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取得执政官的地位后,依然维持着皇帝高高在上的局面。
司马师这样做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帝国是众多豪门大佬共同的帝国,司马家族无意将它据为己有。
即使如此,依然有人试图挑战司马师的权力与地位。
毕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司马家族占据了执政官之位,这可是一个大家都垂涎的职务。
关键是,简单的看,想把司马师搞下去,也不是多难的事。毕竟,司马师无论从哪个角度,也不能与当年的司马懿相比;更主要的是,司马师名为大魏执政官,实为大魏的贼臣,这个是路人皆知的事实。至少,你想搞司马师,想取得皇帝的支持,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挑战司马家族的人,都是什么忠臣。其实呢,他们与司马家族相比,也就是草驴换个叫驴罢了。
公元254年,光禄大夫张缉、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中领军许允等人试图联手火并司马师。
这些人联起手来,端是非同小可。
光禄大夫张缉,绝非普通人。
因为张缉的女儿,就是当今皇后。
中书令李丰也不是普通人。
中书令本身就是类似宰相的职务;李丰的弟弟李翼是衮州刺史;李丰的女婿是贾充;李丰的儿媳妇是魏明帝的女儿。
太常夏侯玄更不是普通人。
夏侯玄早年就和司马师齐名,还曾担任过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而且夏侯玄还有着举世公认的气度、胸怀、能力。
中领军许允也不是普通人。
首先,中领军就是两大禁军主管之一,在政变中,他本身的意义与能量,更是不容低估的。
其次,许允参与了谋杀司马师,这是什么性质的事,这是满门抄斩的事。但是,许允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受到牵连,关键是后来都在晋帝国身居高位。不要说别的了,单就这个事实,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许允一家的背景有多深厚了。
这些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就堪称非同小可了。而且还有黄门监苏铄、永宁宫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支持他们。
但是很不幸,他们的密谋,还没有真正付之行动,就被司马师挫败了。除了中领军许允藏的比较深,其它人都被满门抄斩了。
魏明帝死时,皇帝曹芳只有8岁。
高平陵之变时,皇帝曹芳18岁。在此前,他一直没有亲政。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通过非法手段取得执政地位,自然更不会给皇帝曹芳亲政的机会了。
对此,皇帝曹芳难免耿耿于怀。因为类似的原因,李丰等人试图火并司马师的事件中,隐隐约约都可以看到皇帝曹芳的影子。
随后不久,司马昭率军出征前,就亲自率军进京接受魏帝曹芳的检阅。
暂时逃过一劫的中领军许允认为,这是自己与皇帝曹芳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机会了。
于是就建议皇帝曹芳,在接见司马昭的时候,突然摔杯为号,把司马昭火并了,然后亲自接管司马昭的军队,再率领这枝军队讨伐司马师。
许允的建议,以空对空的说,好像没有毛病,因为许允担任的职务是中领军,这是两大禁军主管之一,有他的支持,在帝国都城之内火并个司马昭,应该是有机会的。
但实际操作中,它的毛病那是大的去了。
第一、司马昭为什么突然率军要到京城呢?显然是因为司马师在清洗李丰等人的时候,已发现了魏帝曹芳也参与了类似的行动,所以就计划用武力解决魏帝曹芳了。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昭会不会给魏帝曹芳留下火并自己的机会,实在难说的很。
第二、就算皇帝真能摔杯为号火并了司马昭,就能成功接管司马昭的军队吗?就算接管了这枝军队,就能利用这枝军队打败司马师吗?以空对空的说,应该是可以的;但实际上,谁也知道,它实在缺乏操作的可行性。
因为类似的原因,魏帝曹芳犹豫再三,终于没敢这样做。据说,派人接管司马昭兵权的诏书,都有人替他起草好了,但是他终于没敢在上面签字。
魏帝曹芳在关键的时候退缩了,他的命运是什么?这个没人敢保证。但是很幸运,他躲过一劫,他回家作富贵翁了。
后来,魏帝曹髦一心火并司马昭;虽然人们劝他,您这样火并司马昭,和自杀没有区别。但是曹髦依然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结果他被司马昭反杀了,当时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他们谁的选择正确呢?这个实在难说的很。
后来有一个皇帝被权臣欺负的狠了,就说,我宁可象曹髦那样死去,也绝不想如曹芳那样活着。换而言之,狼胆大虎胆小,万一功成了呢!
是不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虽然说,魏帝曹芳在关键时候选择了退缩,但是司马师还是以太后的名议,召开紧急会议,在会议中宣布魏帝曹芳荒淫无道,不适合当皇帝,应该废为齐王。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也没敢表示反对,因为魏帝曹芳计划火并司马师的事,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在这种背景下,你反对司马师废掉皇帝,这是想干什么呢?是不是希望司马师赶紧死啊!
