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探索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坚持“两个结合”,促进文化自信自强,“蒲风永续”非遗传承实践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传承非遗文化为己任,深入福建省泉州市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充分将所学知识与传承非遗文化紧密融合在一起,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非遗文化、普法课堂、调查研究、志愿支教以及理论宣讲等方面进行充分融合,探索出“两聚焦三融合”的社会实践模式,助力非遗传承高质量发展。
(一)深度谋划“两聚焦”,提高实践“内驱力”
聚焦主题,科学谋划
实践活动之前,实践队进行周密的筹备工作。首先聚焦主题,紧扣实践内容。通过查阅资料、初步访谈、媒体互动等,对泉州地区的非遗文化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谋划。实践队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明确实践目标、内容及预期成效等。最后凝练提升,发挥宣传效能。坚持以学促干,凝心聚力,做好宣传正能量的“传播者”与非遗的“继承者”,发挥出实践育人的新成效。
图1为实践团队绘制的实践规划Q版地图
聚焦团队,凝心聚力
本次实践团队由辅导员提前进行面试选拔,重点突出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责任心等。通过将法学、英语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混合编组,发挥各自优势与特长,各尽其责,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拧成一股绳,建立起一支高效优质的社会实践团队。
(二)提质增效“三融合”,增强实践“原动力”
加强专业学科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促进实践“专业性”
社会实践团队巧妙融合法学、学前教育及英语等多领域专业知识,积极开拓创新,为社会实践项目注入鲜活动力。团队成员充分利用学前教育理念,结合法学视角,设计出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又富含教育意义的非遗课程。通过将非遗小课堂、白鹤拳武术训练与表演、参观学习等方式进行融合,探索出“非遗”+普法、“白鹤拳武术”+支教、“非遗”+调研参观等“三位一体”的非遗传承新模式。
通过对非遗技艺的体验与学习,运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尊重,巧妙地将法律知识融入其中,特别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条文。团队创新性地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游戏互动、课堂辅导、谈心谈话等“五维互动”教学方式,将普法、支教与武术训练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们“共促共情”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锻炼身体,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非遗文化,增强法律意识,鼓励他们成为非遗文化的积极传承者和坚定守护者。
图2为实践队开展非遗课堂及普法活动
加强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提升实践“深度性”
(1)扎实开展实地调研,让非遗传承“接地气”
实践队按照前期规划,分批次前往洛阳桥、天后宫、万寿塔、五里古街、许港码头等历史遗迹进行深入实地考察,探索海丝文化的辉煌历史。实践队通过问卷调查、图像视频、参观学习以及现场访谈等方式,全面收集关于泉州非遗的详细资料。实践队还拜访了永春香、纸织画等非遗传承人,与他们深入交谈,并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制作盘香及纸织画扇子,体验非遗文化的温度。
图3为实践队员进行现场访谈以及体验制作纸织画
(2)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做非遗文化“传播者”
实践队深入夏令营、街道社区、博物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将实践过程中领略过的优秀非遗文化传播给人民群众,成为非遗文化的守护者和继承者。实践队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以讲故事、做解说、带队参观博物馆等形式传播泉州非遗文化。如带队参观永春老醋博物馆,领悟老春老醋的前世今生;参观尤扬祖故居,领悟一代侨领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图4为实践队员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小朋友们传播非遗文化
加强特色宣传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打造实践“新颖性”
利用前期搭建的宣传矩阵,将实际成果进行宣传报道。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及视频,将实践过程与成果,通过照片集、vlog、视频等形式进行整合处理。团队创立抖音号、小红书、视频号,将照片集、视频发布到团队账号上,让每位观看视频与照片的朋友都能与实践队共同感受泉州非遗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实践队重视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推广。在学校官网、民校学工、永春青年、东南网、福建青年、福建高校思政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学习强国等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宣传。实践团队共拍摄照片1000余张,视频20余部;发布报道稿30余篇,累计阅读量达10000+。
图5为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宣传推文
(一)融合专业优势,促进提质增效
通过此次非遗文化调研与宣传实践活动,实践队深刻体会到将自身所学专业特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巨大价值。实践队结合法学、学前教育和英语等多专业知识,针对实际情况,创新性地设计融合娱乐与教育的非遗课程及普法活动。这不仅提升了实践队员们的专业素养,也让大家在实践中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从策划到执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收获,实践队员们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次实践,不仅让实践队员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大家未来的职业规划与人生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实践创新融合,助力非遗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为了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实践队员们开展了非遗传承实践活动,将实践成果与“互联网+”相融合,探索一条新的传承路径。采用多样的宣传矩阵,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力量。也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非遗的价值和魅力,有助于增强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在本次实践过程中,队员们不断总结经验,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助力非遗传承的效能,为今后的非遗传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
(三)牢记传承使命,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不息,历史长河流淌。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实践之中,走访了多处文化古迹,了解了当地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每一种文化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种传统都蕴含着一种精神。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大家要不断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通过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更加坚定。大家要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做新时代文化的传播者,做非遗文化的继承者。
作者:福州工商学院 尤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