展家访活动,完善“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增强协同育人共识,提升协同育人实效,构建新时代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新格局。

将家访工作贯穿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努力走好思想引领之路、关爱学生之路、家校合力育人之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用脚步丈量关爱,以行动诠释温情,深耕信仰沃土,培育时代新人,奏响新时代家访工作主旋律。

2023年冬天,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带着温情与关爱,开启了我第九次寒假家访之路。我采取“全面考量+一生一策”“线上交流+线下入户”“访前准备+访后跟进”“学习指导+心理关爱”等“四+”理念开展有效家访,实地到户家访23人,线上家访118人。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家访方案。坚持带来“四个一”,也带回“四个一”的原则:为学生家庭带来一份学校专业介绍、一本好书、一份沟通、一句慰问,带回一个家风、一个故事、一个建议、一个关注。通过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引导家长理解教育、信任教育、支持教育,同时将网络互动贯穿家访全程,做到家有所思,访有所备,家访有实效,筑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防火墙,访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生态,从而推动教育更趋公平公正。

01


家访考察描绘精准“画像册”

织出精细学生教育网

偏远贫困地区学生身上问题的高发,一直是我的困惑。为了尽早解决问题,我便带着困惑走进了他们平凡的世界,来到“两难学生”学生小张的家中,家徒四壁,床是唯一的家具,狭小的屋里堆满了没卖出去的粮食,急需学生自立自强来改变家庭现状,可学生的在校表现不尽如人意,成绩低、卫生糟、作息乱、拒绝与同学交流,人际关系差。

感谢家访,让老师见到了学生的另一面,在家乡,她是难得考出来的大学生,是优秀的阳光少女,是全村的榜样和骄傲。家校表现的差异引起了我的思考,走访中像这样的寒门学子还有小王同学,与学生家长促膝长谈,探求差异的根源。学生的发展应努力摆脱家庭经济困难“文化基因”的影响,有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物资的匮乏,而是精神世界、家庭文化的贫瘠,这些差异是学生进入大学未能及时适应大城市生活而发生行为转变的原因之一。

通过家访我深切感到,很多学生都有两面性,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表现甚至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家访有着太多的正面意义,让老师们能够走进学生家庭,直面教育对象,精准把脉描绘学生画像,找出问题症结。


02


家访谈心架起家校“连心桥”

奏出协同育人最美和声

家访途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牛同学一家,火车+中巴+黑车+步行,一路颠簸,来到牛同学家中,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冰凉的炕上,两位耄耋老人盖着厚厚的被子在挂吊瓶,破败的家庭环境让人很是心疼,一桌不舍得动的年夜饭冻上,来客人时热一热,大概是他们招待客人最高礼节。这样的场景让人颇为震撼,然而学生极其乐观,五一种地育苗、十一回家扒苞米,就连寒暑假也每天五点起床帮着家里干活,照顾姥姥和奶奶,同时还要指导妹妹学习,这种自立自强、坚韧拼搏的精神是学生学习的典型榜样,值得宣传、弘扬。

让孩子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家访让老师更真切地看到孩子真实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使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关心和支持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合力,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但不是绝对因素,最重要还是在孩子的心里有没有对人生负责的意识和态度。”“扶贫先扶志”,不仅要靠政策,更需要学生自力更生,用教育的力量改变命运,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03


家访指导铺平发展“快速路”

接轨学生现代化教育新需求

“当辅导员和我说要去家访时,我的感觉是晴天霹雳”,这是苏同学谈到得知辅导员要去家访时的感受。很多同学以为辅导员会去“告状”,对家访并不理解,而当辅导员与家长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交流学业、就业等问题时,他们都很感动。张同学说:“原来我以为辅导员并不认识我,当老师来我家和父母谈了许多我的问题后,我才知道他们原来如此了解我。”

葛同学是单亲家庭,妈妈希望孩子考辽宁高校的研究生,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然而学生却向往着北京的高校,希望以后能够到南方工作,认为这样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因此孩子和家长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始终存在很大分歧,在此次家访过程中我侧重于向家长阐述学生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在校状态反馈及个人意愿给予学生指导,并向家长介绍当前就业形势以及校园招聘情况,帮助家长分析孩子自身的特点,协调学生和家长间的沟通方式。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传声筒,有义务让孩子理解家长难以宣之于口的苦心,更有责任帮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追求和梦想,学生与家长相互认同的未来才是最美好的,同时教育也要不断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新变化和新需求,接轨学生现代化教育新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04


家访反思唤醒职业“教育梦”

激发教师育人新活力

家访,一路上感动常在,身边有学生和家长的关怀、身后有学校、学院的支持,于是赶路成为体验、泥泞变成美景,一路颠簸,甘之如饴。“谢谢老师能来和我爸交流,他终于同意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规划了!没想到您会来我们这么偏僻的农村家访,真是太意外了。”这样的心声让我倍加感动。

随着家访活动走深走实,从带着问题家访,到在家访中反思。我不想做他们奋斗路上的旁观者,决定要努力成长为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以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的姿态,做支撑教育强国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要尽其所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私人订制”的培养,小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梦想,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教育的意义,也是教育的责任。

有些孩子并不是不可教,当老师和家长给予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时,他们迟早会开花结果,“教育应该是做功德,而不是做功劳。”“教育要充满善”这句话以前并不能理解,可一次次家访,一次次看到家庭在孩子身上倾注的努力,我终于读懂了这句话。家访不是形式,而是内心的坚守,家访的路还很长很长。因为,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成长!


育人之本,莫如铸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的重视更是达到了新高度。家访是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重要载体,教育回归“家访时代”,让家访成为教育以人为本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方式,成为一种文化自觉,通过家访使得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撑起学生成长的广阔天空,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新格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未来,我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以及关于大思政课和青年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充分利用家访契机,以实际行动推动家校情谊持续升温,做到解忧精准到点,解惑精准到位,解压精准到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介绍

大连医科大学辅导员 孙宇婷



值班编辑:肖怡晨

责任编辑:任    月

责任审核:俞峰传  张峰峡

CETV我是辅导员
《我是辅导员》栏目是中国教育电视台搭建辐射全国的高校辅导员铸魂育人的媒体平台,聚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树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形象,展示辅导员的时代风采,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