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6年,晋文公上位。
晋文公刚刚上位,就有人给他上了一道菜。
就在晋文公上位这一年,周天子的弟弟造反作乱,打得周天子亡命天涯。
有人敢打周天子,这还了得?晋文公自然得出来匡扶正义了。在晋文公的帮助下,周天子终于打败叛军,重新夺回周天子之位。
当然了,晋文公不是活雷锋,所以他在帮助周天子的时候,自然得提一些条件。这些条件,简单的看,哪一条也不过分。
第一、希望周天子封晋国老大为“大护法”;如果是这样,不但周天子这次有难,晋国老大会两肋插刀;以后周天子有难,晋国老大也会两肋插刀的。
这个要求过分吗?一点也不分啊!简单的看,这就是周天子占了大便宜啊。
第二、希望周天子给晋国老大一把尚方宝剑;总而言之,晋国老大以后可以手持这把尚方宝剑,上斩昏君,下斩奸臣。
这个要求过分吗?一点也不过啊!因为,现在晋国老大要干的事,说得好听点,这是帮助周天子诛杀乱臣贼子,说得不好听点,这是帮助前任周天子,诛杀现任周天子啊。没有尚方宝剑,晋国老大这算干嘛呢?
第三、那就是周天子得给晋国老大赏赐一块土地。
这个要求过分吗?说不过分,也不算过分。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晋国老大不帮周天子,周天子就会丧失全部家业;晋国老大帮助周天子,周天子就可以夺回全部的家业,只是需要付出15%的报酬。这种买卖,怎么看也非常划算啊。
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注意到。
周天子就是失败版的晋惠公。
遥想当年,晋惠公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爬上了晋国老大的位置,马上就撕毁与秦国签订的秘约。
周天子在晋文公的帮助下,夺回老大的位置,自然也想撕毁与晋国签订的秘约,问题是,晋国老大岂是让周天子说耍就耍的?周天子只能履行密约。
周天子的这种操作,基于周天子的角度,那真是太划算了。
因为,没有晋国老大的帮助,他会丧失一切;现在给晋国老大15%的报酬,就可以夺回属于自己的家业。这买卖,怎么看,也太划算了。
问题是,基于姬氏家族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种操作,未免太失败了。事实上,姬氏家族已不是第一次这样玩了。换而言之,兄弟两个争得急眼了,就用割让国土的方式,寻找国际力量帮助。
且不说,姬氏家族已没有多少产业了;就是有天大的产业,也经不住这种操作啊。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晋文公刚上位,周天子就过来给他上菜,于是晋文公既是周天子的大护法,还手持周天子赐与的尚方剑,还夺得一块战略要地。这怎么看,也是要称霸天下的节奏啊。
此时,天下的霸主是楚成王。
只是楚成王的这种霸主身份,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正式确认,所以人们说起春秋霸主时,通常不会提到楚成王。
但是当时的中原诸侯,一直都以楚成王马首是瞻。
晋文公横空出世后,宋国首先背叛楚国,倒向了晋国。
楚国一看,宋国竟然敢另拜大哥,当时就火了。看来,是我前两次,打得你不够狠,所以你竟然敢另拜大哥了?这次,我非打服你!
因为当时的楚国,是事实上的霸主,所以楚国很快就组建起一支多国部队,郑、陈、蔡等中原诸侯,都跟随楚成王一块去讨伐宋国。
宋国一看楚成王率领多国部队前来攻打自己,马上就向晋文公求救。
总而言之,大哥,有人打我!你可一定得为我作主啊。
现在,这就是考验晋文公的时候了。
既然晋文公想给宋国当大哥,有人欺负宋国;晋文公就得给宋国出头啊。如果他现在不能给宋国出头,不仅仅是宋国会觉得,晋文公这种大哥根本靠不住,就是其它中原诸侯,也会觉得,晋文公这种大哥根本靠不住。
总的来说,你想给别人当大哥,总得有个说法吧。
小弟有事,你啥也不管。小弟疯了?没事给你下拜,没事给你送红包。
总的来说,你想出去收保护费,总得有个说法啊。因为保护费、保护费,你总得给人家提供保护啊。
没事的时候,你就以霸主的身份,跟人家收保护费;有事的时候,你就跟没事人一样。你算个屁的霸主啊。
现在,就是决定晋文公,能不能成为霸主的关键时候了。
秦国受制于地缘,根本无法真正插手中原事务;齐国现在内讧无休,也无心插手中原事务。只要晋国打败楚国,就会成为天下事实上的霸主。
如果晋国不能打败楚国,以晋国的体量,自然还是天下四强之一,但是肯定没有资格称之为天下霸主。
若干年前,齐桓公通过一种非常鸡贼的方式,让天下接受了他是天下霸主的事实。
遥想当年,齐桓公率领十万虎狼之师,只是质问楚国,为什么不给周天子进贡一车茅草。
面对齐国的这种声势,面对一车茅草的损失,楚国自然犯不着与齐国死磕。于是,楚国就向齐国低头了。
虽然说,齐国根本没有大败过楚国,但是大家也觉得,楚国向齐国低头了;虽然说,齐国根本奈何不了楚国,但是大家也觉得,在齐国的逼迫下,楚国终于决定给周天子进贡了。
现在,楚国率领十万虎狼之师,进攻晋国的新小弟宋国。
晋国必须得打退声势浩大的楚军,否则,晋国还有什么资格以天下霸主自居呢?
