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在线|如何做好社区高脂血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   健康   2024-12-16 19:38   吉林  






























我们在从事基层社区公卫工作中,对高血压、糖尿病这两种慢性病很重视,对于高脂血症往往不是太重视,大部分居民对于高脂血症的认识也不全面。


高脂血症属于多发于老年群体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


高脂血症表现为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大多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以及异常体征,分析高脂血症诱因较为复杂,其中不良饮食习惯属于重要诱因之一,例如吃得太油:煎炸食品、甜食、油均可导致甘油三酯升高。吃得太多:如果主食或蛋白质吃得太多,消耗不完的热量也会转化为脂肪。


高脂血症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重视不足,再加上患者缺乏疾病认知,用药依从性较差,抗拒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阻碍病情好转,任由病情进展诱发动脉硬化、胰腺炎以及冠心病,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具有直接影响。


高脂血症患者治疗时间较短,大多时间居家休养,但是因患病群体年龄比较大,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治疗依从性不够理想,对于自身疾病认知较差,影响血脂控制效果,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需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病情恢复。


疾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在健康人群中普及血脂异常的健康教育,提倡均衡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及体育运动,预防肥胖,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辖区45岁以上及有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定期监测血脂,早发现、早治疗,告知居民如果一次检验结果接近或超过理想血脂临界值,应间隔2周左右在同一家医疗机构再次抽血复查。如两次检测结果都不正常,且所得数值相差不超过10%,就可据此判断是否存在高脂血症和采取何种防治措施。


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血脂异常对健康的危害,血脂异常与糖尿病、肥胖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频繁出现身体肥胖、早晨起床后感觉身体疲乏无力,经常感到头晕脑胀、记忆力和反应力明显衰退、食欲不振、腿肚经常抽筋,并时常感到刺痛等以上这些症状,要警惕高脂血症。


高血脂容易让血管硬化,而颈动脉就像全身动脉的窗口。指导病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坚持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进食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戒烟限酒,禁用烈性酒,以减少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及长期调脂治疗的意义,使血脂保持在适当水平,以减少高血脂对心脑血管的损害。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脂水平以指导治疗,监测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肌酶、肝功能、肾功能和血常规等。密切观察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征象,以利于早期治疗。


日常生活的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选择低糖、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控制体重;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评估,可根据患者病情、生活习惯、体重等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


指导规律适量的运动,鼓励患者以有氧运动为主,可借助散步、太极、健身操、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多种方式加强锻炼,每周5次以上,运动时间为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以微汗、不疲劳为宜,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指导患者日常避免熬夜,经常熬夜不利于病情的恢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睡眠。


作为基层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基层医生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转变自身行为模式,以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疾病掌握程度。好的饮食习惯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果血脂高到了要吃药的地步,就要指导居民按时吃药、定期检查。


我们可通过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和活动、借助于微信平台普及疾病知识,引起患者重视,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转变行为观念,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血脂调控的重视程度,帮助患者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增强健康信念、坚持健康行为具有积极意义,可改善血脂控制情况促使患者坚持健康行为,可提高血脂控制效果。



精彩

推荐

全科基层风采高血压糖尿病儿科用药呼吸新冠乡村医生

家庭医生| 中医政策

重要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将追究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对基层医师进行全面继续医学教育及全科医学训练,完善和提高基层医师的知识结构及临床能力,关注并推动我国基层卫生服务发展,对基层医师队伍给予全面的人文关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