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大败后,皇帝听信大宦官鱼朝恩的谗言,就要剥夺郭子仪的兵权。
听到这个消息,郭子仪二话不说,就赶紧到中央政府去报道了。
许多人难免会认为,以郭子仪当时的实力,如果拒绝到中央政府报到,皇帝也咬不了他。
其实呢,这只是一种错觉。要知道,当时取代郭子仪的人,名叫李光弼。
皇帝为什么要让李光弼取代郭子仪呢?显然是因为在九路节度使,都和中央政府玩哩个啷的时候,李光弼一直玩的比较保守。
最简单而言,皇帝从大太监鱼朝恩那里得到的信息是,肯定是李光弼这个人比较听话;再简单而言,邺城兵败后各路大军肆意抢劫,李光弼的军队虽然不能免俗,但整体而言,军纪肯定是最好的。
李光弼为什么要这样玩呢?
显然是李光弼想成为皇帝的金牌小弟。
关键是,李光弼本身就是如虎如狼的人物。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郭子仪拒绝皇帝的命令,皇帝肯定会不计代价的给李光弼输血,而郭子仪呢,各种后勤问题,以后就自己想办法解决吧。
李光弼、郭子仪在能力上,并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差距;甚至普遍的说法是,李光弼在军事才能上优于郭子仪。
现在李光弼背靠强大的中央政府,可以一直保持满血出战,而郭子仪被中央政府否定,后勤需要自己想办法,双方PK一场,你说谁会胜呢?如果不是鬼谜心窍,相信谁也会认为是李光弼必胜!
若干年后,李怀光本来有机会复制郭子仪的辉煌。
李怀光在皇帝万分危急之际,救了皇帝;而且李怀光当时也是朔方军区主管,但是走着走着,李怀光就要和皇帝分庭抗礼。
结果呢?无非是拿自己的人头,让李晟复制了郭子仪的辉煌。
李晟后来的成就,就是小而化之的郭子仪;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李晟的成就也可以和郭子仪相提并论。
如果此时的郭子仪,一个想不开,他的脑袋,会成为谁的踏脚石?实在是个未知数!
这就好像,如果李怀光一直忠于皇帝,哪能轮得着李晟闪亮登场呢?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一个想不开,于是越走越绝望。李光弼的脑袋,之所以没有变成别人的踏脚石,无非是因为他很快就在绝望中死了。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还从李光弼接管郭子仪的军队说起。
李光弼进入郭子仪的军队后,郭子仪的小弟,就试图用武力阻止李光弼进入。
但是在关键时候,仆固怀恩、康元宝等人,拒绝了激进派的这种建议。摆在桌面上的理由自然是,我们这样做会害死郭子仪的。
一切是显然的,皇帝征调郭子仪到中央政府,郭子仪的小弟用武力抗拒李光弼接管军队,并高呼要让郭子仪继续主管军区。这事传出去,就算郭子仪赌咒发誓,这事与他无关,有谁会相信呢?因为这事让谁看,也是郭子仪不想交出军权,所以暗中操纵小弟和皇帝玩哩个啷啊。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与诸将谋以精锐突入东京,逐光弼,请子仪;命其士皆被甲上马,衔枚以待。都知兵马使仆固怀恩曰:“邺城之溃,郭公先去,朝廷责帅,故罢其兵柄。今逐李公而强请之,是反也,其可乎!”右武锋使康元宝曰:“君以兵请郭公,朝廷必疑郭公讽君为之,是破其家也。郭公百口何负于君乎!”用济乃止。
而更深的原因,显然是仆固怀恩之类的人,太了解郭子仪了,郭子仪这种外柔内刚之人,做事颇有举手不留情的意味。
你这样帮郭子仪,郭子仪却有可能借你的人头,向皇帝表忠心!
