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治疗体会

健康   2025-01-30 23:36   吉林  































功能性子宫出血症是指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因全身疾病而引起的不正常子宫出血,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的失调,通过多方面因素而诱发本病。


在祖国医学上虽无功能性子宫出血之病名,但早在数千年前就有“崩漏”的记载。“崩漏”所包括的范围比现在所指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更为广泛一些,所以,功能性子宫出血不能与崩漏等同看待。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病程日久往往造成贫血或其他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笔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辨证之法,治疗此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出来供同仁参考。


辨证分型


1.阴虚内热型(此型比较多见)


症状:临床常见经前性情急躁,口干口渴,喜冷饮,手足心热,身热,夜烦不寐,腰酸腰痛,头晕头疼,大便干数日一次,尿黄,舌质尖红,质暗,脉细数。经量时多时少,色暗红质稠,有血块或淋漓不止。


治则:治宜清热养阴凉血,方拟清热固经汤加咸:生地30克、白芍25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盐知母10克、盐黄柏12克、藕节30克、黄芩12克、丹皮9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日为1疗程。


方解:生地、白芍、女贞子养肝益肾之阴;丹皮、藕节消瘀、血凉血止血;黄芩、知母、黄柏清上中下三焦之火;旱莲草补肝肾,凉血止血补中,兼治阴虚血燥,止血力强。此方药互起协同作用,互为主次,剂量随病症加减,此方使火得泄而不伤阴,阴得养而火自泄。


2.脾湿肝旺型


症状:临床常见经前胸胁胀痛,四肢浮肿,身热,口渴不欲饮,口苦,心烦急,夜寐不实,面及口唇周围起疖肿,有时身起疖肿,手胀不能握,大便时干时稀,尿黄或尿热,白带比较多,色黄质稠;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缓。经量多或淋沥不止,血液有臭味。


治则:治宜清肝胆之火,祛湿热,健脾胃;方拟泄肝祛湿汤加咸:藿香12克、茵陈25克、萆藓15克、萹蓄20克、白芍15克、槐花20克、鲜茅根30克、藕节30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日为1疗程。


方解:藿香芳香化浊、理气宽中,茵陈、萹蓄、萆藓清热利湿,鲜茅根、藕节清热利尿、凉血止血,槐花清湿热、凉血。


3.气虚下陷型


症状:临床常见头晕、眼花、耳鸣、心悸气短、虚烦不寐、身倦无力,甚者出现休克前驱症状;出虚汗、面色苍白、身冷等症,舌质淡嫩,脉沉缓无力。经量多或少,色淡质稀。


治则:治宜益气固本,扶正升阳;方拟扶正固气汤加咸:人参(单煎)10克、生黄芪30克、升麻12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30克、鹿角胶20克(烊化)、生阿胶12克(烊化)、补骨脂15克、川断15克、龟板胶9克(烊化),水煎服,1日1剂,连服7日为1疗程。


方解:人参对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力量;黄芪有类性激素的作用;升麻升腾阳气使阳气回原;女贞子、旱莲草养阴固冲任,调整神经;川断滋补肝肾,补骨脂补脾益肾,还有止血作用;鹿角胶、生阿胶、龟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有填补肝肾,充盛奇经之功,鹿角胶内含胶质、磷酸钙、碳酸钙,能增进血液中钙质,促进血液凝结。阿胶内含动物胶,可加速血液中红细胞和血色素的生长;龟板胶为纯蛋白质,容易被肠所吸收,可使血液发生凝结作用而止血。鹿角胶偏补阳入冲脉,而龟板胶偏补阴入任脉,冲任双补。


4.脾肾不足型


症状:临床常见腰酸腰痛,出血前腹部下坠、头晕、耳鸣、经前浮肿,纳食量少,身倦无力,夜尿频,舌质淡嫩无苔,脉缓弱无力;经前、经后淋沥,经量多,带经日久,经间出血较甚。


治则:治宜健脾益肾、调理冲任;自拟助阳黄体汤加咸:石莲12克、怀山药15克、桑寄生15克、仙灵脾9克、枸杞子12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山萸肉12克、覆盆子15克、川断15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日为1疗程。