于是大家就都引经据典的为司马师这种行为寻找理由。总而言之,从前太甲荒淫无道,被伊尹废了;从前昌邑王荒淫无道,被霍光废了;对于伊尹、霍光的行为,史书都是非常推崇的;现在皇帝曹芳荒淫无道,我们也应该废了他。
在这种背景下,由司马师的叔叔司马孚领衔,大家联名写了一封请愿书。
这封请愿书的声势可谓浩大,因为单看题头,就能把人看得眼晕了。许多人喜欢说什么二十四史文字简洁,其实呢,二十四史中遍布这种让人眼花缭乱、繁琐无比的内容。
这个请愿书的题头是这样写的,“尚书令太尉长社臣孚、大将军武阳侯臣师、司徒万岁亭侯臣柔、司空文阳亭侯臣冲、行征西安东将军新城侯臣昭、光禄大夫关内亭侯臣邕、太长臣晏、卫尉昌邑侯臣伟、太仆臣嶷、廷尉定陵侯臣毓、大鸿胪臣芝、大司农臣祥、少府臣袤、永宁卫尉臣桢、永宁太仆臣阁、大长秋臣模、司隶校尉颍昌侯臣曾、河南尹兰陵侯臣肃、城门校尉臣虑、中护军永安亭侯臣望、武卫将军安寿亭侯臣演、中坚将军平原侯臣德、中垒将军昌武亭侯臣廙、屯骑校尉关内侯臣陔,步兵校尉临晋侯臣建、射声校尉安阳乡侯臣温、越骑校尉睢阳亭侯臣初、长水校尉关内侯臣超、侍中臣小同、臣岂页、酆、博平侯臣表、侍中中书监安阳亭侯臣诞、散骑常侍臣瑰、臣仪、关内侯臣芝、尚书仆射光禄大夫高乐亭侯臣毓、尚书关内侯臣观、臣嘏、长合乡侯臣亮、臣赞、臣骞、中书令臣康、御史中丞臣钤、博士臣范、臣峻等稽首言......”
请愿书的题头这样让人眼花缭乱,显然是希望大家知道,想废皇帝曹芳,绝不是某个人的意思,而是天下人共同的愿望。
请愿书中的内容,更是极尽耸人听闻之能。千言万语就是一个意思,皇帝曹芳邪恶变态的不可理喻了,让他继续当皇帝,大魏帝国肯定会国将不国的。
幸好,史书在记述上魏帝曹芳的生平时,并不会完全引用这种官面文章,否则,大家难免会感觉,司马师之所以要废魏帝曹芳,就是因为曹芳邪恶变态、弱智低能。
后来,被废被杀的两晋南北朝小皇帝,通常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因为历史书在记述这些小皇帝的生平时,都是完全引用这种官面文章。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相信那些小皇帝邪恶变态、低能弱智都没有办法了,因为传说中的二十四史就是这样记述的;关键是,其它史书也都是在转述二十四史的这些说法。
看着被废的皇帝离开皇宫,司马师哭着说,这都是我的错啊!这都是我的错啊!
我身为辅政大臣,没有教育好皇帝,让他走上了邪路。说实话,我宁愿死,也不想干这种大逆不道的事;问题是,为了大魏帝国的根本利益,我只能这样做了。
看到这个大家联名签署的请愿书,皇太后显然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皇帝是他的儿子啊!
于是,有人就告诉她,您儿子一心要火并大将军司马师,完全已超出了司马师可能接受的底线,这事现在已没得商量了。您如果爱您的儿子,怎么平常不教他安分守己呢?我不是吓唬您,大将军走到这一步,早已没有回头路了,您如果非要拒绝大将军的意思,到时候大将军狗急跳墙,恐怕连您也会牵连的。
事已至此,太后就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在另立新君的问题上,请尊重一下我的意见。
废掉魏帝曹芳后,应该让谁当新皇帝呢?
司马师说,蜀国、吴国虎视眈眈,我们应该立一个年长的皇帝。彭城王曹据是太祖皇帝曹操的儿子,论贤明,他仁爱公允,论年纪,他是皇室中的长者,立一个新皇帝,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太后说,彭城王曹据是我叔叔,他当了皇帝,我该往哪坐呢?希望让高贵乡公曹髦继位,他是我老公的侄子,他当了皇帝,我还可以维持太后的地位。
当然了,太后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说的时候,肯定不会这样赤裸裸。
太后推荐的高贵乡公曹髦,当时14岁,聪明好学。怎么看也没有毛病,而且这个年龄应该也好控制。所以司马师接受了太后的意见。
大家都没有意见,这件事就算通过了。
这件事之后,意味着司马家族的权力更上一层楼了,但它是不是意味着司马家族距成功更近了?
这个难说的很。毕竟此时的司马家族,封公、封王、加九锡,还一样都没有取得。而这些,并不是司马家族不想取得,实在是因为实力不允许啊。
更主要的是,东吴的孙峻、孙綝兄弟,无论从哪个角度,也不比司马师兄弟混的差。
孙峻是丞相,又是大将军;孙綝后来也是丞相、大将军。
关键是,皇帝孙亮不服他,孙綝直接就废了皇帝孙亮;而且孙綝一门五人封侯,都是禁军高级主管。
孙氏兄弟的这种实力,比司马懿父子牛多了吧。但是结果呢?他还是被满门抄斩了。
司马师兄弟能不能逃这种劫难?现在说,似乎还有些为时太早。
简单的看,司马家族距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之遥,却是隔着万丈悬崖,而且你看着它,好像只有一步之遥,实际上想跨过它,那是千难万难的。
更主要的是,你走到这里,就意味着你以后只能在悬崖边上行走了,一个弄不好,就会摔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