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不“过家家”,多“做实事” ——多维赋能,跑出“三下乡”社会实践“5G”加速度

文摘   2024-10-24 15:36   湖南  

01

案例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一篇《“三下乡”该怎么“下”》的文章在网上引发了关注与讨论,文章提到现阶段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走马观花、形式主义、寻求“镀金”、盲目跟风等现象,违背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如何避免把“好经”念歪,让“三下乡”真正“下”到老乡的心坎,检验着我们的工作方法和诚意,也考验着推进乡村振兴实践的决心与智慧。

基于此,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校团委组建“桑梓”社会实践团和“初心燃梦”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队”),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契机,奔赴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不过家家,多做实事”的工作目标,以“更聚焦、更贴近、更特色、更融合、更持续”的“5G”加速度赋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构建“地方满意、学生成长、百姓受惠”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互利共赢新路径。两支实践团队已立项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和重庆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国家级示范团队和2024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国家级示范性团队。实践团队活动受到重庆日报、上游新闻、华龙网、重庆大学生微讯、中青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20余次,在抖音短视频平台,所拍摄的社会实践视频单条播放量达到77.6万人次。

图1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5G”模型


02

实施过程及成效


(一)“”聚焦:奔着需求去实践

三下乡,关乎民生,连着民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做好顶层设计,确保目标不跑偏、任务不变形、动作不走样,也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对地方和群众的核心需求进行精准定位,让活动内容和群众的现实需求相融合。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让“三下乡”社会实践更有“力度”。今年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原则,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牵头抓总,由团委联合学校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全管理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部门共同牵头开展,出台了“社会实践十条禁令”等规范性条令及文件,确保目标不跑偏、任务不变形、动作不走样,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入农村院坝、田间地头、厂矿社区等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生产生活贡献青春力量。

图2 出征仪式合影

二是抓好调查研究,让“三下乡”社会实践更有“准度”。为进一步保证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老百姓心坎里去。在暑期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实践团队主要负责人在团队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利用端午节专程前往永川区板桥镇进行调查研究,积极与板桥镇团委、街道、居民对接需求,深入了解了他们在乡村文旅、关爱“一老一小”、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所想所盼,并以此为根据制定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校地双方整合资源,实现了有效的联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图3 前期赴板桥镇调研

(二)“”贴近:一老一小总关情

“三下乡”,不能“为下而下”,也不能“一下了之”。让“三下乡”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关乎群众的获得感与参与感,也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色与发展。根据前期调研,实践团队发现板桥镇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独居老人、留守儿童较多,所以将关爱“一老一小”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任务之一,并就此设计了一系列特色活动。

一是服务“一老”,情系桑榆暮景晚。围绕实际需求和实践团队成员的专业特点,实践团队为板桥镇的老人们设计了“独居老人家庭清洁”“老年人防范诈骗宣讲”“夕阳再晨趣味运动会”等特色活动,涉及老年人生活条件改善、老年人健康保健、基础金融知识普及等方面,使板桥镇的老人们感受到了青年大学生的关爱和温暖,增强了独居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让为民办实事的暖心服务走深走实。

图4 温情满满的老人活动

二是关爱“一小”,多彩活动润童心。实践团队精准对接板桥镇儿童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组织开展了“手工实践活动”“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儿童趣味运动会”“安全宣讲活动”等一系列寓教于乐、启迪智慧的多样化活动,共同绘制了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多彩课堂”画卷,为板桥镇的儿童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空,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壮丽篇章。

图5 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

图6 实践团队获得儿童家长授予的锦旗

(三)“”特色:个性活动助文旅

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乡村整体面貌的有力抓手。通过调研发现,这座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的古镇,已经在四县交界之地矗立303年,与大足的铁山老街、涪陵的大顺老街并称为“川东廊檐老街”三大绝品,在此基础上,实践团队根据古镇的特点,设计了“庆‘渝’年”古风拍摄活动和中华传统文化游园会,在大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来到美丽的板桥,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古风拍摄,让百年古镇“侠气满满”。通过前期调研,实践团队发现板桥古街的青砖灰瓦间,每一处都沉淀着浓厚的历史底蕴,是古风拍照打卡的绝佳之地。基于此,实践团队设计了“庆‘渝’年”古风拍摄活动,借助板桥镇古色古香的老街,为游客拍摄出富有巴渝文化特色的古装艺术照,吸引更多的人来板桥镇旅游。活动中,游客穿着直裾交领、交领破裙、齐胸襦裙等不同朝代、不同形制的汉服,将汉服之美、国风之美定格在夏日里,让板桥镇“侠气满满”。

