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皇帝是孤家寡人呢?
文摘
历史
2025-01-03 08:19
山西
总的来说,皇帝从来不会相信什么臣子的忠心,因为臣子的忠心能靠得住,那真是母猪也能上树了。虽然皇帝这样想,会伤了许多所谓忠臣的心;更会让许多卫道之士觉得没有天理了,但是皇帝真是这样想的。所以鲁炅、来瑱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功臣,一个被皇帝逼得自杀了,一个被皇帝命令自杀了,用官话说,就是赐死了。当然了,郭子仪忠心可表天地,大唐皇帝一直都像防贼一样的防着他。李光弼忠心可表天地,硬让皇帝猜忌的一步步走上邪路,最后在绝望中死了。仆固怀恩为了大唐帝国,一门死了46人,但是终于还是在皇帝的猜忌下,一步步走上了不归路。更主要的是,随便拉出一个人也知道,大太监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就是坏人,但是皇帝就是信任这些人,更听信这些人的谗言一再迫害忠于大唐帝国的忠臣良将。面对这种事实,最简单的分析方法,就是把他们脸谱化。总而言之,昏君、奸臣、忠良、叛臣……而实际上呢,整个权力博弈,永远是虾大吃鱼、鱼大吃虾!皇帝权力大了,皇帝就可以凌驾于臣子之上;军人枪杆子太硬了,就可以指挥皇帝了;行政大佬的权力太大了,一样可以指挥皇帝了,甚至而言,家奴一样的太监权力太大了,都会让皇帝缺乏安全感的。皇帝的优势,就是他坐在整个权力结构的交汇处,可以更容易的实现借力打力,可以建立各种对自己有利的权力格局。失去这种背景,什么臣子的忠心,都可以拿到一边去的!因为失去了制约,就算臣子愿意忠于皇帝,天下人也不同意啊。总而言之,为了国家、百姓的利益,您一定要勉为其难的;虽然说,我们都知道,您根本不想当皇帝;问题是,您不当皇帝,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百姓,那可怎么办啊?当然了,皇帝也会哭着喊着要退位让贤的;总而言之,我的德行与能力,都无法胜任皇帝之职;遥想当年,尧传舜;舜传禹,那是天下美名扬;现在,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关键是,老天爷也会一再发出各种暗示;总而言之,天上飘过几个字;地上冒出几个字;海上飞来几个字;山上落下几个字;所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您应该当皇帝了。这还是算温和的,因为在许多时候,大家呼喊的都是一句话,皇帝脑残弱智变态,弄得天下人苦不堪言,为了救民于水火之中,您必须得替天行道,把他灭了,然后自己去当皇帝。总而言之,商汤灭夏、周武灭商;您也是应该向他们学习的时候了!传统历史书作为政治宣传的需要,所以他在写晚唐这段历史时,难免会表达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只要皇帝把各种不忠于帝国的将领清理出局,让忠于帝国的将领控制军队,藩镇之乱就消失了。
这种观点,其实是标准的童话故事的观点。因为显然把历史说成了好人、坏人争斗的故事。所以大唐皇帝从来不相信这一套的,因为在大唐皇帝眼中,如果不好好制约郭子仪、李光弼,他们与安禄山、史思明,并不会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在收复长安、洛阳后,大唐帝国围剿叛军的工作,就开始一波三折、一挫再挫,主要原因就是皇帝处处要制约前方统帅。皇帝不是让太监居中指挥,就是让众多自成系统的军区联合作战,或是让两个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的统帅共同管理军队,就这种玩法,大唐帝国虽然拥有实力上的绝对优势,也一时无法打败叛军。面对皇帝这种所作所为,史书绝不会从现实的角度去解释,因为从现实的角度去解释,虽然会让人们更明白皇帝的苦衷,却会让皇权的神圣性消失殆尽。为了皇权的神圣性,就只能丑化皇帝了,总而言之,晚唐皇帝一个比一个傻,就是唐宪宗稍微聪明点,但是也一门心思的信任、重用太监,最后还让太监弄死了。这样一写,自然会让我们对皇权油然而生一种神秘感,否则,皇帝一个比一个傻,还能让无数人跪拜在他们脚下,而且能让帝国续命一百多年,这作何解呢?其实呢,皇帝如果真是一个比一个傻,大唐帝国早灭亡几十回了!因为臣子的忠心能靠得住,真是母猪也能上树了!
所以皇权衰弱的时代,尧舜禹的禅让、商汤周武的替天行道,那是满世界乱飞,至于进入工商业时代,什么轮流坐庄、几年一换首脑的观点,更是满世界乱飞。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如果愿意听话,就会变成吉祥物存在;如果皇帝不听话,当时就能被关进监狱,甚至直接就拉上了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