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免签的背后:一文说透东盟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是怎样炼成的

文摘   财经   2024-01-07 21:01   印度尼西亚  
编前小注:
自去年12月11日发了上一篇公号,到现在快一个月了都没更新,感觉有些对不住读者!
当时丁叔叔还在国内,现在又回到印尼,这期间免不了许多琐事,但主要是一时也不知该写些什么?
上篇文章,诉说了我在医院陪护老人的种种感受,有读者看了,纷纷在微信留言或打赏慰问,关怀之情,铭感五内,我在这里表示由衷感谢!
本期文章,我想写一篇有关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长文,给在印尼和东南亚各国创业的同胞鼓鼓劲儿
可能不够精彩,但信息量肯定是有的。
话题的引入:从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相互实行免签说起
前两天,一位网友微信问我:“丁老师,听说印尼准备对中国人开放免签入境,你有这方面的信息吗?”
我说:“可以帮你查询一下。”
这位网友听说的信息,应该来自于国内媒体去年12月8日的一则报道:

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印尼旅游与创意经济部部长桑迪亚加7日表示,为促进旅游和经济,印尼正考虑对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20国公民实施免签证入境政策。此前,马来西亚已对中国公民实施入境30天内免签政策,泰国也面向中国游客实施了阶段性免签政策。7日,中国同新加坡公布了达成30天互免签证协议,中国与周边国家间互免签证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中方欢迎便利中外人员往来的措施。我们愿同相关国家一道共同努力,为畅通中外人员往来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更多便利。

随后,我在印尼语《时代报》(Koran Tempo)官网去年12月21日的相关报道中,确认了上述消息。

印尼旅游与创意经济部部长桑迪亚加12月7日在雅加达总统府发表上述声明。

桑迪亚加表示,考虑到多项因素,提议免签的国家都是那些能够贡献优质外国游客的国家。

这些因素包括互惠原则、经济影响、安全方面、人均收入、访问期间的时间长度和平均游客支出,以及出境游客(在本国以外旅行)的数量。

桑迪亚加表示,他的目标是在 2023 年底或 2024 年初敲定拟议的 20 个免签证国家和地区名单。 

“总统给了我们今年年底和明年初的时间。因此,在法律和人权部、外交部层面,及国家警察总署等机构的讨论仍在继续,”桑迪亚加说。

然而,桑迪亚加强调,该提案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旅游目标。他说,政府还希望创造对社区产生经济影响的优质旅游业。 

“我们的目标是那些能够产生最大经济影响的国家。但是,我们还必须考虑哪些政策对我们社会的经济影响最大,因为这些政策必须为社会提供福利,”他补充道。

印尼拟对20个国家和地区的免签名单

1. 澳大利亚;2、中国;3.印度;4.韩国;5.美国;6.英格兰;7.法国;8.德国;9.荷兰;10.日本;11.俄罗斯;12.台湾;13.新西兰;14.意大利;15.西班牙,以及阿联酋、沙特、卡塔尔等几个对印尼投资有贡献的中东国家。

此类签证允许在印度尼西亚领土停留最多 30天,但是不能延期。

若干年前,印尼曾经单方面实施过对中国游客的免签政策,后因新冠疫情而取消。相信过不了多久,印尼对中国人免签入境的举措就会正式恢复。

事实上,中国为了扩大对外开放,早在去年11月24日,外交部就已宣布,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

随后,马来西亚便投桃报李,宣布对中国免签。

紧接着,新加坡也出人意料地放了个大招。

2023年12月7日 ,该国宣布:在新中航班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双方将通过30天互免签证安排,支持两国人员往来。两国将商讨落实细则,目标将于2024年早些时候落实。

这意味着,新加坡将首次给予中国公民免签待遇,与此同时,新加坡公民目前来中国享有的15天免签入境政策,也将增加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加坡将对中国免签的信息,并不是该国外交部发布的,而是由来华访问的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亲口披露。