图7 “庆‘渝’年”古风拍摄活动

二是游园活动,让传统文化与古镇文旅深入融合。在板桥古街中,一条长约1000米,宽约10米的风雨廊街穿城而过,两侧民居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实践团队围绕板桥古街的建造特点,打造了以中华传统文化游园会为主题的实践项目,并通过前期在各大平台上的线上宣传,吸引了来自四川、重庆等地的游客前来参与打卡。游园会上,射箭、蹴鞠、投壶、踢毽、击鼓、锤丸、灯谜等传统游戏前游人如织,排起了长队。除了特色活动以外,实践团队还为游客们制作了寿司、冰粉等特色美食。

图8  中华传统文化游园会

(四)“”融合:专业围着产业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让我校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既可以引导学生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形成大格局、大视野,又可以用现代科技加速推进传统农场向智慧化农场转变,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数字化农业发展的红利。经过调研,板桥镇以种植花椒为经济作物,基于此,实践团队坚持“专业围着产业转”,利用网络直播等相关专业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团队成员详细了解花椒的生长习性、培育过程、采摘过程及加工流程,在直播大院,团队成员利用自身所学,精心梳理打造花椒营销的新思路,借助精准的账号垂直细分以及短视频和直播的强大力量,让花椒搭上“电商 + 互联网”的快车道,触“电”出“圈”,开启数字营销新局面,提升品牌知名度。直播间在线观看累计达7600余人次,商品曝光次数累计12036次,点赞次数达14.7万,助力农户销售花椒266斤。

图9 助农直播

(五)“”持续:校地共建促发展

“三下乡”不应该是“一锤子”买卖,要想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需要后续的跟进和支持。为进一步加强校地联动紧密度,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和“常在乡”。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与板桥镇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双方就平台搭建、科教融合、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共识,在今后进一步加强在农村土地测绘、农业电商直播、“一老一小”关爱、农村住房隐患排查等方面的校地合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图10 校地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


03

经验及启示


(一)锚定目标,让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指向上“落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筹备实践活动时,关键的一步就是制定活动方案。高校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最重要的是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成长成才的育人目标,贯彻“沉下心来、俯下身来自找苦吃”的教诲,在活动指导思想上正本清源,避免开展走马观花式、定点摆拍式的实践活动,要让广大青年学生“放下架子、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多吃苦、受教育、长才干,让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指向上“落地”。

(二)对标需求,让社会实践活动在祖国山水间“生根”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做出成效,就必须对标实践地百姓的需求。他们缺乏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样一来,实践地会大力配合,大学生也会在顺畅实施的活动中得到最大的收获,从而达到校地双赢的效果。基于此,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最好是通过实地、网络、电话等形式,先和实践地的团县委、街道办、村委会等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调研他们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拟定活动方案,让社会实践活动在祖国山水之间“生根”。

(三)注入情怀,让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心灵中“发芽”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最本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知识、教育情怀,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所以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不能仅依靠任务驱动,更要长远考虑,通盘布局,选取适当的角度将“情”植入活动中,让社会实践活动狠狠击中大学生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在情感上引发强烈的共鸣,使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让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心中“发芽”。



作者信息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冯思宇 范可佳 唐吕俊驰



值班编辑:张一南

责任编辑:谷   薇

责任审核:胡   君 张峰峡

CETV我是辅导员
《我是辅导员》栏目是中国教育电视台搭建辐射全国的高校辅导员铸魂育人的媒体平台,聚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树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形象,展示辅导员的时代风采,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