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死后,
晋献公死后,晋献公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继承权,打得一地狗血。晋献公两个小儿子,先后爬上晋国老大的位置,却都血肉模糊的从上面摔下来。
在这种背景下,公子夷吾为了爬上晋国老大的位置,就对秦国漫天开价,于是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爬上了晋国老大的位置。
但是,公子夷吾成为晋国老大后,直接就撕毁了与秦国签订的密约。
公子夷吾在求秦国帮助时,是这样对秦穆公说的,只要你帮我爬上晋国老大的位置,我就把晋国的军队全部撤出陕西;总而言之,咱们秦晋两国以后,就以黄河为界。
但是,公子夷吾成为晋国老大(晋惠公)后,马上就说,这么大的事,我可做不了主;换而言之,如果你想要点钱,要点东西,我可以给你;但是想让我割这样大一片国土,恕我只能食言了。
秦穆公看到晋惠公这样玩,差点没有气疯了。但是生气归生气,秦晋两国现在实力相当,秦国也奈何不了晋国。
在此过程中,我们很难说,晋惠公是什么好鸟;但是也很难说,秦穆公是什么好鸟。
是的,晋惠公背信弃义不假;问题是,这也是秦穆公趁火打劫在先啊。
当然了,我们也很难说,他们谁是什么坏人。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立足于自己国家的角度,想让自己的国家,实现所谓的利益最大化。
在当时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诚信可言呢?哪有什么温情可言呢?
总而言之,谁有机会抢占别人的地盘,也不会犹豫的;谁有机会灭掉别人,也不会犹豫的。
更主要的是,如果你能把别人的领土抢了,人们都会夸你有本事;你能把别人的国家灭了,人们更会夸你是大英雄。
所以,翻开那段历史,让人们称道的大哥们,都是那种四处侵略成性的大哥。而这也是有说教的,因为这叫一代雄主,这叫开疆扩土!
如果一个人,能把别人的地盘都抢到自己手里;如果一个人,能把其它国家都灭了。那可了不得了,因为在以后的历史书中,他不当男一号,谁当男一号呢?
当时的天下格局是这样的。
秦国是陕西的军阀;晋国是山西的军阀;现在倒好,晋国竟然占着陕西的一大块土地,这叫什么事?所以,秦国那是耿耿于怀,一心想把晋国军队赶出陕西。
关键是,晋惠公请秦穆公帮忙时,就说自己上位后,一定会把晋国军队撤出陕西,但是,事后却不认账了。
在这种背景下,秦国更是一心把晋国赶出陕西。
在这种磨擦中,我们很难说,是秦国代表正义,还是晋国代表正义。因为这就是两大政治集团在角逐利益罢了。
只是晋惠公的后继者,是他哥哥晋文公;关键是,晋文公是杀死自己侄子(晋惠公之子)、霸占自己侄媳妇上位的,所以他上位后,自然不会说晋惠公好话了。
在这种背景下,史书在写这段历史恩怨时,完全就是建立在秦国的视角所写;总而言之,秦穆公是好人,晋惠公是坏人;秦穆公仗义相助,急人之所急;晋惠公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其实呢,这就是秦晋两国在勾心斗角罢了。
总的来说,晋国并不是晋国老大的晋国,而是众多晋国豪门大佬共有的晋国。
晋国的豪门大佬可以接受,秦国扶植某个晋国公子,成为新一代晋国老大。但是绝不可能接受秦国借机侵占晋国的领土,更不可能接受新上位的晋国老大,出卖晋国的根本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秦穆公虽然成功扶植晋惠公上位,却也无法抢走晋国在黄河以西的地盘。
这件事之后,秦国、晋国自然是各种磨擦。
摩擦的久了,就开始打仗了。
为什么会打仗呢?
秦穆公是这样说的,我们秦国一贯本着睦邻友好的政策,只要能帮助晋国,从来都不会犹豫的;但是晋国呢,他们就是习惯性的背信弃义。
以前的事,就不多说了。我们就说眼前的事吧!