黄循财已被确定为李显龙的接班人,由他本人亲自宣布此项政策,预示着新加坡对中国的友好关系将是稳定而持久的。

2023年12月6日,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前往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其有关报道的标题直接挑明:黄循财首次以总理接班人之姿率团访华。
报道中写道:新中关系而言,李显龙总理今年3月访华时,两国宣布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已为新中关系的下一步发展奠定方向。而黄循财首次以接班人身份,率领多名高层要员访华,所释放的信号不言而喻,中国就感觉到了“对新中关系的重视”。

接下来,便是2024年1月2日,泰国总理赛塔在曼谷表示,中泰两国将从3月1日起,永久互免对方公民签证。 

在此情形下,印尼打算重新恢复对中国免签,自然是顺理成章,势在必行。

不过,丁叔叔在这里想要解读的,并不是印尼的免签政策,而是新加坡对中国人实施免签背后的因素,以及中国与东盟之间长期以来的互利关系。

众所周知,新加坡只是个弹丸小国,但却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发达国家,人均GDP在全世界排行第六,社会福利与公共秩序更是有口皆碑。

一般来说,越是发达国家,其国民出国旅行的护照越是好用,基本上不用签证,买了机票就走,想去哪儿去哪儿。新加坡就是这样的国家

要知道在此之前,虽然也有一些国家对中国护照实施了免签,但大多是缅甸、塞舌尔、毛里求斯、巴哈马、老挝、黎巴嫩、尼泊尔、斯里兰卡之类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存在感不是太强。

新加坡应该算是正儿八经第一个对中国免签的发达国家,所以这个免签,是非常具有突破性的,而且比较有含金量。

可能有读者会说,不就是个免签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一提到免签,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是为了促进旅游业。其实像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以及新加坡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旅游业固然重要,但在其国民经济的盘子里都比较小。

可能有人又要问了,那免签还有个什么用呢?当然有用!只不过新中两国免签,主要并不是为了服务游客,而是为了服务商务人士。

而中国宣布单方面开放六国免签呢?外交部发言人也有言在先:这六国的持有普通护照的人员可以赴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

官方说话的顺序,一般都是有讲究的。你看,外交部说的明明白白,就是把赴华经商放在赴华旅游之前。这等于说,中国给出的免签政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商贸。

新加坡这边也一样,他们对中国免签后,中国的商务人士一旦有需要,可以直飞新加坡,数量可能会增加不少。这些年,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经济的互相交融,已经越来越深。但是你在东南亚经商做生意,很难全部在国内遥控,所以就特别需要在商务环境良好的新加坡有个支点。

东南亚有6.5亿人,新加坡只有500多万人口,从地图上看,就是一个小点,但它是整个东南亚的金融中心。如果把东南亚想象成一个国家,那么新加坡在东南亚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上海,美国的纽约。

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也是中国通往东盟的门户。

所以在新加坡扩大对中国开放后,中国就可以借由新加坡这块风水宝地,更加努力将自己的经济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东南亚。相信新加坡作为东南亚最发达的一员,对中国实施免签开放,肯定事先跟它东盟的哥们兄弟通过气,就如同当年新加坡和中国建交一样,也是先和它周边国家打了招呼。

我们有理由判断,新加坡对中国人免签,绝不单单只是吸引游客那么简单。它无疑代表着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必然会进一步加深。

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越了美国和欧洲如此大的基数,再加深一步所产生的增量,对解决目前国内的经济问题大有裨益。

有数据显示,这几年中国产品对欧美国家的出口降幅不小,具体原因不说大家也知道,但是对东南亚的出口仍在增加。

2022年,中国与东盟连续三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第三大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国。中国是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加坡、菲律宾、柬埔寨、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是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文莱的前三大贸易伙伴。

2023年,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前三个季度,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4.68万亿元,同比增长0.8%,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2%。其中,对东盟出口2.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预计中国全年对东盟的贸易额将会超过一万亿元。

而2023年上半年,中美贸易额只有3272.64亿美元,预计全年也就是6000多亿美元。所以说现如今东南亚的配合,对中国经济的帮助还是相当大的。

传统上东盟国家大都比较亲美,尤其是新加坡一直以来也是美国在亚洲的小兄弟。那么,他们为什么愿意与中国合作,而不是跟着美国围堵中国呢?

