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再说大马之行。
有个小城名叫文冬
话说马来西亚彭亨州云顶山下,有个小城名叫文冬(Bentong)。
上图:文冬(Bentong)河畔的地名标语。
下图:8月4日,我们一行人到访文冬之时,马来西亚8月31日的国庆日即将来到,小城大街两旁路灯杆上都挂着大马国旗。
当地好山好水,特产文冬姜、文冬酱油和文冬豆腐,品质均属一流;美食还有“苏丹鱼”及“八丁鱼”,据说在吉隆坡等大都市吃的大多人工所养,略带泥味, 但在文冬则是野生,肉质细腻鲜甜,都是小城好滋味。
文冬老街,有着南洋城镇特有的朴素与繁华——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加上大马异国情调,中国游客来此,都会感到既亲切又新鲜。
文冬的绿野是供应清新空气的“氧吧”,田园更是人们贴近自然的平台。
文冬的美,就是那种让人舒服的感觉。
下图:路过一间文冬华人学校。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祖籍国政治动乱、内战频繁、经济萧条,广西人大量被迫离乡背井,飘洋过海,远赴异邦,别无他求,但求出路。当时文冬蕴藏丰富锡苗,矿场多处,加上土地肥沃,胶园密布,均需大量劳工,许多桂籍祖辈落脚文冬。他们与家乡书信时,不免劝请亲人或乡邻前来文冬或马来亚其他地方觅职, 因此文冬小山镇的桂籍人士日渐增加。
我籍祖辈先后抵达文冬时,外籍人已甚多居留,工商矿农各领域均已领先,他们既成雇主,我籍祖辈则为苦力劳工, 多是从事采矿、掮担、开路、做草等工作,住宿于深山穷谷,往来于文冬市区时,则是租房或租旅店居住,其艰难不堪言状。我桂籍祖辈栉风沐雨,胼手胝足,过着刻苦耐劳的生活,相见时便共话桑麻,佳节时则集会联欢。但是当年所经历的辛酸苦辣,也是难以磨灭的记忆。
廿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进入新世纪,会馆不断壮大,经济稳厚,会务顺畅,是因为有着大公无私的精明领导层。
韶光如驶,岁序迭迁,文冬广西会馆创会悠悠百载,依然坚韧茁壮屹立于文冬山城,是数代乡贤共同努力的八桂精神成果,她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百年基业,百年乡谊,它记载着我广西祖辈血脉分离、离乡背井的辛酸血泪、南洋之梦;刻录着我八桂先贤披荆斩棘、开荒拓垦的艰辛奋斗;叙述着我八桂族群树高万丈,落地生根;记叙着我桂籍子弟对落脚地的付出和贡献;也见证了文冬山城的开埠和发展。
上图:大马文冬广西会馆外景。(图片来源:马来西亚中国日报 )
下图:文冬文化街熙熙攘攘的当地华人。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旅游发展,文冬仍然不失为一个悠闲,并完好保存着传统生活方式的魅力小镇。
人们早上醒来打开门窗,一眼看到的,依然是附近山坡上的绿草苍苍,白雾茫茫,直到上午 10 点才慢慢散尽。
在文冬老街,还有报童骑着自行车沿街送报;煤气送货员小哥也非常乐意帮忙客户安装气瓶并维修炉子,不必额外付费,只需在主客家喝一杯冷果汁就满意离开。
咖啡馆全天候供应涂有光滑椰浆的烤面包片,以及旧陶瓷杯中的热咖啡。
但是,对于外地游客而言,文冬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那无处不在的毛山王榴莲园(下图:照片来源大马星洲日报)。
上期公号文章,丁叔叔描述了一番在云顶狂吃榴莲的体会,引起不少读者垂涎欲滴。
接下来,再说说文冬榴莲园的见闻吧。
农场主夫妇的故事和毛山王的奥秘
彭亨州的文冬县(Bentong)和劳勿县(Raub),都是“世界榴梿之都”──猫山王的故乡,以劳勿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占彭亨州的八成以上,文冬次之,只占不到两成,但是因为文冬乃热门打卡旅游区,所以就当仁不让,自称“全马榴莲第一城”。
那天中午,丘昌仁先生租了四辆日本丰田埃尔法豪华旅行车,载着龙狮观摩团一行人,浩浩荡荡下了山顶。大家先在文冬城里转了一圈,吃罢午饭,便在导游带领下驱车来到这个名叫“吉米榴莲园”的家庭农场。
下图便是吉米榴莲园产的猫山王!也叫黄姜榴莲,你看那黄澄澄、肥厚饱满的果肉,质地绵密,皮薄爆浆,口感扎实而又魔幻。牙齿轻轻一抿,甜味汹涌扩散,一口咽下,疯狂回甘,就像黄油加冰淇淋一般顺滑,香醇的味道顷刻间融化,来不及思考,嘴里只剩下一粒扁小的果核。
导游说,吉米榴莲园以出产高品质、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的有机榴莲而驰名大马乃至国外。一颗上好的毛山王重约两公斤左右,我忘记打听具体价格多少,按照昨晚在云顶看到的牌价,这种园内刚采摘不久的顶级货,一颗怎么着也得一百多马币,大概不低于两百块人民币。
丘昌仁团长再次做东,豪爽地亲自动手,把切开的果实递给各位团友。
我们这伙人,半小时之前刚在文冬的酒楼饱餐一顿,而且个个都有身份,平时斯斯文文,谦恭礼让。但是一进入这榴莲园大厅,在诱人的毛山王面前,又完全没了抵抗力,感觉就像饿了好几天似的,二话不说,大口小口,先吃再讲。
单看这照片中的吃相就知道,每个人都是何等过瘾!
