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后唐庄宗有二臣焉:李嗣源、郭崇韬也。嗣源挟震主之威,得国兵之权,执之而不释也。庄宗无以夺之,而稍忌其逼。崇韬有大功于国,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庄宗苟能挟所可倚而制所可忌,则嗣源虽怀不自安,而有顾惮,非敢辄发也。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倚,故崇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使其营自救之计乃求将其征蜀之兵庄宗归国中之师属之而西。崇韬捷奏才上,而以谗死矣。庄宗知得蜀足以资其盛强,而不知崇韬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邺下之变,嗣源以一旅之众,迁大器易若反掌。使崇韬之不死,虽嗣源之强,亦何以御之?嗟乎!人臣之祸,起于操权,而速祸之权,莫重于制兵。崇韬谋避祸自全,而方求执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异也?
(节选自《何博士备论·郭崇韬论》)
材料二:
后唐庄宗初得天下,欲立爱姬刘氏为后。庄宗虽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乱,然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群臣虽往往阿谀,亡学术,然亦无敢当其议者。豆卢革为相,郭崇韬为枢密使,崇韬功高迹危,思为自安计,而革庸懦无所为,惟谄崇韬以自安,因相与上幸言刘氏当立。刘氏既立,黩货蠹政,残贼忠良,天下遂大乱。呜呼!革不足言矣,崇韬佐命大臣,其请立刘氏,非有他心也,不过谓天子所宠昵而自结焉。然唐之亡,实由刘氏,是亡唐者崇韬也。后唐之先,皆有勋劳于帝室。晋王克用百战以建王业,庄宗因之遂有天下。而崇韬顾区区之私,引刘氏以覆其社稷。
(节选自陆游《书<郭崇韬传>后》)
材料三:
(郭崇韬)权兼内外,素与宦者不合。时蜀兵寇边,帝遣崇韬与皇子继岌领兵征之。得胜将归,宦者嫉其能,欲害之,私告皇后【注】曰:“郭崇韬恃功在外,将谋反。”皇后以书与子继岌,命杀之。崇韬不能辩,竟死于军中。
(节选自《鉴略妥注·五代纪》)
【注】皇后,即材料二中提到的“刘氏”。
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3分)
使其营A自救之计B乃求将C其征D蜀之兵E庄宗归F国中G之师H属之I而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以,指没有(办法),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的“无以”意思相同。
B.大器,指国家、帝位,与“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的“神器”意思相同。
C.“亦难其事”“难”和“耻学于师”(《师说》)的“耻”在句子中都活用为动词。
D.区区,指小、微不足道,与“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的“区区”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豆卢革平庸无能,平时通过讨好郭崇韬来保全自己,因而明知刘氏贪婪,仍迎合了崇韬的做法。
B.郭崇韬对国家非常忠诚,并且军事才能突出,如能得到庄宗的信任,将有助于后唐政权的稳定。
C.作为当时的权臣,李嗣源拥有极高的威望,而且紧握兵权不肯放手,这逐渐引起了庄宗的不满。
D.庄宗欲立刘氏为后,平日很多阿谀奉承之人都不敢迎合庄宗,其原因之一是此举不合礼制人情。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崇韬谋避祸自全,而方求执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异也?(4分)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4分)
