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八十六)流水的皇帝 不变的世家大佬
文摘
历史
2024-11-26 07:27
山西
李渊时代,帝国最前排就坐的大哥级人物,分别是裴寂、萧瑀、陈叔达、杨恭仁、封伦、宇文士及、窦抗、窦威、裴矩。
这几个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都是任你帝国皇帝姓张,还是姓王;任你张三当皇帝,还是李四当皇帝,我们所代表的家族,都要在前排就座。这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安史之乱前)四五百年间,一个最重要特色。总的来说,李唐时代,中国历史还没有真正走出贵族政治的时代,所以通常就是流水的帝国、不变的豪门世家;流水的皇帝,不变的世家豪门大佬。李渊可以迅速统一天下,绝不是因为李渊有一个神功无敌的儿子;而是因为李渊是当时最顶尖豪门贵族成员,所以在建立豪门贵族的政治大联盟时,比别人拥有更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北周时代,李渊的父亲、叔叔大爷,也全是位高权重的大哥级人物。在大隋时代,李渊的叔叔大爷、堂兄弟,也全是位高权重的大哥级人物。当然了,李渊的亲家、岳父岳母也全是豪门世家成员。总而言之,任何你帝国怎么换国号,任你谁当皇帝,他们家也永远在帝国最前排就坐。一个人混到了这种境界,一个家族混到了这种境界,他们从来也不会关心谁当皇帝,甚至都不会关心帝国是什么国号,他们考虑的永远是如何站好队。《唐会要》是这样记载的:宰相十六人,秦王李世民、裴寂、刘文静、萧瑀、窦威、窦抗、陈叔达、杨恭仁、封伦、裴矩、高士廉、齐王李元吉、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龄。但严格意义上而言,李渊时代只有12个宰相,因为高士廉、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当宰相,都是李世民当太子时的事,所以这四个宰相,应该是李世民时代的。这12个宰相中,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是皇族的代表人物。裴寂、刘文静是晋阳起兵元勋。萧瑀的老爸是梁明帝;向上翻几代都是当皇帝的;关键是,祖上萧衍在开国当皇帝之前,也是标准的豪门贵族。
更主要的是,萧瑀有一个姐姐很早就嫁给了晋王杨广,而晋王杨广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于是萧瑀的姐姐就成了大隋帝国的皇后。这样一来,萧瑀就身兼两层身份。第一、他是江南豪门的代表人物;第二、他是大隋帝国旧势力的代表人物。这样的人物进入李渊集团,李渊自然不敢怠慢,因为让这样的人物融入李唐权力中心,代表的意义实在太大了。当然了,萧瑀在李渊时代就是宰相;进入李世民时代依然是宰相。
虽然萧瑀在隋唐历史的知名度很低,至少普通历史爱好者,通常不会知道隋唐时期还有这样一号人物,但他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大哥级人物;甚至在凌烟阁上,也是前排就坐的。陈叔达是陈宣帝的儿子,陈后主的弟弟,虽然陈朝灭亡了,但是陈叔达在江南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可观的;更主要的是,为了扩大统一战线,陈叔达自然得往最前排就座,所以在李渊时代,陈叔达就是宰相之一。窦威的父亲是隋朝的太傅,太傅是什么级别的官,相信不用多介绍吧。当然了,窦威的父亲这样牛,绝不是因为他逆袭成功;而是因为他的父亲、爷爷都是前朝的高级官员。《旧唐书·窦威传》是这样记载的: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窦抗的老爸是大隋帝国的陈国公;窦抗的老妈更牛了,因为窦抗的老妈是隋文帝的女儿。窦抗有这样牛的老爸、老妈,自然在大隋帝国混得风生水起,所以青云直上,很快就成为封疆大吏。《旧唐书·窦抗传》是这样记载的:抗在隋以帝甥甚见崇宠。少入太学,略涉书史,释褐千牛备身、仪同三司。