1986年,37岁的吉米想念家乡文冬的甘榜(乡村)生活,于是回来买下了这个农场。
吉米太太介绍说:
我们是87 年购买了自己的农场,这里位于连接文冬和加叻的两车道高速公路沿线。交通便利,有一座适合种植榴莲的小山,而且靠近双溪杜瓦瀑布。总体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位置。
开始这座小山种的都是香蕉树,因为我特别喜欢吃榴莲,我老公把那些香蕉都砍了,改种毛山王榴莲,也是为了我们的爱情吧,老公说这些榴莲就是为我种的。
夫妻恩爱共同创业的农场主夫妇。
我们一共种了700株榴莲树,种好了,吉米又去吉隆坡上班,他说等他退休,就回来开一个榴莲园咖啡馆和招揽游客的民宿。这些年,我们一有空就回来料理这些树,看着它们慢慢长大。期间也花了不少功夫。
2016年,吉米终于退休了,我们就把家搬到这个农场。前面建了一座两层楼的木屋,下面是大厅,上面是我们的卧室,后面挖了一个池塘,引入山泉,种了荷花,还养了金鱼。池塘后面又建了一座两层楼的木屋民宿,中间架起廊桥,环境优美,客人都很喜欢。
游客在吉米农场的榴莲树下。
吉米一退休,就开始将果园转变为有机种植。2021年到2022年,又尝试了100%有机做法,不用化学肥料,但是会有选择性地使用一些除草剂和杀虫剂。现在,这些榴莲树都已经有36年的树龄了,树越老,榴莲越甜。
这700颗榴莲树品质都很好,每株老树平均一年能结400粒榴莲,我们培育的品种每四个月成熟一次。所以欢迎你们以后再光临农场,应该每次来都有机会吃到我们的毛山王,也请大家介绍朋友过来体验……
陈和先生是雅加达一位成功的珠宝商,父母曾是归侨,他小时候在中国西安生活,后来移居香港,又在印尼成家立业,还曾在马来西亚经商六年。通晓六七种语言及方言,普通话纯正的连我也甘拜下风,并且精通音律,二胡拉得出神入化,还会唱歌,多种文化及教育背景,造就其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本领。
告别吉米榴莲园,我与陈和兄为这个家庭农场估算了每年的收益:一棵榴莲树每年结果400个,700颗就是20万多个,一粒毛山王最便宜就算卖到一百马币,一年下来至少2000来万(大约相当于人民币3200多万),这还不包括民宿的收入——“毛山王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他们家这个不起眼的小山头,真是一个聚宝盆!”陈和兄称赞说。
“确实。客人多,榴莲火;空气好,山水佳,神仙不如他!”
我也表达了由衷的羡慕。
小镇梧桐再也与肉骨茶
第三天下午,云顶世界舞狮争霸赛鸣金收兵,冠亚季军各归其主。观摩团乘坐的四辆“埃尔发”再度出发,陪团导游这回把我们带到云顶半山腰的一个风情小镇——梧桐再也。
在此之前一天,一行人已经从山上的康乐福酒店,搬去山下的阿瓦納度假酒店。
1997 年,云顶创始人林梧桐在当时的首相马哈蒂尔的建议下,把距离云顶高原下面 7 公里处一块占地约 81 公顷的地皮,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备的市镇—— “ 梧桐再也 ”( Gohtong Jaya)。不用说,“梧桐 ” 自然是为了纪念云顶拓荒人林梧桐而命名,而 “ 再也 ” 在马来语中则是成功的意思。
26年过去,这个小镇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很多上下云顶的游客,都会停留在此地享受半山的美食。我们一行人也不例外,领队丘总和夫人都是资深美食家,不管去哪里,都得找一些好吃的。此番带团前来大马,更不会辜负大家的肠胃!
