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时,是应该迁就别人,还是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呢?
这是人格塑造时,最基本的起点。
事实上,人格塑造的基本起点,就是学会压抑自己的需求、顾及别人的感受。
要知道,孩子刚出生时,谁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谁也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换而言之,他们心里只有自己,只要自己舒服了,才不会管别人是什么感受。
因为类似的原因,乖孩子的塑造,是一种最本能的人格塑造方向;换而言之,就是让遇事只懂得考虑自己的孩子,先学会听话,再学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但是在这种塑造过程,很容易产生一种弊端,那就是孩子越来越乖,总是习惯性的顾及别人的感受,最后变得自我的意识越来越弱。换而言之,习惯性的讨好别人,生怕别人不高兴。
最后的结果,就是当他感觉对方可能不高兴时,就会习惯性的抑制自己的需求,哪怕自己的需求,是非常正常的;哪怕对方的这种不高兴,是非常没有道理的。
如果自己处处为别人着想,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所有的付出,最终都会有回报;类似的付出,人也会感到欣慰。问题是,许多时候,只是会让人感觉你太傻了、太软弱了,甚至会让人变本加厉、蹬鼻子上脸,你说你是什么感觉?我估计你只会感觉又累又压抑。
就算你能用自己的价值观,麻痹自己,感动自己;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更认为自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但是别人也会感觉,你活得太累了,太压抑了,甚至是太憋屈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许多家长,会反其道而行之。
换而言之,在他们的认知中,一个乖孩子,会在现实中总是吃亏;更容易产生心理疾病。毕竟,孩子的需求,总是人为的自我压抑,还要成天接受别人的无理要求,难免会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
于是,就开始往熊了教育孩子。
往熊了教育孩子,就是希望孩子有更多的自我意识。换而言之,你没有义务看别人的脸色,也没有义务让别人满意,更没有义务让别人高兴,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甚至是只要不违法,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更有甚者,就是打个擦边球,挑战一下人们的公序良俗,游走一下法律边缘,甚至知法犯法;也没啥大不了的。
哪种教育好呢?
真心说,这个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毕竟,如果真有一种人格,是最优选。那经过人类几千年的博弈,相反的人格肯定早就消失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所有的人格都是利弊参半的,所以各种相反的人格,才都会在社会上永远存在。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于乖孩子人格、熊孩子人格;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认知;更会有不同的塑造倾向。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家长的这种倾向性非常明显。
有的家长,就是习惯性的骄纵孩子,放任他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这样的孩子,会活得更幸福。
而有的家长,则是习惯性的管束孩子,让他们事事循规蹈矩;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这样的孩子,会活得更幸福。
哪种认知正确呢?这个没有人知道。因为,这只是一种人格塑造的倾向性,而任何倾向性的选择,本身就无所谓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