而且用大道理说,郭子仪用你的人头,向皇帝表忠心,也是一点错都没有的。因为你们驾着关心郭子仪的名义,想逼着郭子仪变成军阀,你们本身就是罪该万死的;郭子仪为了大忠,一心要把你们全杀了,好像没有毛病啊!
后来,有一些将领,用武力逼迫皇帝让郭子仪回到军区,而皇帝也让郭子仪回到了军区。那几个将领,认为郭子仪会表扬他们、甚至会感激他们,但是郭子仪却是把他们的脑袋全砍了。总而言之,你们这是陷我于不义之中,关键是,军情这样紧急,你们这样胡折腾,万一损害了国家利益,你们担当得起?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李国贞治军严,朔方将士不乐,皆思郭子仪,故王元振因之作乱。子仪至军,元振自以为功,子仪曰:“汝临贼境,辄害主将,若贼乘其衅,无绛州矣。吾为宰相,岂受一卒之私邪!”五月,庚辰,收元振及其同谋四十人,皆杀之。
事实上,如果朔方军人真敢用武力,拒绝李光弼接管军队,皇帝最后又让郭子仪回到军中,支持郭子仪的人就比较尴尬了;关键是,郭子仪如果一心用他们的人头,表明自己的清白,你说他们死得冤不冤?
在这种背景下,李光弼进入郭子仪军中,直接就把试图阻止自己,接管郭子仪军队的高级将领,都砍了脑袋;甚至一度还流露出,要击杀仆固怀恩的意思。因为类似的原因,仆固怀恩在拜见李光弼时,他的嫡系小弟突然全副武装冲了过去;面对此情此景,把李光弼也吓坏了。
仆固怀恩训斥自己军队说,谁叫你们来的?你们还有点组织性纪律性没有了?我这是会见李大帅,你们这样冲过来算什么事?
李光弼赶紧出来打圆场说,都是忠于主帅的好将士,现在我一人给你们发个红包,希望你们不要嫌小。
这样一折腾,李光弼总算接管了郭子仪的军队。
但是,李光弼在郭子仪的军队内部,一直也无法真正凌驾于地头蛇一样的仆固怀恩之上。这为后来的氓山惨败,埋下了伏笔。因为一支军队内部,老大与老二谁也不服谁;还有一个居中而坐的大太监,关键时候,能不出事吗?
而郭子仪呢?从此就被夺去兵权,一直以中央军委主要成员的身份赋闲在家。
直到唐肃宗去世前,因为地方军区闹事闹得太严重,而且有一个军区更是高呼,想让郭子仪来管理,于是唐肃宗只能让郭子仪出山了。而郭子仪进入那个军区,就发生了前面那一幕;总而言之,积极高呼让郭子仪来军区的将领,全部被砍头。
郭子仪的意思很简单,军区司令应该由谁来当?得皇帝说了算;军人敢逼皇帝任命某个人当司令,这就是要造反啊!至于敢杀死最高军政长官,然后提名让皇帝任命某个人当最高军政长官,更是罪无可赦啊!
其实,类似的问题,早已浮出水面了,因为在邺城大败前,平卢军区司令死了,谁应该当下一任的平卢军区司令呢?
皇帝就派人到平卢军区,征求各级将士的意见,看到皇帝这样做,卫道之士当时就哭天抢地了,因为这就是纲常大乱了。因为军区司令应该由谁来当?这必须皇帝说了算,退一步,它也是中央军委说了算啊;下面将士想让谁当军区司令,谁就能当军区司令,天下还不大乱了?
更有卫道之士说了,履霜坚冰至,后来藩镇之乱无法去除,其实在此刻已奠定了!
总而言之,皇帝管大官,大官管小官,小官管百姓,这叫纲常;再总而言之,皇帝管大将、大将管小将,小将管小兵,这也叫纲常。
现在老百姓对小官指手划脚、小官对大官指手划脚,大官对皇帝指手划脚;士兵对小将指手划脚,小将对大将指手划脚,大将对皇帝指手划脚,天下能不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