这个旅行团里,有一位印尼友族本地人多诺先生,七旬上下,个头不高,体格壮实。他原本是一位行伍出身的将军,曾是印尼特种兵部队的少将级军官。退役之后,多诺又担任过两届印尼全国体育协会总主席,现在是丘昌仁领导的印尼龙狮运动联合总会高级顾问。
此次大马云顶舞狮大赛,多诺先生和夫人也随团前来,他性情温和,笑口常开,一路上和大家说说笑笑,都很融洽。
那天在云顶吃过榴莲,有团友问:“明天还有什么美食节目?”多诺先生乐呵呵大声提议:“排骨茶!排骨茶!”
导游在一旁连忙回答:“行程已经安排好了,到时候我会带各位去梧桐再也镇上吃当地最有名的肉骨茶。”
我有些疑惑:“这位多诺先生是印尼人,而印尼人都是不吃猪肉的呀!”
丘先生微笑着告诉我,巴多诺(巴:印尼话先生的意思)没问题,因为他是基督徒,可以吃,也喜欢,而且他太太是华人。
现在,旅行团成员就来到了梧桐再也小镇的德发肉骨茶店。
说起肉骨茶——这道去新马旅游必尝的美食,你如果问马来西亚华人,几乎所有人都会言之凿凿地告诉你,肉骨茶起源于大马巴生港。不过也有一些新加坡人宣称,肉骨茶早在巴生以前就存在于新加坡当地。因此肉骨茶的起源有着多个版本,但不管是哪里,流传最广且最具代表性的都是“苦力论”。
20世纪初,许多福建人因原乡土地不敷使用,粮食不足糊口,听闻南洋遍地黄金,便冒险下南洋从事苦力工作。这些工作场地有人说是巴生港、也有人说是新加坡,但大致上都是苦力们在搬运货物的过程中,发现有药材碎片掉落在船舱,就收集起来,拿到专卖肉骨的摊位集资煮食,逐渐形成肉骨茶这样的特色佳肴。
早年飘洋过海下南洋的华工多是廉价苦力,一方面要攒钱寄回家乡,一方面要保持体力干活,每日清晨吃一顿扎扎实实的饱,是必要而又必须的。肉骨汤经济实惠,加了多种中药,又具有生血、补气等滋补功效,配上满满白饭下肚,才有本钱埋头干上一整天。
肉骨茶是新马福建人(闽南人)和潮州人的民间食品,用胡椒,加上当归、川芎、肉桂、甘草等中药材与猪排骨一起熬煮成汤。华人相信茶能去油腻,因此经常配以功夫茶享用。
泉州永春县华侨李文地在巴生创立“德地肉骨茶”,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传到第三代李氏后人,大哥原本负责熬汤,弟弟负责煮饭,后来弟弟自立门户创办“德发”,大哥则主持祖传的“德地”。
福建小吃原来只喝肉骨汤、吃蚝干咸饭,1940年代来大马巴生港经营家乡味的李文地,把肉骨汤加进中药配方,又把蚝干咸饭改成猪油炒饭,结果大受欢迎有口皆碑,但李家烹煮秘方绝不外传。
尽管李家配方秘不外传,但肉骨茶毕竟不是高科技的产品,普通人一学就会,李老先生本人也没有想到,他发明的这项烹饪技艺竟然带火了马来西亚餐饮界的一个行业。
有媒体报道说,仅在巴生港一地,光肉骨茶专卖店就超过五百家。有的店家重汤头,有的强在猪肉的质量;有的二十四小时营业,有的一早营业,一般生意好的店家不到中午就卖光收摊,总之来到此地随时都吃得到肉骨茶。
印尼旅行团一行人,在梧桐再也吃的这顿肉骨茶花样繁多。总的感觉,排骨与中药熬炖萃取而成的汤底,苦中带甘、甘中有咸,温润而有余韵,药香与肉香交互作用,多重感官刺激,让人很难不爱它。
我在店里发现,跑堂服务的女孩子中,有位十八九岁的小姑娘,好像中国年画里的玉人儿一样,具有现如今罕见的传统美感。她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乌黑的头发,向上挽着两个双抓髻,面如满月,目若青莲,不施脂粉,端庄自然,也称得天生丽质。
我举起手机,本想拍一张这女孩笑靥如花的形象,被女孩看到,似有不悦,故意加快脚步走过。匆忙之中,只留下了这张不甚清晰的照片(下图)。
无论如何,在这大马旅游胜地的小镇,还有如此美丽自然、健康纯净的青春少女,更让对当地华人社会保持的朴素民风增添了好感。
同文同种,大马旅游业为何远胜印尼?
