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 OF ESMO
前言Introduction
百家争鸣知识海,学术蓬勃展新篇。11月24日,“欧洲肿瘤学会ESMO 中国精粹肺癌项目·南京站”圆满举办。本次城市会特别邀请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王立峰教授和南京市胸科医院张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携手国内外肺癌领域意见领袖共襄盛举。现场气氛热烈,众多讲者及讨论嘉宾齐聚一堂,深入聚焦非小细胞肺癌(NSCLC)抗体偶联药物(ADC)治疗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发表真知灼见,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王立峰教授
张宇教授
1
启航篇-探索新航道
“启航篇”分别由王立峰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国际胸癌中心(CICT)主席David Planchard教授和哈佛医学院Pasi Antero Jänne教授分别围绕“扬帆起航-肺癌ADC药物在少见靶点应用”和“中流击水-肺癌ADC药物及其后线治疗新进展”两大主题展开介绍。
David Planchard教授
David Planchard教授深入探讨了HER2和c-MET靶点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首先,在HER2靶点方面,其中二代HER2 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T-DXd)为HER2突变NSCLC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并获FDA、EMA、NMPA适应症批准,成为国内首个且唯一用于HER2突变型NSCLC的药物,同时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T-Dxd还是首款FDA获批用于HER2阳性免疫组化(IHC)检测3+晚期实体瘤的泛肿瘤ADC。三代HER2 ADC药物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在肺癌HER2阳性和突变患者中也展现出卓越疗效。Zongertinib、BAY 2927088等HER2 TKI类药物也为患者提供了新选择,而泛HER抑制剂Neratinb联合HER2 ADC及TKI药物有望进一步提升疗效。其次,在c-Met过表达NSCLC中,Teliso-V表现优异,且联合EGFR TKI成为新研究方向。Teliso-Adizutecan等,众多靶向c-MET药物正在I/II期临床研究阶段。未来,双特异性、双载核、免疫刺激有效载荷、放射性核素等新型ADC是未来探索的重点。同时,ADC联合免疫、TROP-2 ADC联合治疗策略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
陆舜教授和Pasi Antero Jänne教授
Pasi Antero Jänne教授聚焦于ADC后线治疗进展,并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展开深入交流。首先,针对HER3靶点的ADC药物,如Patritumab Deruxtecan(HER3-DXd)在EGFR突变及脑转移NSCLC的后线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但目前尚未发现较好的生物标志物指导HER3 ADC的临床应用。其次,TROP2 ADC药物如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后线治疗非鳞癌及可靶向基因组改变(AGA)阳性NSCLC患者时,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疗效。同时研究发现,通过定量连续评分(QCS)模型测定的TROP2 标准化膜比例(NMR)有望成为预测Dato-DXd疗效的生物标志物。而另一款TROP2 ADC药物Sacituzumab Govitecan(SG)在二线单药治疗中未达到主要终点。此外,CEACAM5也是具有潜力的ADC靶点,但Tusamitamab Ravtansine并未在NSCLC后线治疗中显示出优于化疗的生存获益。未来,双特异性ADC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而ADC连接技术的改进,以及提高有效载荷的识别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
环节讨论
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刘红兵教授环节讨论主持人的引导下,David Planchard教授、Pasi Antero Jänne教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剑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韩亮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黄桂春教授和东部战区总医院叶明翔教授围绕NSCLC中HER2 ADC的优势、价值和应用前景,以及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展开分享。
诸位专家教授表示,相较于传统化疗,HER2 ADC药物为晚期NSCLC HER2突变、HER2 IHC 2+/3+患者带来了显著的临床获益,且对于HER2突变的患者,无需检测HER2表达水平ADC即可发挥效用。高敏感性及其他靶点突变,如KRAS突变的患者也能从ADC中获益,期待未来开展RCT研究进一步证实。此外,ADC药物对脑转移患者也取得良好疗效,但耐药机制需进一步研究。诸位专家对ADC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给予认可,甚至一位接受ADC治疗的患者PFS达4年,并表示ADC药物相比PD-1、PD-L1免疫治疗,免疫相关毒性更低,可控可管理。