面对此情此景,晋文公还想像齐桓公那样,玩一点鸡贼的手段,估计是没有机会了。
但是在这场战争中,晋国还是玩了一点鸡贼的小技巧。总而言之,我们晋国老大,当年在流亡的时候,接受过你们楚国的热情款待,所以战争开始后,我们晋国会退避三舍的。
你别说,晋国的这种玩法,也真是够鸡贼的。
本来呢,面对楚国的大举进攻,晋军只要敢率军撤退,不论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战略需要,楚国都可以单方面宣布,自己已取得了战争胜利。
总而言之,面对我们楚国的进攻,晋军那就是望见而逃!
如果是这样,晋国想大败楚国,就只能硬桥硬马的,与楚国在宋国附近开战。
如果晋国敢诱敌深入,也就意味着他已承认失败了;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也是你远远看到敌军,就选择了逃走啊。
问题是,晋国直接甩出一个,我们晋军之所以撤退,并不是因为我们怕楚国,而是因为我们老大有情有义,为了兑现当年的承诺,所以先撤100里再说。你叫楚国怎么办?
话说,晋文公在流亡期间,曾在楚国待过一段时间,楚成王曾热情款待过他、帮助过他。
当时,楚成王就问晋文公,如果有朝一日,你回到了晋国,还如愿成为晋国的老大,会如何回报我们楚国呢?
晋文公想了想就说,以后晋国与楚国起了冲突,我一定会退避三舍的!
一舍是30里;三舍是90里。
意即,晋国与楚国起了冲突,我们晋国肯定会先退90里的。
这就是退避三舍的成语典故来源。
在当时,这只是一句礼貌的客套话。
现在,却让晋国因此握住了战略上的先手。
因为,这意味着晋国随时可以撤退,而且还撤得冠冕堂皇。
面对晋军的大踏步撤退,楚军一下陷入了两难之中。
追击吧,实在有可能进入一个不利于自己的战场上;不继续追击吧,面对晋国这种鸡贼的玩法,楚国实在无法单方面宣布,自己已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现在的问题是,楚国应该怎么办?
上策,追击晋军,胖揍一顿晋军,然后进一步夯实自己作为天下霸主的地位。
下策,就是撤军回去。总而言之,宋国,我们也打了;晋国看到我们楚军杀过来,也吓得马上逃走了。再总而言之,我们楚国的战略目的实现了,我们要回家了。
这样一来,楚国虽然没有直接的损失,但是作为事实的霸主的形象,多少也被晋国戳破了。因为说一千道一万,楚国就是不敢和晋国正式开战啊;关键是,你开始说的要打服宋国,现在宋国也没有被你们打服啊。
中策,那就是与晋国这样耗下去,换而言之,我们不追击你,我们也不撤退。
总而言之,你们晋国也别吹牛×。什么你们晋国老大有情有义,所以看到我们楚军杀过来,才会退避三舍,这不是扯淡吗?因为说来说去,也是你们晋国怕了我们楚国。不服气,我们楚国就在这里等着你,有种你就放马过来,没种少吹这种牛×。
这样双方打上几个月嘴仗,消耗消耗后勤力量,然后坐在一起谈判,商量如何分配中原霸权。因为说一千道一万,晋国不敢和楚国硬桥硬马开战;楚国也不敢大举追击晋军啊。
哪种选择好呢?
从事后诸葛亮去看,楚国应该选择中策。
但是,楚国的鹰派显然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于是就想率军追击晋军。
楚国老大当时也是犹豫再三,但是终于受不了楚国鹰派的怂恿,也接受了追击晋军的选择。结果呢,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楚军让晋军打得大败。
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后,晋文公就组织召开了国际大会,中原诸侯国都派代表前来参加,周天子也亲自前来参加。
周天子亲自前来参加诸侯召开的大会,说起来,多少是有失体统的。于是,史书就说,这是周天子亲临现场,指导晋文公的工作。当然了,晋文公看到周天子给予自己这样巨大的、亲切的关怀,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到目前为止,晋文公的事业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晋文公上位时,已62岁了。
如果晋文公早死几年,恐怕也就是一个只能在字缝中才能找到的历史人物。
晋文公67岁时就死了。
也就是说,晋文公在人生最后的五年时间里,实现了人生的辉煌。
当然了,晋文公的年龄存在争议。但是他在外流亡19年,这个是可以肯定的;他在位5年就死了,也是可以肯定的。换而言之,晋文公早死五年,放在历史书上,恐怕只能在字缝中找到了;但是他多活了五年,就成了春秋历史上地标一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