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网游思维巧破局,助“网瘾少女”华丽蜕变成“标兵”

文摘   2024-10-11 15:00   辽宁  

网游思维巧破局

助“网瘾少女”华丽蜕变成“标兵”


案例简介


小M,女,性格较为内向,不爱主动与同学交流,家庭条件较好,高考入学成绩在同年级同专业学生中处于中上游。刚进大学时,学习生活状态还比较积极,会到教室或图书馆自习,还参加部分学生组织招新面试或“见习”。但半学期过后,随着学生组织招新落选,小M变得更加不爱与同学交流,并开始玩网络游戏。大一第一学期结束,她英语四级未通过,其他课程成绩平平,尚未出现挂科。彼时,辅导员已开始加强对小M的关注,经几次谈话交流,她表示会调整好状态会回到正常学习生活状态。随后,游戏被她卸了装,装了又卸,反反复复,最终对网游从爱玩变成迷恋。她开始逃课,甚至足不出寝,经常从早上起床就一直玩到凌晨,还曾一度把室友“拉下水”。大一学年结束,小M英语四级依旧未过,还出现两门挂科,成绩掉尾。

辅导员根据其情况,参考网游元素和思维,为其定制“level 99学业升级计划”, 进行长期指导。最终在大四,小M获评学校学生最高荣誉“优秀学生标兵”,并保送至中科院院士团队攻读直博生。


案例分析


小M的情况属于常见的学困导致沉迷游戏,沉迷游戏又加重学困的现象,既具有学困生的共同特征,也具有其特点。

1.学习目标不明。考上大学,大多数学生高考压力得到释放,漫长的假期和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节奏被打乱;加之高中阶段必要、有效、适配的生涯规划相对缺乏,使得学生成长的目标支撑缺位,导致学习内生动力失能。“大学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大学里我需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不知道。”和小M谈心时,她本人也如是说道。

2.学习方法不当。初入大学,角色定位和学习方式更多套用应试思维。没了老师“演示步奏”“讲解考点”,少了“习题本”“易错题集”的依靠,部分学生面对课程知识内容的“井喷”和课余生活的“自由”,会无所适从,感觉自己已经很努力,但就是记不住所学知识,提不起学习兴趣。困惑得不到排解的小M,也就并被网络游戏“乘虚而入”。

3.自我管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不强。进大学前,遇到问题,“解题步骤”“得分要点”“克难方案”往往会获得指导,甚至“被设计”的明明白白。而管理自我和解决现实问题、交际破冰等能力以及必要训练相对缺乏,造成在大学参与活动和交流展示时,出现本领恐慌,导致积压困惑,叠加自我否定和倍增挫败感,转而以容易即时获得“效益”反馈和“掌控感”游戏和网络产品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中的困难与无所适从。“游戏里我掌握着‘自己的未来’,清楚‘下一个站点’。游戏已经成为我远离一切烦恼的理想乡。”谈心谈话中,小M也描述了自己的心境。


举措思路


1.明方向:网络游戏中,完成任务能即时得到对应奖励或体验反馈,这使小M感受到自己通过“努力”,就能得到相对应的“回报”“成长”“精进”;网络游戏中的邻里伙伴,自己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思路、情绪,不需要承载太多负担,还能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现实中没有得到的,小M在游戏中似乎都获得了。

要帮助小M,辅导员不能机械地阻断她与游戏的联系,而需要分析并针对其沉迷网络游戏背后的动因,制定适配方案,逐步帮助她收获真实的收获、进步以及成长认知,重拾信心。

2.定路径:根据小M的情况,辅导员借鉴网游元素,首先带她观摩了一场“高手对决”——学校每年一度学生最高荣誉“优秀学生标兵”的评选答辩会,让小M直观感受优秀学生中的“顶尖高手”如何“打怪进阶”。随后,辅导员和小M约定以其大四开学时各类成绩最终发布为结点,以具备国家奖学金评选资格为目标,为小M设计“level 99升级计划”(从定计划之日到结点日共计约99周),并制定“游戏规则”:一是努力恢复正常作息时间;二是每堂课须坐前三排;三是如果这周在空余时间玩了游戏,向辅导员分享一个游戏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游戏场景,并说明分享这个场景的原因和自己有哪些收获;四是每周固定时间,不固定程式内容,小M向辅导员分享一周来自己的学习进展、课程或实践主要内容,以及自己认为的关键知识点。