这就需要回顾一下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脉络

这个话题有点大。

几百年以来大批华人下南洋谋生创业的历史咱就不说了。

简要梳理一下新中国成立之后与东南亚国家建立的商贸关系吧。

时间追溯到1950年,中国首先和马来西亚发展了小小不然的贸易关系,主要因为马国华人占比较大,沟通起来方便。但那个时候,中国出于自身意识形态考虑,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支持马共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弄到大马政府又恨又怕,百爪挠心。

到了六十年代,美国拉上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东南亚搅局发力。从那时起,除了越南、柬埔寨之外的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日趋冷淡。到1967年印尼强人苏哈托正式上台,大肆排华并和中国断绝外交关系,周边几个东南亚国家也跟着与中国不相往来。

1967年,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五国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于8月8日发表了《东盟宣言》,正式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尼首都雅加达。

印尼雅加达东盟秘书处大厦。

东盟成立初期,基于冷战背景和反共立场,主要任务之一为防止区域内共-产-主义势力扩张,合作侧重在军事安全与政治中立。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各国政经情势趋稳,开始接纳共-产-党领导的越南加入,随后又纳入老挝、缅甸和柬埔寨,最后加入的是从印尼手上独立的东帝汶。

至此,东盟共有10个正式的成员国,合称为东盟十国。

前面说了,早期东盟是因反-共而成立的,所以这期间中国虽然和东南亚所属各国有些来往,但是和东盟这个政治联盟组织却完全没有交集。

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才有所缓和。70年代中期,中国先后和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泰国建交,但是仍然没有和东盟进行直接对话。

一直到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这才发生了较大改变。

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当他吃惊地看到新加坡的成就时,承认对方实行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方针是对的。在谈到中国的对外方针时,邓小平突然问:“你要我怎么做?”这轮到李光耀大吃一惊,但他还是大胆地说:“停止马-共和印尼-共在华南的电台广播,停止对游击队的支持。”

李光耀后来回忆:“我从未见过一位共-产-党领袖,在现实面前会愿意放弃一己之见,甚至还问我要他怎么做。尽管邓小平当时已经74岁,但当他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还是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

 1978年11月12日,邓小平抵达新加坡,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图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亲自在机场迎接邓小平。

在这之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开始猛增。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双方贸易额就由原来的6亿多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20.64亿,1987年达到45亿,1990年就突破了60亿美元.

这个时候,中国的经济还相当落后,物资也比较匮乏,对东盟国家出口,主要以纺织品和部分机械为主,东盟那边呢,则是以初级工业用品为主。

应该说,打仗闹革命,东南亚国家肯定不如中国,但赚钱做国际生意,那时候中国还差得很远。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当时对东盟的影响力还比较小,而且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也没有更多精力和东南亚推心置腹地打交道。

所以虽然中国和东盟国家搞了十多年贸易,但是中国政府一直都没有和东盟建立正式的对话管道,就这样到89年的事情发生之后,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制裁,当时的中国外长钱其琛便主动联系了东盟,希望可以打破外交孤立的状态,而东盟这边给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1991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首次应邀出席东盟外长会议,这是中国与东盟进行的第一次正式接触,标志着双方外交关系的建立。
但这个时候双方并没有选择深化关系。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在经济方面,此时的中国,只有潜力,还不具备对东盟的实际影响力。举一个简单的数据就能明白:1991年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投资,是3.32亿美元,而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只有1250万美元。

大家都知道,当时亚洲有四个高速成长的经济体:台湾、韩国、新加坡及香港,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既然有小龙,当然就有大龙,那谁是大龙呢?其实不是当时的中国,而是跟在美国后面的日本。

