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司马氏的权力地位,发生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
第一件事就是封公、加九锡。
第二件事就是封王、可以戴和皇冠非常相似的王冠。
曹操临死前,才取得这种地位。而司马懿、司马师生前都未曾获得过这种地位;此时的司马昭,也未获得这种地位。这绝不是因为司马懿一家人,都不想得到这种地位,实在是因为实力不允许。
权倾朝野了,为什么想封个公,都会这样难呢?
因为他们想封的公,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而是一个国中之国。只要取得这个突破,他们距离称帝,就真的只有一步之遥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听到曹操想封公的消息,曹操最好的朋友荀彧,竟然公开带头反对。总而言之,人们都说,你名为汉相,实为国贼,我一直还不信,现在终于发现,你就是一个国贼啊。
虽然说,荀彧说的话,并没有这样露骨,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曹操一听荀彧这样胡说八道,当时就表示,我实在不希望我们伟大的友谊会出现裂痕;所以希望你配合我一下。于是,荀彧选择了自杀;然后,曹操选择了给他风光大葬。
许多时候,自杀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曹操不用背负杀害好朋友的名声了,而荀氏家族也可以保全了。
在皇权政治的宣传中,荀彧这样做,就是因为荀彧有什么忠义之心。其实呢,这就是因为曹操已公开想凌驾于大家之上了,所以引起最前排就坐的大佬公开抵制。
这就好像,听到袁世凯要称帝的消息,冯国璋、段琪瑞都公开表示反对,绝不是因为冯国璋、段琪瑞心怀民权思想,实在是冯国璋、段琪瑞都不想彻底臣服于袁世凯的脚下。
这也真是因为袁大头实力有限,如果袁大头实力足够,肯定也会让冯国璋、段琪瑞都主动选择领盒饭上路的。如果是这样,冯国璋、段琪瑞二人写在历史书上,肯定和荀彧一模一样,总而言之,他们虽然一直是袁大头的左膀右臂,但他们与袁大头绝不是一路货色。
他们都身居高位,跟着袁大头一直混下去,那是要钱有钱要势有势。但是他们都为了反对袁大头称帝而死。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我等凡夫俗 子能理解的精神吗?
问题是,袁大头实力有限,所以面对自己这两个左膀右臂的联合拆台,当时就傻眼了。
关键是,冯、段二人该死不死,非要多活几年,于是可以封神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因为,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哥俩与袁大头相比,也就是难兄难弟。只是时代不同了,所以披着的外衣不同了。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曹操封公时,为什么掀起这种轩然大波呢?
因为在封公前,曹操的封地只有四个县。而封公后,曹操的封地就有十个郡了。
十个郡的封地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帝国八分之一的,而且最精华的地盘,都成了他们的私人领地。这种实力本身,就会对所有的军政大佬,都构成辗压性的优势。
实现了这一步,再向前跨一步,那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实现了这一步,曹操与其它军政大佬的力量对比,就可以天差地别来形容了。
再背景下,想封王,就是轻车熟路的事了。
而封王又意味着什么呢?
曹操封王后,封地增加一倍。换而言之,他们的封地都增加到了二十个郡。
帝国四分之一的、而且最精华的地盘,都成了自己的私人领地;而且自己还是中央政府首席执政官,到达此时,篡位也就是临门一脚的事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曹操实现这一步后,虽然来不及皇袍加身就死了,但是曹丕也可以轻轻松松爬上皇位。
司马昭封公前,只有10个县的封地;而封公后,一下就有了十个郡的封地;而后来封了王,也是一下就拥有了20个郡的封地。
当然了,因为司马昭实现了这一步,所以他来不及皇袍回身就死了,但是司马炎也可以轻轻松松爬上皇位了。
皇帝高高在上,大家联合执政。
一个豪门贵族,拥有几千户食邑,已是了不起的成功了。拥有上万户食邑,就是鹤立鸡群了。在这种背景下,您老人家,一下就想把十个郡变成自己的私人领地,你这是想干什么?
还是前面的话,帝国的权力就好像一大锅肉,大家围着锅一块拿着饭盒吃饭;您老人家拿着大盆子吃,就已够过份了;您竟然想把锅里的肉都盛到自己盆子里,你这样多吃多占,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
因为类似的原因,虽然司马懿、司马师都权倾朝野,都是都没敢提出这种要求,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敢这样玩,难免会走上曹爽的覆辙。
在政治舞台上,谁也没有三头六臂,谁也不会吸星大法,谁也没有三尸脑神丹;只要反对你的人足够多,千万不要说你的地位有多高。在皇权政治下,你的地位越高,只会让你摔下来的时候越惨。因为高到一定程度,只要摔下来,等待你的通常就是满门抄斩。
司马昭执政第二年,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勾结吴国人,在寿春起兵造反,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争战,司马昭终于把场叛乱彻底平定了。
面对这种胜利,皇帝自然得有所表示,于是就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并且加九锡、给他10个郡的封地。但是司马昭拒绝了。
司马昭为什么会拒绝呢?显然是因为他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
因为你敢接受类似的东西,就意味着你想凌驾于大家之上了。当你决定迈出这一步时,必须得掂量好自己的实力,否则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招不慎,就有可能满门抄斩的。
关键是,这样推让一下,也会让司马昭处于道德的制高点。因为这似乎可以证明,司马昭专权只是为了帝国的根本利益,并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权势。
又过了两年,皇帝再次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10个郡的封地。
按游戏规则,司马昭肯定还得继续推辞,然后皇帝再继续加封,双方你推我让个十几回,司马昭盛情难却只好接受。
但是,皇帝实在不愿意陪司马昭演这种戏了。因为你想当X子,还想让我给你立个贞洁牌坊。做你的清秋大梦去吧。
于是曹髦终于喊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然后就亲自率人去火并司马昭,结果当时就血溅五步而死。
面对这种结果,司马昭终于发自心底的去辞让晋公、九锡了。
因为,他再接受这一切。人们难免会觉得,这就是因为他想封公、得九锡,才把皇帝逼得要和他玩命;关键是,人们难免也觉得,他之所以要杀皇帝,也就是为了封公、得九锡。
此时,距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已有十年时间了。
司马家族不要说篡位了,就是想封个公,都会弄出这种令他们尴尬之极的事来。单从这个事实,我们大约也可以知道,篡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