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李辅国之死 太监只是皇帝的家奴

文摘   历史   2025-01-02 08:12   山西  
在唐玄宗时代,大太监之所以有权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且还经常以政治代表的身份,进入各个机构负责监察工作。
拥有了决策、监察权力的大太监,虽然凌驾于各级军政长官之上,但是总的来说,这种权力是完全依附于皇帝身上的,皇帝说自己想灭他们,就跟拔跟腿毛一样容易,那可绝不是在说大话。
从唐肃宗时代开始,大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决策、监察权力,他们继续拥有;而且还开始掌握禁军,更开始进入行政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大太监就拥有了决定皇位继承权的力量。最简单而言,代宗能顺利上位,就是因为得到了大太监李辅国的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某个大太监突然不高兴了,想要杀掉皇帝,皇帝恐怕还真是难以躲过;当然了,大太监敢杀皇帝的代价,就是他必须得为皇帝偿命!
就算大太监可以杀掉皇帝,并且可以决定让谁当皇帝,但是他们拥戴上位的皇帝,也不会由此发自心底的感激他、重用他、信任他,相反还会寻找机会灭掉他,因为一条敢吃主人的恶狗,新主人哪敢继续养呢?
大太监看不到出路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权力永远也是依附于皇权之上的。换而言之,当皇帝一心要杀他时,他是没有机会躲过的。
大太监的权力是很大,但是朝臣系统想灭他们的人有很多;关键是,军人系统想灭他们的人也有很多,皇帝永远处于各种力量的交汇点上,当皇帝想灭他们时,随时可以从朝臣集团、军人集团汲取到巨大的力量。
更主要的是,想坐头把交椅的大太监多的是,一个人坐在那个位置上,如果不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估计都不用朝臣集团、军人集团出手,坐在他后面的大太监,就会急不可耐的协助皇帝干掉他。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顺着李辅国说起来。
禁军通常是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通常是泾渭分明的,之所以有这种设置,就是防止禁军系统,被某个人、某个机构完全控制。这种传统由来已久了,绝不是大唐帝国独有。
这两个系统,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军队系统、一个武警系统,他们负责的工作不同,职责不同、归属不同,所以通常不会被某个人、某个机构完全控制。
当然了,其间还有许多细致的划分,总的来说,皇帝不会把帝国都城的武装力量全交给某个人、某个机构。
但是在唐肃宗时代,因为军人系统失控,所以皇帝就把禁军指挥权,渐渐交给了太监系统,而且是交给自己最亲信的大太监,所以大太监对禁军的指挥权,那是越来越强大。
李辅国一度想完全控制禁军系统。有人就对皇帝说了,禁军分为几个系统相互牵制的原因,相信您非常清楚吧。您现在因为信任李辅国,就让他把手伸进整个禁军系统,这个多少有点危险吧。是的,他是您的家奴,但是拥有这种权力的家奴,主人也得看他脸色了。
劝说唐肃宗的人,当然不会这样直白,但说的意思就是如此的。
听到这种劝解,唐肃宗就不再试图扩大李辅国的禁军权力了。
在肃宗死前不久,李辅国作为内廷首脑,竟然一度还想坐在朝臣的头把交椅上,肃宗皇帝自然感受到了某种威胁,只是肃宗皇帝不好意思正面拒绝他,于是就授意宰相坚决顶住这件事。
宰相得到皇帝的授意,自然会强硬的抵制李辅国向朝臣系统全面渗透。一来,宰相作为朝臣系统的首脑,绝不希望内廷势力一个劲的侵入朝臣系统;二来,既然皇帝不想让内廷侵入朝臣系统,宰相自然敢公然拒绝李辅国的要求了。
当然了,这个宰相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李辅国排挤出局了;因为皇帝不愿意和李辅国撕破脸,站在前排替皇帝背锅的宰相,自然得当替罪羊了。
其实到此为止,李辅国多少已有些认不清自己了,如果李辅国能认清自己,感觉到皇帝对自己扩张权力的行为,流露出不满的意思,就应该马上表现出诚惶诚恐的样子。但是,李辅国显然没有这种危机感。
李辅国这样做,大约是高估了自己与皇帝的关系,因为在过去的一系列合作中,李辅国大约清晰的感觉到,自己就是皇帝的替身,看到自己的权力扩张,皇帝会感觉非常高兴,因为这就等于皇帝的权力也扩张了。问题是,当他的权力越来越大时,皇帝显然没有这种自信了。
面对一手提拔自己的唐肃宗,李辅国都有些认不清自己了,面对依靠自己上位的唐代宗,李辅国更认不清自己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辅国既是禁军最高主管之一,而且还是内廷最高首脑。他如果说自己是帝国第三有权力的人,第二个还真不好找;换而言之,他的权力就是仅次于皇帝的。
唐代宗上位后,李辅国隐约感觉,皇帝也得排在自己后面。所以他一度放出的大话竟然是,皇帝您安心坐在上面就可以了,一切有我!而且一个大太监,竟然拥有了尚父的头衔!