日本有个经济学家叫赤松要,在二战前夕提出了一个雁行理论:就是一个领头雁在前面飞,后面的大雁分为两排呈三角形跟着飞——说白了就是东亚共荣圈。日本战败之后,这个雁行理论就没人提了,但是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在美国扶持下腾飞了,于是这个雁行理论就又有了市场。
当时认为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应该像燕群一样有序,由日本作为领头雁,亚洲四小龙呢!作为第二梯队,然后是东盟国家,作为第三梯队,中国那时候还被排在后面。
具体模式为:日本先发展某一产业,当技术成熟,生产要素也产生变化时,这些产品在日本的竞争力转弱。接着亚洲四小龙从日本移转技术或产业转移,开始发展这一产业,日本产业结构随之升到更高层次。同样的,当这些产业在四小龙那里也熟透不想要了,又转移到中国等更落后的地方。回想九十年代,咱们中国到处都大张旗鼓、轰轰烈烈搞招商引资和经济开发区,其实就是上述雁行理论的实践。
那个年代,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这四个国家,替美国、日本打工,也发展得不错,于是被称为亚洲四小虎。而中国这边,还只能吃些东南亚不要的残汤剩饭,远不像后来这样财大气粗,牛B烘烘,又开始把自己的底端产业反转输出到东南亚。
但那时候的东盟相对比较富有,还真的没啥意愿找中国做好朋友,这也就产生了第二个原因,因为他们当时对中国无所谓,所以越南和菲律宾,就敢于在领土问题上叫板中国,而越南菲律宾又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所以南海的领土争端,一直就像慢性炎症一样,影响着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中国自己——邓小平原本预计八九之后,西方起码要封锁中国十年八年年。可是通过一番有进有退的操作,才过了两三年,西方就解除中国的制裁。
毕竟中国那么大,潜在的实力不容忽视,美国权衡了一番,就让中国加入了APEC(亚太经合组织)。相比于东盟这种地区性的组织,APEC里面既有美国这样的顶流,又有中国的东亚邻国日本、韩国,还有新加坡等几个精英国家,所以中国当时也不是特别重视东盟。以上种种原因,就造成了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发展得相当缓慢。到1991年,中国终于开启了和东盟的正式对话,到1994年成为磋商伙伴,两年之后才升级为全面对话伙伴。
什么叫对话伙伴?就是相当于两个人见面寒暄了一番,终于加上了微信。可是加了微信,大都是不咸不淡地聊上几句,并不意味着就能变成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转折发生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这个金融风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它就是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周期性的收割。
1997年金融风暴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首先被打爆的,就是东南亚和韩国,然后风暴转移至日本,最后又传导到香港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整个过程就不细说了,我们主要讲讲中国在那个时候对东盟做了什么。
当年中国虽然还不是太强,但是腰里已经有了不少银子,再就是中国当时在全球产业链的融入度还不如东盟高,所以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损失比较小。当时的亚洲国家,都在争相贬值各自的货币,以此多抢点儿欧美的订单,弄口剩饭吃吃。
中国没有如法炮制,而是通过刺激本国的内需来度过危机。不要小看这种做法,如果当时中国让人民币急速贬值,是可以抢到非常多的东南亚的订单的,但中国没有这么做。当然中国不贬值人民币,也不是行侠仗义救东南亚,更大的原因是为了挺咱们自己的香港,但此举确实客观造成了中国没有对东南亚落井下石。另外中国政府还向东盟国家提供了40亿美元的援助,应该说时任领导人江同志和朱同志,确实比较厚道。
相比较而言,美国当时是直接打劫东南亚,亚洲四小虎直接就变成了四只病猫。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因此对美国的好感荡然无存,我们一帮人把你老美当大哥,你却拿我们当冤大头,实在不是个东西!