……后袭爵陈国公,累转梁州刺史。将之官,隋文帝幸其第,命抗及公主酣宴,如家人之礼,赏赐极厚。母卒,号恸绝而复苏者数焉,文帝令宫人至第,节其哭泣。岁余,起为岐州刺史,转幽州总管,政并以宽惠闻。更主要的是,窦抗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他的妹妹是李渊的大老婆,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的亲妈。所以他在大唐帝国更是风光无限。《旧唐书·窦抗传》是这样记载的:常侍宴移时,或留宿禁内。高祖每呼为兄而不名也,宫内咸称为舅。常陪侍游宴,不知朝务。转左武侯大将军,领左右千牛备身大将军。寻从太宗平薛举,勋居第一。窦抗的儿子叫窦诞,为了与李渊一家继续亲上加亲,窦诞娶了李渊的女儿,所以在李渊时代、李世民时代,都也是位高权重。《旧唐书·窦诞传》是这样记载的:诞,抗第三子也。隋仁寿中,起家为朝请郎。义宁初,辟丞相府祭酒,转殿中监,封安丰郡公,尚高祖女襄阳公主。窦氏家族的这两个大哥级人物,对于把历史当英雄传奇看的人而言,整个就是两个打酱油的,但是在当时,他们显然都称得上举足轻重。裴矩在隋炀帝时代,就是传说中的五贵之一;李渊当了皇帝,他还是宰相;李世民当了皇帝,80高龄的裴矩死了,如果不死,肯定还是宰相级人物。封伦的祖爷爷在北魏时代是宰相级高官;父亲在北齐时代是宰相级高官;封伦在隋炀帝时代,就是隋炀帝的亲信重臣;李渊时代,他是宰相了;关键是,李世民当皇帝后,他还是宰相。宇文士及的老爸、哥哥,在隋炀帝时代,都是宰相级的高官。宇文士及是隋炀帝的女婿,在隋炀帝时代也是位高权重;李渊当了皇帝,宇文士及是宰相;关键是,李世民当了皇帝,宇文士及还是宰相。杨恭仁的爷爷叫杨绍,在北周时代历任八州刺使、爵位邗国公,邑五千户。杨恭仁则是隋炀帝的亲信重臣;在李渊时代是宰相;在李世民时代,他依然前排就座。李渊时代,宰相都是这种牛人!其它大佬呢?与这几个宰相比,也就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罢了。李渊自带强大的豪门背景,通常就不用打仗,仅仅靠站队,就可以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最简单而言,李渊在晋阳举起大旗,期间并没有经历什么了不起的大战,整个山西境内,就全部挂起了李渊的大旗。李渊杀向关中的时候,平阳公主高举李渊大旗,很快在关中也拉起了七万大军;任瑰高举李渊大旗,很快就让拥兵数万的孙华等都加盟了李渊阵营;至于李孝恭等人高举李渊大旗,直接就让整个巴蜀很快全挂起了李渊的大旗;安兴贵依靠李渊的支持,兵不血刃的就让河西纳入了李唐的版图;当然了,中原的徐世勣、河北的罗艺更是经常简单的思考,就加入了李渊的阵营……类似的胜利,最大的后遗症,就是豪门贵族、军政大佬在帝国拥有的发言权太大。当然了,在那个时代,大佬通常都是靠这种方式爬上皇位,总而言之,在那种年代,谁都别说自己多神功无敌,你不能取得众多豪门大佬的支持,你再神功无敌也会被踢出局的。因为类似的原因,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安史之乱前)帝国忽生忽灭,皇帝被废被杀、被当傀儡,那就是司空见惯的事。
因为在那种背景下,一个人只要敢冒险抢班夺权,成功的概率实在太大了(当然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毕竟成为炮灰的人,远远多于成功者)。总的来说,豪门大佬、军政大佬,通常并不关心谁当皇帝,甚至不关心帝国姓张姓王,只要他们家族的地位能保证,他们才懒得管狼吃羊、羊吃狼呢!因为大唐的历史,是以李世民的视角所写,所以唐初的宰相,存在感都比较低。因为大唐的真正开国皇帝是李渊,所以唐初的几个宰相,能坐在宰相的位置上,和李世民没有任何关系,关键是,这几个宰相也是直接对皇帝李渊负责的。如果给这些宰相太多的正面特写,难免会削弱李世民的开国地位,因为这样一来,人们很容易发现,李世民只是李渊时代的众多大佬之一;他的地位之所以重要,只是因为他是仅次于太子李建成的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