辅导员根据其分享,给予评价和建议,对一些学习计划或实践方案设计开展进行讨论,有时双方还探讨一些游戏技巧。谈话变成朋友交流,辅导员的“硬指标”变成了学生的“软约束”,每周沟通也成为小M升级的进度条,她很容易能感知到。

3.聚合力。一是保持与家长的有效沟通,联动鼓励,为小M兜好底;二是推荐小M到学院正在筹建的学生组织部门,鼓励她和部门同学开拓创新,享受每一次进步,增强她和伙伴们的自我认可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是推荐并指导她加入心仪专家的科研团队,培养科研技能和素养,巩固专业知识。经过一学期锻炼,小M科研兴趣和能力都获提升,负责的研究课题入选省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四是在大三时,再次带小M现场观摩了学校优秀学生标兵评选答辩,此时她的成绩已经提升很多,自己感觉与高手的差距在缩小,催生了对最高荣誉的向往,激发了更强的学习动力。

计划稳步实施,又经过了大三学生的强化锻炼,小M不仅斩获国家奖学金,还如愿登上“学生标兵”答辩舞台,最终收获最高荣誉,完成了从“网瘾少女”到“优秀学生标兵”华丽蜕变。


经验启示


辅导员要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就必须了解和理解学生的特有视角、语境体系、成长背景。这样在面对学生困难时,更容易洞见成因、找准症结、产生共情、实现引领。

1.因事而化,“用魔法打败魔法”,换个思路收效可能倍增。很多时候,学生出现困惑、各类负面状况,往往是潜在问题前期积累后的结果呈现。所以,要很好地解决问题,不能一味机械地阻断,要设法找到成因关键,把准学生的需求点、兴奋点,运用适合的策略疏导疏通。

网游因其特定的即时反馈机制和体验体系,让游戏者很快感知到自己投入后的“好坏得失”,并对自己的“目标校对”“投入方案”和“资源调配”做出相应调整。此外,网游特定的社交形式和语境体系,也为一些交际能力经验缺乏的学生提供了相对“便捷”也无需承担过多“责任”的交际环境,现实中没有得到的,小M在游戏中似乎都获得了。

因此,辅导员开展教育引领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时,也应思谋借鉴类似的即时反馈机制,经常收集学生的反馈,掌握学生的即时状态。不能搞一次活动、谈一次话,就任学生自我消化、野蛮生长。辅导员也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网络表达习惯,熟悉其特定的语境,运用到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拉近彼此距离,增强交流的获得感、共鸣感、真实感,助力破解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信息茧房”和“线下社恐”“线上社牛”等问题。

2. 因时而进,网戏中也有可借鉴的育人元素。抛开网游逐利和消费情绪价值的本质,单从设计来说,游戏场景变化多、载体丰富,情节多样,需要游戏者主动适应变化、通过探索未知领域、尝试突破现有条件、实践积累经验,才好找到最趁手的装备与最适合的角色(也就是找到与个人特质匹配的成长路径),期间还需要不断与其他玩家交流,收集分筛讯息,合作并获得及合理分享更多“收益”,所以游戏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参与者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实践、一直在克难、一直在进阶、一直在转型的过程。这和辅导员对学生发展的期望有相似之处。

因此,针对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00/05后,辅导员设计教育活动时,应考虑通过巧设各种有针对性的体验环节,让学生在体验这个“过程”中,展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而收获真实成长。

3. 因势而新,最终回归成长成才的育人主线。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内卷”也成为校园内的一种常态,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努力,而是自我认知不够,进步方向不明,成长方式不当,支撑体系不足。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强化对国家发展大势和不同阶段学生成长背景与体系的把握和认知,进而对学生的教育指导精准施策,做实学生的职业规划、思想引领、技能锻炼。同时,构建适配体系机制,强化分类指导,帮助更多学生找到适配的角色和路径,健康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各项建设事业中的“标兵”。


作者信息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张廷宇


值班编辑:张一南

责任编辑:谷   薇

责任审核:胡   君 张峰峡

CETV我是辅导员
《我是辅导员》栏目是中国教育电视台搭建辐射全国的高校辅导员铸魂育人的媒体平台,聚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树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形象,展示辅导员的时代风采,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