因为有了患难之交,于是就有了“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江同志会后与东盟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把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作为共同的政策目标,这就相当于从加微信上升到常见面聚会互动了。

1998年,胡同志作为国家副主席又出席了在越南举行的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1999年到2002年,朱镕基总理连续四次出席了双边领导人会议。中国与东盟之间,在这个阶段就进入了地缘经济的高速发展期。

从1999年的2月到2000年10月,不到两年时间,中国与10个东盟成员国全部签署了面向21世纪双边合作的框架协议,并且在2001年,中国与东盟决定在十年内建成自贸区。
2002年,双方又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003年又将双方关系从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上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2004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货贸协议,2007年又签署了服贸协议,到2010年,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区正式建成,由此形成了一个拥有19亿人口,贸易总额达到4.5万亿美元的自贸区。
这就应该算是牵手进入了花前月下的恋爱关系。
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飙升,还有各种免签,这其实是后来的水到渠成、开花结果罢了。这并不是说因为美国开始全方位围堵中国了,中国就赶快把精力都放到了东盟身上,而是中国和东盟关系彼此走进了双方都爽的舒适期。为什么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升温这么快?曾几何时不是互相看不上眼吗!难道一个九七年的金融危机就影响有这么大吗?
其实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原因,是在此之后这两边发现,双方确实能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从虚的方面说,无论中国还是东盟,都是那种不太爱管别人家闲事儿的主儿。中国这几十年从未干预过东盟国家的内政,东盟国家也没有过分对共-产-党指指指点点,大家就是友情为重,做生意赚钱。欧美就不同了,特别喜欢居高临下教训别人,东南亚这边其实也受够了欧美,这方面的例子举
东盟和中国在这些方面实在是太搭!谁也离不开谁
更关键的是,中国和东盟在经济上实在是有非常强的互补性,东南亚地处热带,农业资源优势明显,除了橡胶这类产品,香蕉榴莲之类的许多农产品呢,因为保质期的原因,就近卖出去是最合理的。而与东南亚靠近、并且有消费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也就是中国、日本、韩国、澳洲和新西兰。可是澳洲、新西兰都是地广人稀,也不缺农产品,韩国、日本的农民战斗力都是相当强,手上握着不少选票,政府也不敢轻易得罪,所以只有卖给中国。
再看中国,虽然土地面积比较大,但是肥沃的土地少,而且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大部分的耕地必须去种粮食,能够种经济作用的土地也非常少,所以只有中国能够稳定吃下东盟生产出来的过剩农产品,这就帮了东盟各国执政党一个大忙了!
这还不是中国和东南亚农业上互补的全貌。中国不仅向东南亚买农产品,还向东南亚出口大量的低价优质的农业机械,美国、日本这些国家当然想向东南亚出口他们自己的农用机械,但是价格太贵,而且东南亚国家说了,要我买你的机械,你起码给我买点农产品吧,你们又不买!可是中国不但给我们提供生产资料,我们生产的东西,他还包销售。这个其实只有中国愿意和东南亚这么搞,发达国家为啥不搞呢?因为这个东西利润低,而且会影响他们的农民。
东盟除了农业资源发达外,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比如说印尼的煤炭和镍大部分都卖给了中国,马来西亚也是中国的第六大原油进口国。东南亚还拥有丰富的铀矿、锰矿、铝矿、铜矿等等,他们半数的国家矿业在GDP的占比都达到了20%左右,甚至更高。而东南亚的工业又不发达,这么大量的资源他们自己用不掉,必须要找买家。那么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是谁呢?当然还是中国。美国有钱,高端制造业也确实牛,但是他们缺乏中低端制造业,消耗不了太多的资源,而且美国本身资源就很丰富,他们用不着从东南亚进口,所以东南亚的矿产就跟他们的农产品一样,到最后呢,大部分还是卖给了中国。
而中国这边收到了这些矿产,当然不是存着,而是把他们转化为了工业品。其中一部分供应本国,一部分卖给欧美,还有一部分自然就又卖回到东南亚。说到这里,大家已经都明白了,所谓的中国和东盟互补,说到底跟日本的雁行理论,美国的全球产业分工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正是因为东盟对中国的崛起帮助太大,所以2010年中国和东盟建成自贸区后,美国就急了,紧接着2012年美国正式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目的就是要降低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这个东亚呢,包括了日本、韩国、东南亚、澳洲、新西兰。千万不要小瞧了美国,从结果上来看,日本、韩国、澳洲、新西兰这些国家,的确是在这之后开始逐渐远离了中国。比如中日韩自贸区,是朱镕基当年提出来的,可是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就是建不起来!要么是安倍去参拜靖国神社了,要么是韩国部署萨德反导了,要么日本又制裁韩国了。再后来,韩国又干脆换上一个反华的总统,这三个国家就谈不拢。
2013年,中国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正式启动了与东盟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增加了双方的互信;另外一件事情则是提出了一带一路。
这个一带一路,就是为沿线国家提供基建开发以及产业合作机会。至于产业合作,就更加生猛,2015年的时候,中国进入了史上最猛的环保年,大量的低端制造业面临高额的罚款,被迫关门或者转移,转移去了哪里?当然是东南亚了。所以单单2015年一年,中国对东盟的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就比上一年增加了60.8%
说白了,这就是中国通过有关手段,加速本国低端制造业向东盟流动。这样的低端制造业,美日韩这些国家不屑也没有,因为不屑,所以日韩不要,因为没有,所以他们也没办法以此来打动东盟。美国提出的亚太再平衡,确实花了本钱,三天两头的派军舰队到南海瞎逛,但又有啥用呢?那也不能让东南亚人民收入更高呀?
中国这边,则是实打实挤出了本国小企业家的利润,送给了东南亚有关国家,而且送的还不是一次性的利润,而是一整条产业链的转移。中国这么做,就是让利给东南亚做低端制造业的同时,必须对中国开放市场,而中国这边做的中高端制造业,对东南亚国家有一个工业品剪刀差,可以赚取利润。东盟国家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就像当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难道不知道欧美国家是来赚中国的钱吗?但是综合考量之后,确定能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最大的利益。东盟这些年选择和中国友好的原因,也是这么想的。

