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的智力

文摘   历史   2025-01-02 08:12   山西  

司马衷只有一次明确的表达过自己的爱(历史上记载),那就是当人们要杀嵇绍之时,晋惠帝说了:“他是忠臣,你们不可以杀他。”但嵇绍却在晋惠帝身边,就被人杀掉了,鲜血溅了晋惠帝一身。当人们要清洗晋惠帝衣服之时,晋惠帝说了“上面有嵇侍中的血,你们不可以洗的。”

单从晋惠帝的这一次表现来看,他哪像智力有问题的样子呢?

司马衷只有一次明确的表达过自己的恨(历史上记载),那就是在赵王之乱后,他说义阳王司马威:“阿皮当时撇我的手指,从我手中抢走玉玺,我不能饶了他。”既然皇帝亲口说出这种话了,那义阳王司马威自然只有去死了。

阿皮是司马威的小名,司马衷在恨极之时也是称呼他小名,本身证明他与司马衷的关系很亲厚;而这种亲厚的人在关键时候彻底背叛自己,才是最让人最痛恨的。

所以司马衷终于忍不住亲自宣判了他死刑。司马衷一直拥有这种生杀予夺的大权,但司马衷知道自己的智力无法胜任这种事,所以从来不滥用这种权力。

晋惠帝被称为惠帝,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因为他的智力有问题,但他的权力却是真实的。而他一生中却从来是逆来顺受,很少滥用过自己的权力。

赵王之乱后,晋惠帝重新走上皇位,老百姓都自然而然地发出了欢呼之声。因为不论人们怎样非议晋惠帝的智力,但晋惠帝却显然没有害人之心,而那些所谓的聪明人,显然很少难做到这一点。

老百姓竟然都认可一位智力有问题的皇帝,这难道不是一种天大的讽刺?

除了上述两件事外,晋惠从来没有明确的表达过自己的爱憎,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晋惠帝都象一个局外人一样,从不明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以为,这肯定是多年政治训练的结果。因为这绝不是人的天性。

一个婴儿、幼儿,也总想让世界围绕自己旋转。如果外界不由着他的性子来,他就大哭、大闹。从本能而言,外界不能让人满意,人就会强烈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并试图改变这一切。婴儿一出生,就会让这种本能支配自己行为的。

人后来学会听话、懂得沉默;这都是后天强化的结果。

因为后来的社会经验会告诉他,这个世界绝不会围着他旋转的。如果他一昧的想让世界围绕他旋转,一切只是徒劳,更会因此失去许多。

司马衷作为最尊贵的皇族成员;他很小的时候,就已成为帝国二号人物了。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赋予了一个神圣的身份;那就是他将来是天下的主人。

作为帝国的权力继承者;他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如何成为一个好皇帝。不管他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理解。

这种教育,对一个所谓的聪明人,恐怕也会感觉,这就是天天在上大课;这种教育,对一个所谓的聪明人,恐怕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对于一个智力有问题的晋惠帝,就更是如此了。

司马衷的沉默,也许是如此造成的。因为他所听到的内容,对他而言实在太深奥了、也太难理解了。所以他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让帝国的权力机器自己运作。

更主要的是,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好人坏人,对他而言也许太过难以判断。

因为作为帝国二号人物,所有的人见到他时,肯定都是一脸的忠贞、温顺;不要说对一个智力存在问题的人了,就是对一个所谓的聪明人,在这种背景下,恐怕也分不清谁好谁坏。

而做为帝国的一号人物后,所有的人见到他时,肯定都是开口闭口为了他利益、为了帝国的利益,应该如何如之何,总而言之,好象他们都最关心皇帝、最关心帝国的利益。但实际上呢?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对此,不要说是一个智力存在问题的人了,就是一个所谓的聪明人,恐怕也分不清谁是真正关心自己、关心帝国人了。

从乐观的一面去想,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因为大家见到司马衷之时,都是一脸的忠贞、甜蜜、温顺。从悲观的一面去想象,所有的人都是坏人,他们围在司马衷旁边做着种种表演,恐怕都是因为有着各种见不得人的盘算……。

在这种背景下,司马衷自然得学会表示沉默。

因为他不学会沉默,就得对人和事,做出好坏、对错的判断。而复杂的政治舞台上之上,对这一切做出正确的判断,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要说司马衷了,就是把我们放在那个位置上,恐怕也无法分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哪件事正确;哪件事正确。

虽然说,在童话故事中,这一切非常容易判断;虽然说,这一切在戏台上,也非常容易判断。因为在童话故事中,在戏台上,好人坏人脸谱分明;是非对错就是幼儿园小朋友也能分清。

问题是,在现实社会中?是非对错,就是最聪明的人坐在一起,也无法判断清楚。因为许多事,大家都是用屁股判断!很难说谁对谁错。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社会上的各种国际国内的大事;各种生活中的小事;只要放到网上,就会是一地口水,甚至是一地鸡毛;因为处于不同的角度,同样一件事、同样一个人,人们的褒贬,通常都是天差地别;我甚至没有见过哪个人,哪件事,放在了网上,会有统一的褒贬。许多人在你看来,那就是圣人一样的存在,但是并不妨碍许多人把他贬得跟狗屎一样;许多人在你看来,就是邪恶的化身,但是并不妨碍许多人对他进行各种吹捧;许多事,也是一样的........