在东盟10个成员国中,印尼作为龙头老大,其人口数量与国土面积,以及经济总量都是东南亚之最,其次依序为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与越南。
但就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而言,马来西亚则排在印尼之前,2023年一季度,大马的经济增长率也领先印尼,居东盟国家第二位,印尼排在第三。
马来西亚这一年总共接待超过2610万人次的外国游客,其中包括约312万中国游客。而印尼接待外国游客1610 万人次,其中包括中国游客207万,虽然同比上年增长1.9%,但外国游客整整比邻国大马少了一千万,中国游客入境人数也比大马少一百余万。
从1999年的“国庆黄金周”开始,到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公民首站赴马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8.26%,马来西亚同期来华旅游者年均增长6.78%。连续20年保持如此高的增速,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2019年,有138.35万人次马来西亚人来华旅游,是中国的第八大客源国家;同期,有241.32万人次中国人首站赴马来西亚旅游,是中国第八大目的地国家。另有71万中国公民经其他国家和地区转道赴马来西亚旅游,两者相加,当年共有312万中国公民赴马旅游,占同期马来西亚接待外国游客总人数的11.95%。
按照每位游客2千美元的消费估算,450.35万入出境游客创造了9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占当年中马服务贸易的18.82%。随着入出境旅游市场的有序恢复,中马旅游交流合作必将迎来更加有利的市场机遇。
结结实实为马国旅游夸了这么多好话,我也透露点令人不爽的插曲。
前文说过,我们一行人在云顶山上住了两天之后,移师半山腰梧桐小镇附近,住进这家名为阿瓦納世界渡假村(Resorts World Awana)的大酒店。
站在山顶俯瞰,阿瓦纳酒店所处的位置和周边绿化也好像人间仙境,酒店很大,四星级标准,客房硬件虽然不如云顶康乐福那样先进豪华,但也相当OK。尤其是该酒店有着浓厚的印度特色,住客似乎以印度人为主,酒店的服务生和大多数岗位的员工也主要是马籍本地印度人。
我没去过印度,开始还想着,能体会一下印度风味的酒店及餐饮也不错。但是我大意了,完全没有想到,这家酒店打扫客房的印度人清洁工居然会偷客人的财物,而且偷得很有“技巧”。
我们离开大马的前一天,有团友招呼大家一起出去逛街。我带了两千马币,放在电脑包夹层的一个钱包里,里面还有一沓人民币和几条印尼盾。因为没准备在此购物,再加上那天穿的休闲裤口袋特别浅,不好放钱包,我只随手从钱包里抽出300马币,再把钱包放回电脑包,而电脑包又放在房间的行李架上。
我心想只是随便走走,顶多喝点饮料,买点零食也就足够了。
可是这一出酒店,精力旺盛的团友们就安排了许多节目,除了逛店购物。就是连续不停品尝美食,一行人兴致勃勃马不停蹄,晚上又去梧桐小镇大排档聚餐。刚好一位团友是当天生日,有人买了蛋糕,大家唱歌祝福,热闹开心,直到将近子夜才尽兴返。回到酒店房间,已是精疲力尽,我草草冲个凉便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八点,吃罢印度飞饼加咖喱椰浆的早餐,按照事先通知,我就回房收拾行李,准备退房过后八点半乘车前往吉隆坡机场。
兜里还有几张马币钞票,我就从电脑包里取出钱包,准备把那点马币放进去。打开钱包一看,不禁有点发懵,怎么昨天没拿出来的那1700马币不见了,而钱包里的人民币和印尼盾却原封不动完好无损。
这电脑包自从入住就没有拿出过房间,钱包在里面同样没带出过门,为何其他钱一张未少,那些马币会不翼而飞!这期间,房间除了印度人清洁工白天进来打扫,再没有其他客人来过。
想想看吧!那些马币如果不是酒店工作人员偷偷拿了,还能有谁?
这可是丁叔叔几十年几百次住旅馆酒店头一回碰到的怪事。
看来该酒店的印度小哥,如此这般瞅准客人的空子,实施“有限偷窃”,是他精心设计过的,而且不止一次得手,肯定那些比我更粗心马虎的客人被偷了还浑然不觉。
我满腹狐疑背包下楼,到了大堂,汽车已在酒店大门外等候,退好房的团友有的已经上了汽车。时间匆忙,我不能声张此事,耽误大家行程,再说损失不大,也不想因此打扰团友,让大家扫兴。于是便若无其事,赶紧退房与大家踏上了归程。
本文结尾记述这件不愉快的事,并非要给读者添堵,而是为了提醒咱们出国旅游的朋友,即使在马国这样高大上的酒店,也不可大意。
我告诉自己,以后不管到哪,都要警惕某些印度人!
往期文章延伸阅读:
大马之行漫记:旅游为何强过印尼?云顶、 猫山王、肉骨茶、狮王争霸,还有什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