当前,HER3与TROP2 ADC药物被视为EGFR耐药患者的潜力治疗方案。然而,部分患者在靶向治疗中会出现MET扩增,这作为EGFR耐药的重要机制,给治疗带来挑战,但现有证据显示ADC联合奥希替尼在MET扩增患者中疗效良好。因此,靶向药物联合ADC或双特异性ADC或将成为MET扩增的有效策略。未来,ADC药物有望革新NSCLC临床诊疗。同时,联合HER2、EGFR靶向药物及深入探索生物标志物和耐药机制,将是提升ADC疗效的关键。
2
领航篇-共启新时代
“领航篇”由南京市胸科医院张宇教授主持,江苏省人民医院高雯教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王永生教授带来“乘风破浪-肺癌ADC药物未来探索之路”和“行稳致远-肺癌ADC药物患者安全管理策略”专题分享。
高雯教授
高雯教授探讨了肺癌ADC联合治疗和生物标志物预测的未来方向。在TROP2 ADC联合治疗方面,NeoCOAST-2研究显示Dato-DXd联合免疫及化疗在新辅助治疗中提升pCR和MPR,且不良反应可控。晚期一线治疗中,Dato-DXd、SG或SKB264联合方案均展现生存获益,且Dato-DXd安全性良好,但SG或SKB264的≥3级不良反应需关注。在HER2 ADC一线治疗中,T-Dxd、Tusamitamab Ravtansine联合免疫及化疗也带来显著疗效。在生物标志物方面,NSCLC的TROP2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但传统IHC检测不能有效预测TROP2表达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回顾性观察TROPION-Lung 01数据发现,QCS-NMR+患者应用Dato-DXd疗效更优,且安全性不受影响,提示QCS-NMR具有预测疗效的潜力。
王永生教授
王永生教授介绍道,ADC药物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迭代,如今最新的三代ADC药物T-Dxd,优化了共同影响ADC安全性的三个因素——抗体、连接子和有效载荷,为患者带来了更加稳定、亲和力更高、更安全高效的最新款ADC药物,基于此T-Dxd以卓越的疗效数据获得NMPA批准,成为我国首个HER2突变晚期NSCLC ADC药物。ADC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AE)为消化道AE,一般人群常用二联预防方案,高风险人群可通过三联方案进行有效防控。骨髓抑制是第二常见的AE,可通过早期预防和管理有效控制,必要时可根据MASCC评分进行抗感染治疗。此外,间质性肺炎(ILD)应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早发现、早诊早治,并通过分级管理激素治疗有效管控,对于激素不敏感者可尝试免疫抑制剂治疗。
“
环节讨论
“领航篇”环节讨论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宋海珠教授主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南医大盐城医学院)王纯斌教授、南京市中医院李敏教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杨欣教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韬教授、南京鼓楼医院陈仿军教授就TROP2 ADC联合治疗的应用前景、TROP2 QCS的临床价值,以及ADC相关AE的识别及管理路径展开精彩探讨。
TROP2 ADC联合治疗应用前景广阔,尤其在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时更有意义,但适度的联合治疗对晚期肺癌追求长期生存来说至关重要。TROP2 ADC与PD-1/PD-L1联合能增加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提高抗肿瘤疗效,如Dato-DXd在一线联合免疫的ORR超过50%,应用前景广泛。在围手术期研究中,TROP2 ADC也取得喜人的pCR和MPR,不检测生物标志物的情况下,在泛人群中取得显著疗效。而TROP2 QCS标志物检测采用计算机学习算法提升精准度,不同分层下疗效显示出差异性,有望成为TROP2 ADC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在ADC药物优化AE识别及管理路径方面,目前对于消化道反应的处理方案已经发展成熟,同时对于间质性肺炎未病先防,熟悉药物特点并密切监测,标准化识别管理并实现高危人群的个体化重点监测,权衡获益与风险,可有效防治ADC相关AE,为患者保驾护航。未来,可开展III期临床探索有效靶点及副反应新防治模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BEST OF ESMO
会/议/总/结
会场论道热如焰,真知灼见映天边。大会尾声,王立峰教授与张宇教授携手登台,为这场学术盛宴画上圆满句号。两位教授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国内外专家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深感荣幸能共襄盛举,共同学习和交流ADC在肺癌领域不可或缺的价值和地位,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蓄力。在这个医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药物研发及临床研究硕果累累,ADC作为精准医疗的璀璨明珠,正引领着肿瘤治疗的新篇章。也期待越来越多的新药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福音。
责任编辑|猫爷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ONCO@edoctor.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