现在,如果你拥有超能力,随便挥挥手,就可以决定他们的胜负,你会如何做呢?

关键是,你的智商只有80%,你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呢?

我觉得,就是如同晋惠帝那样,保持沉默好了。因为你拥有超能力,一言一行,可以决定无数人的生死祸福。但是在这种复杂的问题面前,你的任何倾向性,都有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晋惠帝实际上,并不需要自己判断这一切,因为帝国的权力格局,一直在正常运行。而这政治格局,又是他老爸精心设计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晋惠帝抱着以万物为刍狗的态度,就可以了。换而言之,我也不知道你们谁好谁坏,也不是知道你们谁是谁非,但是我绝不会给你们当枪使的。

这种沉默,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政治策略。这表明,他从不自作聪明,对于超过自己能力的是非、对错判断,他绝不会强行做出判断。总而言之,他相信政府机构的自行运作;大家在利益博弈出来的结果,远比自己自作聪明的判断有效。

一个皇帝如果能力不足,他用这种态度办事,其实是一种最好的办法。这也许就是晋惠帝在政治上,表现得缺乏任何主动性的原因。

后来,晋惠帝完全失势了,谁对他好、谁对他坏,他已完全可看清楚了。所以在乱兵杀嵇绍之时,他大声呼喊着,嵇侍中是忠臣,你们可以杀他的。而当人们清洗他衣服之时,他才会说,衣服上有嵇侍中的血,你们不可以洗这件衣服的。

后来,晋惠帝失势了,谁对他好、谁对他坏,他已完全能看清楚了。所以他终于忍不住,亲自宣判了义阳王司马威的死刑。

换而言之,我对你那么好,你在关键时候,却帮着别人一心害我。

皇帝高高在上的时候,可以这样表达自己的爱憎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因为以他的智力,如果去这样做,那肯定会被各种相关利益者,牵着鼻子乱走;最后不知觉中成为一杆枪让人使。

虽然所有的权力者,都在试图利用皇帝的情感为自己服务,但他们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因为皇帝拒绝做相关判断,皇帝只信赖政府机构的自行运作。

杨骏在失败之时,他的外甥对皇帝发表了一堆,杨骏最忠于皇帝的演讲,但皇帝理也不想理他。

贾后在失败之时,也是对皇帝高呼,他们杀掉我后,肯定会威胁你的。但皇帝也是理也不想理她。

因为皇帝当时从情感上,已认为他们是坏人了,只是作为从小受到强化训练,使他不愿意做出这种判断;所以他只有保持沉默,而任由现实的利益博弈,决定他们的命运。

从晋惠帝最后对嵇绍爱、对司马威的恨去看。晋惠帝绝对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但晋惠帝的一生都是保持着沉默,很少去表现自己的爱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爱憎可以决定别人的命运。

从这层意义上,晋惠帝一直想当一个合格的皇帝;他知道自己的智力不够,所以就尽量避免用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爱憎,去影响帝国机器运转。

皇帝的智力的确有问题,但皇帝的权力却显然是真实的。

皇帝亲笔写出的诏书,亲口说出的话,永远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赵王乱政之前绝没有一个人,敢对此表示怀疑。

遥想当年,有一个10岁的小朋友当了皇帝。

政府的诏书发布后,有人表示反对;发布诏书的人就说,这是皇帝的意思。对方当时就疯了,因为皇帝是一个10岁的小朋友,他能懂的个屁啊!

理是这么理,事是这么事。但是作为一个臣子,你敢流露出这种意思,后果是什么?估计是不用多问的!

虽然这个臣子哭着喊着说,他从未说过这种话,这就是别人无耻的栽赃。问题是,如果前排就座的大佬,都认为他曾说过这种话,他能活着退休回家,已是标准的皇恩浩荡了。

当然了,如果皇帝成了傀儡;关键是,下面已是军阀林立了。面对这种小朋友皇帝,你有权有势,放放这种豪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一个上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他懂得屁啊。如果他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得执行,那天下还不乱套了!

所以,有一个著名的大佬,拿小皇帝的名义,压另一个著名的大佬时。对方就说了,皇帝才七八岁,他能懂的个屁啊。关键是,如果这是皇帝的意思,它也算个事。问题是,傻子也知道,这就是你的意思啊!总而言之,你如果再敢和我玩这种把戏,小心我翻脸无情的。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