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答张十一》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文摘   2024-11-29 14:51   山东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本诗作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一起被贬。张十一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③踯躅:杜鹃花的别名。④斗:通“陡”。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

B. 颔联“竞”字写出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闲”字则写出了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

C. 诗人从繁华嘈杂、人事扰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荒远冷僻的山区,周围景物与诗人处境紧密相连。

D. 尾联写得明白晓畅,读了张十一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来诗就是诗人愁的原因。

16.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两句是我们理解诗歌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之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 D.“尾联写得明白晓畅”“来诗就是诗人愁的原因”错。尾联写得曲折迂回,并且来诗不是诗人愁的原因。故选D。

16. ①既有不能报答君主恩泽的遗憾,又有对君主的怨恨。②既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③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解析】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在“未报恩波知死所”中,诗人既表达了未能报答君主恩德的无奈和遗憾,也隐含着对君主明理公正的期待,但现实却被贬岭南,不免有些许怨恨。

②在“莫令炎瘴送生涯”中,诗人对被贬之后面临恶劣环境的愤怨与悲愁有所流露。他在被贬过程中经受了许多磨难,对皇帝把他贬至南荒之地的决定心存怨愤。面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他希望能够平安地渡过劫难,避免因瘴疠热病等环境因素而危及生命,担忧自己若因此消沉便辜负了生命。

③“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传达了诗人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愁苦,反映出诗人一方面消极地叹息自身归乡无望,另一方面仍旧对未来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再次建功立业而心存憧憬。

这些矛盾情感反映了韩愈在被贬之后心中的真实状态。

【翻译】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

【鉴赏】
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诗云:“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一联翩。鲛人远泛渔舟火,鵩鸟闲飞露里天。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韩愈写此诗作答。

此诗前四句写南方春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哀猿啼鸣,人烟稀落,寥寥数笔,如同水墨渲染,再现荒僻环境,而竹木竞生,野花争艳,为荒僻地域增添春的气息,亦暗示自然生机不可遏止。后四句抒忧愤情怀,心中时时牵挂末报恩波,但被贬蛮荒却回归无望,而由吟君诗罢陡然鬓发半白,则可见二人的共同处境与心境,并藉以点题。

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词名句,古诗鉴赏试题,文言文试题及翻译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