归根结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存在对错,只有利益。
2018年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大数据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国别合作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东盟国家就占了6个;2020年东盟首次超越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说起来好像理所当然,但其实是双方几十年积极互动的积累。
说到这儿,是不是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就稳如泰山了呢?当然也不是。目前东盟和中国的经贸关系确实非常紧密,他们当然愿意和中国做朋友,但其他国家也没有停止挖墙脚。
2015年安倍就宣布要与东盟构建高质量基础设施伙伴关系,计划在未来五年向东南亚地区增加11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2016年又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开始在各种东盟基建项目上和中国进行争夺。
还有那个澳洲,在2021年也偷偷跟东盟结成了全面战略伙伴,而之前获此殊荣的只有中国。
韩国呢,也在推新南方政策,致力于加强与东南亚的关系。而美国更是没个消停,给了东南亚各种政策优惠,并且也转移了不少产能进入东南亚,比如很多半导体大厂都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设了分店。上述国家目的很简单——要么亲自下场来东南亚和中国竞争,要么就扶持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竞争。再加上中国和菲律宾和越南,一直也没有彻底解决南海问题,所以这些仍然都是隐患,给未来增加了某些不确定因素。
本期一口气说了那么多,可能有些方面并不十分准确,但无论如何,此时此刻,东盟和中国还处于蜜月期阶段,而且双方关系在未来几年还会变得更加紧密。
最后在新的一年,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和东盟的交情铁上加铁,越来越好!
写篇万字长文,我也累够呛!各位如果看到这里感觉还行,就给点个在看或者转发一下吧。谢谢大家!

丁见印尼纪事
展现印尼华人的生存状态,记录印尼华人的奋斗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