方解:石莲、山药健脾固冲脉,有促进黄体之功能;桑寄生、川断强肝益肾入下焦,仙灵脾、覆盆子内含雌二醇、雌三醇能温补肾阳,有调节内分泌作用;山萸肉、枸杞子滋阴血、强肝肾;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凉血。 


体 会


1.活血与止血的问题:


古代治疗崩漏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塞流”,即止血之意,常用大量炭药止血;第二,“澄源”,即清基本;第三,调理善后。现代医学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除人工周期外,亦是采用止血方法。但根据我们临床的实践证明,同样是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治疗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是先详细审识患者体质之虚实,证情之寒热,病势之缓急,月经之周期,根据不同情况辨证施治,而不要马上用大量炭药止血,其理由是:


(1) 过早使用止涩之品,邪留于内,常有留邪变病之患。


(2) 单纯用止血药仅能治标,不是治本的方法。功能性子宫出血,在发展过程中,变化多端,错综复杂,周期紊乱,经量时多时少,症状寒热交错,虚实兼见。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我们主要是通过养阴清热凉血,或补气升提,或月经周期中用化瘀生新的方法,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3) 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卵巢功能失调引起子宫内膜功能障碍,采用单一的止血方法,不能促使内膜剥脱干净,仍然血不能止。我们在治疗中一般是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在月经周期中非但不止血,反而采用活血化瘀,引血归经之法。


常用药物如丹参、赤芍、益母草、生炒蒲黄、茜草、贯众、桃仁、地榆等。 从现代医学观点分析,此类药有提高子宫肌壁张力,促进子宫内膜剥脱作用以利排出,减少局部充血,缩短血液凝固时间,使其血量减少,达到止血的目的。其中益母草、丹参去瘀力强,而无走窜之弊。


2.补与清的问题:


补气升提还是清热凉血?古代在治疗大出血病症时,一般多用补法。因为多见虚证,所以一般用补法还是适宜的。但是有的患者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影响脾胃功能,水湿运化受阻,湿热内蕴,热盛则迫血妄行,冲任失调而出血。再加上大多数经过不少治疗,或服了不少补药,补之过甚则内热上升。所以用养阴清热凉血之法反而收效较为显著。纯属虚证者,仍需补气升提。所以当补则补,当清则清。


3.体质的虚与实:


对于大出血的患者,一般认为“久病必虚”、“气随血脱”,按照常规应该大补气血。但有的病人却表现了虚不受补的现象。


主要是机体的个体差异性和应激机能不同,有的人体质偏于虚寒,有的偏于实热,虚寒体弱者耐受力差,长期大量出血可以出现气虚下陷,甚则亡阳, 因此宜于补气升提。


实热体质者不同,虽然出血量多,而耐受力较强,虽然出血日久但不立即出现虚象,不需要大补;所以在治疗时应当重视体质的虚实。


4.脏腑与经络的的问题:


根据祖国医学的整体观点分析,各种不同症状的出现都表示了不同脏腑病变的程度。


五脏六腑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冲任二脉与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异流,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冲任二脉起点都循下焦,下焦隶属肝肾,冲任肝肾之间都有同一交会相通之处,故冲任有病可以影响肝肾,冲为经水,经水属血,而血又为脾胃所生化,因此肝脾肾三脏有病可以影响冲任,因此,治疗必须要注意月经周期恢复,同时也要注意各脏腑功能的恢复。


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者始为临床痊愈。人是一个整体,内在功能未恢复以前,又受外界影响,往往可以造成复发,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这个道理。


临床上也发现复发病例,多发生在显效与好转病例之中。因此,治病必须彻底。要求既恢复月经周期又要恢复脏腑之功能。

精彩

推荐

全科基层风采高血压糖尿病儿科用药呼吸新冠乡村医生

家庭医生| 中医政策

重要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对基层医师进行全面继续医学教育及全科医学训练,完善和提高基层医师的知识结构及临床能力,关注并推动我国基层卫生服务发展,对基层医师队伍给予全面的人文关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