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不仅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更承担着塑造学生思想品德、引导其健康成长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辅导员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在育人管理中准确把握适当的“尺度”,关怀学生成长的“温度”,实施有效的“力度”,调节教育管理的“密度”,注重教育目标的“深度”五个维度,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学生技能培养与人格塑造中,形成“德技并重”,具备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新时代职业人。
“尺度”不仅是一项管理原则,更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把握尺度,不仅能引导学生自我成长,还彰显了育人管理的灵活性。自古以来,“因材施教”深植于中华文化,倡导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和成长需求实施个性化培养。诚然,恰当地把握“度”,既维护制度的规范性,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规制内获得成长的自由。一方面,通过设定清晰的行为边界,确保学生在正轨上健康成长。在日常管理中,应通过设立明确的行为标准,引导学生理解并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念。同时,规范也需避免过度控制,以免抑制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可以通过班级公约、实训规章等形式设定边界,使学生明确制度要求的同时,保留适度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职业方向,从而实现规范管理与自我发展的相辅相成。另一方面,适度放权,为学生留出探索空间。“有教无类”的理念启示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发展意愿,在掌握基础技能的前提下鼓励其探索兴趣和目标。在此过程中,辅导员需敏锐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困惑,并在适当时机提供指导与支持。例如,在学生活动或实训中,允许学生在框架内进行项目设计、技术创新,敢于挑战。通过建立“同伴式”师生关系,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能力,同时有效防范放任自流的风险。
力度的管理既是准则的坚守,又是育人目标的支撑。唯有在管理中体现足够的力度,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规制范畴之内自由成长,助力其在职业发展和品格养成上实现自我突破。第一、坚持政治思维,坚定立场,确保育人方向的正确性。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辅导员站稳政治立场,回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要通过主题班会、思政教育等活动,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理解并践行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人才的期待。通过榜样引导和优秀校友的访谈活动等,生动展示个人成长成才路径,使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更加认同制度规范,从而坚定成长方向。第二、坚持理性思维,维护公平正义,确保制度执行。公平是教育的基石,应确保学生管理制度执行不偏不倚,以树立公正的教育形象,从而增强学生对制度的认同感。特别是在干部选举、奖学金评选、学生评优等方面,要严格按照公开透明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定,引入量化考核体系,将学生表现与奖惩机制清晰对应,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明确自我发展的标准和方向。第三、坚持系统思维,协调管理资源,构建全面育人体系。要注重“家、校、社、企”各环节的相互配合,构建包括立体化、覆盖全面的学生管理体系,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全方位的指导与支持。
“密度”不仅是服务的精细化保障,更是一种立体化的管理思维。通过高密度的沟通与全方位支持,辅导员能够构建无盲区、无死角的学生服务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全面关怀。“密度”不仅体现于管理内容的丰富性,更是服务覆盖的广度与深度。首先,在沟通方面,应建立高频、畅通的互动渠道,确保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动态、学业进展和生活困惑的实时把握。现代学生的需求多样且个性突出,唯有通过密集的沟通网络,辅导员方能及时响应与支持。通过定期谈心、意见反馈、以及“晨读伴读”或“晚间学习反馈”等机制,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确保关怀不间断、不遗漏。其次,在支持服务上,应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支持体系,涵盖学业、实训、就业、心理等方面。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中有多方面需求,辅导员应整合资源提供无盲区服务,覆盖从学业辅导到职业规划再到心理关怀的方方面面。例如,针对学业困难的学生设立专项辅导,对实训需求高的学生组织企业参访或竞赛,以满足他们的实际成长需求。最后,辅导员应具备资源统筹整合的能力,与教务处、就业办和心理健康中心等部门形成横向联动的“密集型”支持系统,实现跨部门协作下的精细化管理。通过高密度、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辅导员可以确保学生在职业教育的各个维度中获得全面、持续的支持和发展。
作者: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贾维强
值班编辑:刘 宇
责任编辑:任 月
责任审核:俞峰传 张峰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