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康诱发的急性肝衰竭
日前,一位32岁的农民工,因食欲降低、恶心、肝区疼痛、深色尿和黄疸,来我院肝胆专科门诊就医。检查发现,患者全身黄染,腹胀,肝脾未触及;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酸(ALT)、天冬氨酸转氨酸(AST)、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所有肝炎标志物均阴性,腹部B超示肝肿大,胆、胰、脾正常。追问病史,他10天前因头痛、发热,去街上药店自购服用感康20余片(每片0.5克,每次2片,每天3次,共9克),4天后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全身发黄……诊断为药物性肝炎。患者及家属很不理解,什么是药物性肝炎,感冒药怎么会引起肝损害?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用药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
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后即进入肝脏,肝内的血药浓度较血液及其他器官中高。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极易对肝脏造成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主要依靠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和排除其他病因,必要时做肝活检。由于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国内还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
本患者因服用感冒药后出现黄疸及肝功能严重损害,肝炎及肝胆胰脾相关疾病己被排除,故考虑为药物性肝损害。
感康为什么会诱发急性肝衰竭
感康为复方氨酚烷胺片的商品名,其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其不良反应中最突出的是肝损害。因为对乙酰氨基酚会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一旦体内存积达到一定量,肝脏的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谢产物会破坏肝细胞,产生细胞变性和肝坏死。通常在用药过量或疗程较长时发生,但如用药者对本品特别敏感或原有肝功能不全时,常用量也会出现肝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后,数天内即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等症状,病情较重时出现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第3-5天肝功能异常达到高峰,严重者迅速发展至急性肝衰竭。通常情况下停药后或经治疗后肝脏功能可恢复,但严重的急性肝衰竭者,需进行人工肝治疗或肝脏移植,否则会导致死亡。
怎样才能防止肝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是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之一,并且是许多解热镇痛复方制剂中的主要成分。目前,几乎所有的感冒药,以及去痛片等,主要成分都是对乙酰氨基酚。一般认为按说明书用量服用是完全安全的,问题在于人们往往会无意识地超量服用。因此,在用药时务必注意以下方面。
1.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提示的服用剂量,不可任意增加用量。一般成年人,每日量不宜超过4粒(2克),即使症状严重者,24小时量也不可超过8粒(4克)。
2.特别注意区分婴儿用药和儿童用药,因两者剂量差异很大。若婴儿服用儿童剂量,将会损害肝脏甚至危及生命;儿童服用婴儿剂量则不能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3.饮酒会增加该药的肝毒性,故服用本品时禁止饮酒。
4.肝炎患者慎用本品。肝功能不全者即使很小的剂量,也可能导致严重肝损害。
5.避免长期服用本品,通常以不超过连续5天服用为妥。
6.避免空腹服用。
7.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的患者,合用本品极易引起肝中毒,甚至出现肝衰竭,故癫痫患者在服药期间禁用本品。
以上影响因素同时存在时,会增加肝毒性的几率,即使很小剂量也可诱发肝毒性。因此,千万不可联合应用名目繁多的同类产品。
注:乙酰半胱氨酸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特效解毒药,一旦疑为本品中毒时,应尽早给药。
当心解热镇痛药致肾损伤
一位40多岁的患者因呼吸道感染,发热不退,连续几天使用布洛芬,又使用了一些含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中成药。结果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尿量减少,尿色如浓茶。来我院检查,被确诊为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布洛芬使用过多,又混用含同类药物的复方制剂,是这位患者肾脏损伤的主要病因。
解热镇痛药是临床常用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塞来昔布、消炎痛、双氯芬酸、保泰松、美洛昔康等,多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发热等症状。但可引起肾脏损伤是其副作用之一。
肾脏是人体代谢和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也是药物导致人体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在所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解热镇痛药所致者约占7%。药物经代谢后从肾脏排泄,药物在肾脏蓄积、沉淀可致肾组织损伤。解热镇痛药致肾损伤,往往与给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合用其他解热镇痛药或者肾毒性药物有关。
其致肾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与其抑制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随着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可出现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缺血性肾病。机制之二是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小球微小病变、膜性肾病。解热镇痛药伤肾,可引起肾功能衰竭,表现为缺血性肾损伤、水钠潴留和高血钾等。
预防解热镇痛药伤肾要重视规范使用药物。该类药物中,有些是非处方药,总体上说,安全性较好,副作用较少,有些人因关节痛、头痛等原因经常使用。但使用前要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不可超剂量、长期使用。如出现尿量增多或减少、血尿,或者出现发热、乏力等不适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