去年(晋惠公六年),晋国遇到灾荒,晋惠公就向我们秦国求助。
虽然有人一再对我说,晋惠公这种背信弃义的人,我们绝不应该帮助。但是我总觉得,晋惠公不是东西,但是晋国人民是无辜的,我们怎么可能因为痛恨晋惠公,就眼睁睁看着晋国的人民饿死呢?于是我们秦国就慷慨的运送了大批粮食,终于帮助晋国渡过了灾年。
今年(晋惠公七年),我们秦国遇到了灾荒,也向晋国求助。按理说,这很正常啊,去年晋国遇到灾荒,我们秦国帮助他们渡过灾荒;现在秦国遇到了灾荒,自然希望晋国帮助我们渡过灾荒啊。
问题是,晋国看到我们秦国发生了灾荒,竟然马上感觉,这是攻打秦国的大好时机啊,并且还大举侵略我们秦国。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我们秦国听到晋国发生灾荒,第一感觉就是马上帮助晋国;而晋国听到秦国发生灾荒,第一感觉竟然是趁机灭了我们秦国。
关键是,晋国在这样做的时候,还觍着脸说:秦国上次帮我们,那是因为秦国老大是个傻×;因为放着灭亡晋国的机会不把握,却去帮晋国。现在灭亡秦国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如果帮助秦国,岂不是也成了傻×?
相关历史可信吗?
就我感觉,它是不可信的,因为秦国(秦穆公)就是这种省油的灯?我怎么从来也看不出来啊!
从这层意义上而言,相关历史也就是以秦国的视角所写。
相关内容,之所以成为唯一的历史记述。无非是因为晋惠公死后,他哥哥重耳(晋文公),在秦国的帮助下抢班夺权成功,为了美化自己上位的过程,就采纳了秦国的这种说法。
其实呢,晋惠公自然不是什么好鸟;秦穆公也不是什么好鸟啊。
如果有机会灭秦国,晋惠公自然不会犹豫;如果有机会灭晋国,秦穆公肯定也不会犹豫啊。
关键是,秦国处心积虑的想侵占晋国的领土,这从来也不是什么秘密;事实上,秦国在帮助晋惠公上位时,就赤裸裸的表达了这种意图。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继续写秦晋大战。
在这场大战中,晋国败得那是惨极了;晋国败得有多惨,我们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那就是晋国老大,也就是晋惠公,在这一战中被秦国俘虏了。
如果按英雄传奇去看,秦国再加把劲,就可以把晋国灭亡了,因为秦国把晋国的老大也俘虏了。这还了得?
秦国控制着晋国的老大,就可以对晋国漫天开价了呀;就可以逼着晋国,做出很多对他们不利的事来。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一个老大的价值,实在没有多么了不起。
所以,秦国经过一番谈判,还是决定把晋惠公放回去;当然了,这是有条件的。
第一、晋惠公回去可以,但是晋惠公得让自己的太子,到秦国当人质。
第二、晋惠公以前答应割让给秦国的土地,现在就得割让给秦国。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老大的价值,没有多了不起,为什么秦国可以通过释放晋惠公,就夺取河西之地呢?
我们必须得知道,秦国能夺取河西之地,并不是简单的因为晋惠公控制在他们手中,而是因为秦军在战场上大败晋军;否则,晋惠公怎么会成为秦国的俘虏呢?
失去这种背景,秦国就算控制了晋惠公(比如,秦国趁晋惠公出访秦国之际,把晋惠公扣留),肯定也无法迫使晋国吐出河西之地的。
因为在这种背景下,晋惠公自然得大义凛然的说,千万不要顾虑我的安危,一切以国事为重;而晋国的豪门大佬也会表示,为了晋国的根本利益,我们绝不会让秦国的阴谋得逞。
老大死了,晋国换个老大,还是晋国;老大被敌国俘虏了,晋国换个老大,依然还是晋国。
只有在英雄传奇的故事中,才会把老大的何去何从,说得无比重要。
如果老大真的这样重要,晋惠公是在秦国的支持下,爬上晋国老大位置,秦国怎么无法有效控制晋国呢?
如果老大真的这样重要,晋惠公因为秦国释放,得以再次爬上晋国老大位置,秦国怎么还是无法有效控制晋国呢?
我无意说,扶植一个国家的老大上位、俘虏一个国家的老大,毫无价值,但是这种价值,我们永远也不要高估。
秦国扶植晋惠公上位后,秦国与晋国始终是地位对等的大国。
秦国俘虏过晋惠公,秦国与晋国依然是地位对等的大国。
秦国扶植晋文公上位后,秦国与晋国还是地位对等的大国。甚至因为各种原因,竟然还让晋国一举超越了秦国。因为晋文公上位后,晋国的江湖地位,明显是高于秦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