但是太监终究是太监。皇帝制约他的筹码实在太多了。
第一、大太监最重要的权力是拥有决策权,分散太监的这种权力非常简单,那就是皇帝以后有什么大事,直接找朝臣商量就可以了。
第二、太监最可怕的权力,就是拥有禁军的控制权,削弱太监这种权力也非常简单,那就是皇帝重用其它拥有有禁军指挥权的太监。
第三、如果皇帝愿意,还可以找军方大佬合作。当然了,这种方法皇帝是不会轻易用的。但是当皇帝解决大太监时,大太监敢反抗,皇帝不这样玩,还能怎么玩?
因为这个撒手锏,是谁也能看到的,所以当皇帝痛击大太监时,没有人敢站在大太监身后的。一切是显然的,你真把皇帝逼急了,他们不论怎么玩,肯定也是死无葬身之地的。
事实上,正是因为皇帝有这个撒手锏,所以在实施前面两个步骤时,才会非常轻松,因为大太监可以看出来,一切反抗都是徒劳的;至少在这种背景下,没有人会坚定的站在大太监身后和皇帝作对的。
而当大太监的决策权、禁军指挥权被分散削弱后,皇帝再让大太监回家休养时,大太监就只能接受了。因为他现在已完全丧失了与皇帝博弈的筹码。
这几个回合进行的非常快,所以唐代宗上位几个月后,李辅国就被清理出局。
不久后,李辅国在家被人暗杀了,暗杀李辅国的主谋是谁?不用问,肯定是皇帝,但是皇帝不会承认,也没有人敢点破。
于是,皇帝杀死李辅国后,依然追赠李辅国为太傅;总而言之,皇帝杀了李辅国,却承认了李辅国从前的功绩。
为什么用暗杀的方式把李辅国彻底清理出局呢?原因非常简单,如果不把李辅国彻底清理出局,曾经站在李辅国身后的人,难免人人自危,因为李辅国失势了,皇帝下一步会怎么做,没有人知道;李辅国处于权力顶层那么多年,当年曾围绕在李辅国身旁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他们都没有安全感,就有可能引发不测的危险。
现在李辅国死了,而且死后还能风光大葬,多少证明这件事到此结束了。换而言之,皇帝只是希望把李辅国这个人彻底清理出局,并不想否定李辅国从前的一切,这样一来,曾经站在李辅国身后的人,多少有一些安全感了!
到此为止,代宗的权力巩固了。
这个过程非常短暂,满打满算都不够半年时间。
晚唐时的太监,怎么看,也和东汉帝国的外戚非常相像。他们都拥有暗杀、拥立皇帝的权力,而且他们也不断暗杀或拥立皇帝。但是这两个时代的皇帝,只要是成年人,就都是货真价实的皇帝;所以东汉时代控制皇帝的外戚,通常都是满门抄斩结束;晚唐爬上权力顶峰的大太监,通常也是很难善终的。
作为局外人,看着他们可悲的下场,都忍不住叹息他们认不清自己。
问题是,真的处于局中,有几个人能认清自己呢?
这就好像,有一些眼光远大的皇后(太后),看到皇帝一个劲重用她们娘家人时,都会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因为这怎么看,好像也是要满门抄斩的节奏。
甚至一些外戚拥有巨大的权力时,也会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恐惧,因为这怎么看,好像也是要满门抄斩的节奏。
但是权力的诱惑就在于,人们明知是与魔鬼作交易,也会忍不住去做的。
更主要的是,看到一言一行可以左右天下大势时,谁也会难免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能弄死自己的人,好像还没有出生呢!
看晚唐历史,我感觉最为神奇的一个大太监就是仇士良。
因为在权力如日中天之际,仇士良竟然选择了光荣退休,不要说别的了,就这份定力就让人叹为观止。
更主要的是,仇士良表现出来的勇气,也是惊人的,要知道,仇士良当年一通砍杀,真可谓仇人遍天下。一个人处于仇士良的背景下,就算明知道处于权力的漩涡中,注定会血淋淋的摔下去,也不敢轻易脱身离开。因为手握钢刀,谁来动自己,也得掂量一下后果,扔掉了钢刀,就只能求上天保佑了。
当然了,仇士良的这种成功,也仅仅保证了他寿终正寝,而且这也是因为他死得比较早。因为退休一年后,仇士良就死了,皇帝追封他扬州大都督;而紧跟着,就有人揭发仇士良生前私藏军械,于是被皇帝抄家了。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