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 “隐形杀手”——肺孢子虫

健康   健康   2024-12-31 23:36   吉林  






























作者

刘娜

在医学的世界里,有些微小的病原体就像隐藏在暗处的 “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肺孢子虫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发生的病例,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不太被大众熟知,但却不容小觑的病原体吧。


病例呈现


患者是一位31岁的打工者,4个月前,他因为身体不适检查出恶性肿瘤,行4个疗程化疗的间歇期,突然出现了一次不明原因的高热。起初,他只是感觉有点轻微的咳嗽,并没有太当回事,以为就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自己去药店买了些止咳药服用。


可是,几天过去了,咳嗽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还出现了高热、气短的症状,稍微活动一下就感觉喘不上气来,晚上睡觉也变得十分困难,常常被憋醒。家人看到他这种情况,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病史,并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


在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肺部呈现出像磨砂玻璃一样的模糊阴影区域,密度轻度增高,透过这些阴影依然可以看到其下方的肺纹理结构。这种模糊阴影呈双侧弥漫性分布,累及肺门周围及下肺野,就像是一层 “迷雾” 笼罩在肺部一样。进一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取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查后,最终确诊为肺孢子虫肺炎。


当身体持续发热,常规检查却查不出病因时,一种被称为肺孢子虫肺炎的疾病可能在暗处潜藏。该种肺炎是由肺孢子虫引起的肺部炎症,这种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在肺部大量繁殖,引发一系列症状。


肺孢子菌肺炎高危人群有哪些?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


1.艾滋病患者:HIV 病毒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 CD4+T 细胞数量减少,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有效清除肺孢子菌,从而容易引发肺孢子菌肺炎,发病率高达 70%~80%,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致死病因之一。


2.器官移植受者:接受器官移植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异反应,这些药物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增加了肺孢子菌肺炎的发病风险。


3.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导致自身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易感染肺孢子菌引发肺炎。


4.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因遗传因素导致免疫功能先天性缺陷,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能力较弱,肺孢子菌易在其肺部大量繁殖引发疾病。


恶性肿瘤患者


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同时患者在接受化疗或放疗过程中,会进一步损伤免疫系统,使免疫功能下降,增加肺孢子菌肺炎的发生几率。


2.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正在接受化疗或放疗的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治疗手段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也容易成为肺孢子菌肺炎的高危人群。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若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降低免疫力,使肺孢子菌有机会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肺炎。


不过,近年来也有免疫功能正常者发病的报道,这让肺孢子菌肺炎的“潜伏范围”进一步扩大。


感染肺孢子菌肺炎会有哪些症状?


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 38℃甚至更高,且持续不退。咳嗽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多为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加剧,严重时连休息状态下都会气喘吁吁。


如何检查确诊?


胸部影像学检查往往能发现异常,胸部 X 线或 CT 显示双肺呈弥漫性间质浸润影,类似磨玻璃样改变,这是肺孢子菌肺炎较为典型的影像学特征。


诊断肺孢子菌肺炎并非易事,因为其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容易与其他肺部疾病混淆。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各项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例如,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查找肺孢子虫的包囊或滋养体,这是确诊肺孢子菌肺炎的重要依据。


肺孢子菌肺炎如何治疗?


一旦确诊为肺孢子菌肺炎,治疗需及时且规范。磺胺类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唑是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常用药。


对于病情严重或对磺胺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喷他脒等可作为替代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多休息、吸氧以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同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药物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肺孢子菌肺炎能预防吗?


预防肺孢子菌肺炎至关重要。共包括三个步骤。


(一)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确诊为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应及时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病原体传播给他人。治疗带菌者,对于无症状的健康带菌者,也应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清除病原体,降低传播风险。


(二)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前、进食前以及接触患者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佩戴口罩,在可能接触到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或病原体的环境中,如医院、人员密集场所等,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级别的防护口罩,有效阻挡飞沫传播;保持环境清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


(三)保护易感人群:增强免疫力,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适量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睡 7~8 小时,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免疫抑制过度,包括对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受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因免疫抑制过度而增加感染肺孢子菌肺炎的风险。


预防性用药,包括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高危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肿瘤患者等,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预防性使用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唑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使用方法,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体检,包括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血常规、免疫功能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接种疫苗,包括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有助于预防相关病原体感染,降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进而间接预防肺孢子菌肺炎的发生。



精彩

推荐

全科基层风采高血压糖尿病儿科用药呼吸新冠乡村医生

家庭医生| 中医政策

重要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对基层医师进行全面继续医学教育及全科医学训练,完善和提高基层医师的知识结构及临床能力,关注并推动我国基层卫生服务发展,对基层医师队伍给予全面的人文关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