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3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之成为继高血压、2型糖尿病之后的第三个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慢性病。这一重要决策的出台,对患者而言是个重要的好消息。
在日常的生活中,提到高血压、糖尿病,大家都非常熟知,但提到慢阻肺病,大多数居民朋友都不知道。很多的老年人会不经意的咳嗽,很多人并不会在意这样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忽视慢阻肺的发病。
慢阻肺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中间的严重疾病,有很多老年人在出现这种疾病后仍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认为自己得到只是哮喘或是支气管炎等。有很多老年人对于慢阻肺的症状表现不是很了解,所以不能在患病后及时作出判断。本文邀请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张迎春介绍慢阻肺的症状和健康教育。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的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能逐渐减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肺部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慢性的咳嗽,在活动或者静息后发生气促、呼吸困难、痰多。
慢阻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慢阻肺是 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一般来说是进行性发展的,不完全可逆。当慢阻肺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就会产生低氧血症,接下来就是高碳酸血症和呼吸衰 竭,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在出现了慢阻肺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防止病 情的进一步加重。
为什么慢阻肺这么可怕?
正常人的肺部代偿功能是十分的强大的,在静息的状态下只会动用三分之一 左右的肺功能,在运动的时候会动用三分之二的肺功能。慢阻肺患者在患病的初期并没有明显稳定症状和不适,只会在活动后气急或者是咳嗽、咳痰,症状无特异性。
当患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疾病多数已经 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所以慢阻肺又被成为“沉默的杀手”。
慢阻肺的症状
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是慢阻肺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慢阻肺症状之 一,慢阻肺患者在清晨的时候咳嗽加重,后期在夜间咳嗽也会加重。所以如果长期的咳嗽无论是咳痰还是干咳都需要引起注意。
咳痰
咳嗽后通常咳少量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部分患者在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并可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
气短是经常会被忽略的慢阻肺症状之一。气短的现象会随着病情逐步的加重, 尤其是在运动后会更加的明显。
气短和呼吸困难是慢阻肺标志性的症状。在早期只是在劳动的时候容易气喘,随着病情不断的加重,在呼吸的时候也会感到呼吸费力,有时还会出现胸闷的症状。
喘息和胸闷
喘息并不是慢阻肺的特异症状,部分重度慢阻肺患者会出现喘息,患者和家属一定要引起重视。
其他全身性症状
重度慢阻肺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性的症状,例如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精神抑郁和焦虑,如果发生感染的话还会出现咳血痰或者是咳血。
做好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教育
戒烟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危险因素之一,如果已经确诊了慢阻肺的话,不戒烟 单纯的凭借着药物进行治疗是很难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的,阻止慢阻肺的关键措 施也是让患者应立即戒烟,医生可以提供戒烟计划和辅导。
减少空气污染避免触发因素
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引发症状的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冷空气、化学物质和过敏原等。在污染环境中外出时,可以佩戴口罩。要避免在不通风的空间内燃烧生物燃料,例如在封闭的室内烧柴做饭、炉火 取暖或者是被动吸烟。
预防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COPD)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病毒也对COPD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儿童期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成年时的肺功能降低及呼吸系统症状发生有关。
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可以对慢阻肺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在秋冬季要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群比较密集的地区,在日常出行中要佩戴口罩,经常进行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积极的进行治疗。
加强锻炼,定期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建议患者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锻炼方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跑步、爬楼梯等,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的进行运动,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运动的时间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
锻炼呼吸功能
在慢阻肺的治疗和预防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只有良好的呼吸功能才可以让患者有着比较好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所以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十分的重要,患者可以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吹口哨、吹笛子等方式锻炼自身的呼吸功能。
饮食的健康教育
呼吸功能的增加可使热量和蛋白质消耗增多,导致营养不良。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合理的饮食,减少主食的摄入,需要维持健康的饮食,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并增强免疫力。
推荐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等。避免进食产气的食物,如汽水、啤酒、豆类、马铃薯等;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坚果、干果等。避免摄入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热量饮食,以免产生过多二氧化碳。
定期复诊和监测
定期复诊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定期监测肺功能和氧气饱和度等指标,以评估病情的变化和调整治疗。
心理指导
慢阻肺患者面临长期的疾病管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引导病人适应慢性病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培养生活兴趣,如听音乐、养花种草等爱好,以分散注意力,缓解焦虑、紧张的精神状态。
严寒的冬季是慢阻肺的高发季节,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冒及其他疾病感染。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气温下降时,室内空气流通较差,要注意室内通风;在外娱乐休闲(比如逛商场、唱卡拉OK或打牌)时,要避免长时间待在被烟雾充满的房间和空气被污染的空间;潮湿、大风、严寒气候时避免室外活动,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同时避免接触感冒或伤风的病人。
温馨提醒
以上只是一般的健康教育建议,具体治疗和管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制定。
由于慢阻肺在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这就会造成人们对慢阻肺这个疾病的警惕性不高,经常会忽视慢阻肺的存在或者是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
这就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按时体检的习惯,对慢阻肺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将慢阻肺带给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