14.史料互证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史料相互比对、印证,能更准确地评判历史事件。请结合三则材料,综合分析导致郭崇韬身亡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0 BEH
句意:让他谋划自救的办法,于是请求率领他征伐蜀地的军队,庄宗把国内的军队交给他,让他西征。
“营”是谓语,“自救之计”是宾语,故在B处断开。
“将”是谓语,“征蜀之兵”是宾语,故在E处断开。
“庄宗”是主语,“归”是谓语,“国中之师”是宾语,故在H处断开。
故选BEH。
11.D 意思不同,小、微不足道;/愚拙。句意:而郭崇韬却因为小小的私心。/你怎么(竟然)这样愚拙。
12.A.“因而明知刘氏贪婪,仍迎合了崇韬的做法”错误,原文是“革庸懦无所为,惟谄崇韬以自安,因相与上幸言刘氏当立”,并没有提到豆卢革明知刘氏贪婪仍迎合崇韬的做法。
13.(1)郭崇韬谋划躲避灾祸来保全自己,却又去谋求掌握兵权,这样做和抱着柴草去救火有什么不同呢 (关键词、句式:“自全”“执其兵”“于……何异”)
(2)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关键词:“兵”“云集响应”“赢”“景”)
14.①郭崇韬自身位高权重,引起了他人的嫉妒和猜疑。
②庄宗对他产生了猜忌,想要夺取他的兵权。
③郭崇韬在处理事务时可能得罪了一些人,导致他们在庄宗面前进谗言。
④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权力斗争激烈,郭崇韬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后唐庄宗有两位大臣:李嗣源和郭崇韬。李嗣源拥有震慑君主的威望,掌握国家军队的权力,掌握权力而不放手。庄宗没有办法夺取他的权力,渐渐忌惮他的威逼。郭崇韬对国家有大功,忠诚而可以依靠,也是李嗣源所畏惧的人。庄宗如果能够依靠可以依靠的人来控制所忌惮的人,那么李嗣源即使心中不安,也会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发动叛乱。庄宗知道李嗣源所忌惮的却不知道可以依靠的人,所以郭崇韬因为忠诚而被疏远,谗言和嫉恨日益急迫。让他谋划自救的办法,于是请求率领他征伐蜀地的军队,庄宗把国内的军队交给他让他西征。郭崇韬捷报刚刚呈上,就因为谗言而死了。庄宗知道得到蜀地足以资助自己的强盛,却不知道郭崇韬的死已经去除了李嗣源的畏惧。所以邺下之变,李嗣源凭借一旅的兵力,夺取国家政权易如反掌。如果郭崇韬不死,即使李嗣源强大,又拿什么来抵御他呢?唉!臣子的灾祸,起源于掌握权力,而招致灾祸的权力,没有比掌握兵权更重要的了。郭崇韬谋划躲避灾祸来保全自己,但(庄宗)却正在谋求掌握他的兵权,这和抱着柴草去救火有什么不同呢?
材料二:
后唐庄宗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想要立宠爱的姬妾刘氏为皇后。庄宗虽然出身夷狄,又承接天下大乱,然而顾及典礼人情,也觉得这件事很难办。群臣虽然常常阿谀奉承,没有学问,然而也没有敢迎合他的提议的人。豆卢革担任宰相,郭崇韬担任枢密使,郭崇韬功劳高而处境危险,想着为自己谋求安稳的办法,而豆卢革平庸懦弱无所作为,只是谄媚郭崇韬来保全自己,于是一起上奏说刘氏应当立为皇后。刘氏被立为皇后后,贪污财物败坏政事,残害忠良,天下于是大乱。唉!豆卢革不值得说,郭崇韬是辅佐帝王的大臣,他请求立刘氏为皇后,没有别的心思,不过是认为天子宠爱的人而自己去结交罢了。然而唐朝的灭亡,实际上是因为刘氏,所以灭亡唐朝的是郭崇韬。后唐的先辈,都对皇室有功劳。晋王李克用身经百战来建立帝王大业,庄宗依据他打下的基础于是拥有了天下。而郭崇韬却因为小小的私心,引荐刘氏而颠覆了国家。
材料三:
(郭崇韬)权力兼管朝廷内外,一向与宦官不合。当时蜀地的军队侵犯边境,皇帝派遣郭崇韬和皇子李继岌率领军队征伐他们。得胜将要回来的时候,宦官嫉妒他的才能,想要谋害他,私下告诉皇后说:“郭崇韬依仗功劳在外面,将要谋反。”皇后写信给儿子李继岌,命令他杀死郭崇韬。郭崇韬不能辩解,最终死在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