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小注:
一位在雅加达经商的美女同胞去中爪哇古都日惹度假,
发来一条简短视频,还有她写的文章,摘录分享如下:
一直知道日惹最有特色的,并且在其他城市碰不到的,就是木炭咖啡——当地叫kopi jos,或者也可称之为真正的“炭烧咖啡”。
看着烧红的木炭直接放到咖啡里,发出滋滋的响声,你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还敢喝吗!可惜每次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从来没有尝试过,于是这次有了一定要尝试的理由。
据当地人说,木炭可以中和咖啡的酸度,咖啡因也会比较低,更适合那些容易对咖啡因感到不适的人饮用,同时也能让咖啡散发咖啡香和烘烤味。
我感觉它的味道和普通咖啡差不多,但似乎也有一种浓郁的焦糖味道。
不过摄取木炭真的安全吗?根据the Coffee Owl Society的文章表示,木炭确实有助于清除系统中的毒素,因为它是一种多孔物质, 摄取木炭有助于治疗肠胃问题,减少腹胀,降低胆固醇,并有助于减少宿醉的影响,但实际上,如果摄取过多的木炭也会造成肠胃不适的问题,但咖啡中少量的木炭确实不会造成什么伤害。
当地人坚定认为日惹就是爪哇文化的源头,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在这里更能感觉到当地人的慵懒闲适,太阳不再那么辣的时候,很多小摊子在下午四点多就开始在街边慢慢涌现,不用任何桌椅,直接几张大的草席或颜色鲜艳的厚塑料布一铺,所有客人自觉脱下鞋子,盘腿席地而坐。有些棚里可能还有一块让你靠的板子,这样就更舒服了,直接背靠着,伸直了双腿,这叫一个放松。
到了晚上九点以后,你一路走一路看,当地人在这样的席子上一杯咖啡一杯茶,或坐或躺,一点也不违和……
如果说酒是中国古代文人骚客的恋人,那么在西方文艺作品中则处处散发着咖啡的香气。
海明威在《战地春梦》里的咖啡中,嗅到了黎明破晓的味道;对于梵高而言,咖啡馆是一个可以让人疯狂的场所;葡萄牙作家 萨拉马戈甚至在将咖啡作为人生最后的愿望,他在《诗人雷伊斯逝世的那一年》里写道:
如果还有一小时生命,我愿意用它来换取一杯咖啡。
哈尔迪和跳舞的山羊,以及奥马尔医生与摩卡咖啡
图片来源:印尼earthstoriez网站
另一个说法,则是中东国家也门所属的摩卡地区,被视为咖啡的发源地。
很久以前,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也门摩卡镇,住着一位苏菲派的穆斯林医生。他的名字叫阿里·本·奥马尔·萨迪利,通常被称为奥马尔。
居住在摩卡的奥马尔,能以通过医疗和祈祷相结合的方式治病救人而著称,但是当地的统治者却不待见他,比如八卦说他与恶魔结盟来治愈病人。最终,人们将奥马尔驱逐出摩卡。
资料来源:印尼earthstoriez网站
奥马尔被迫流亡,躲在摩卡镇外的一个山洞里。他饥肠辘辘,不得不从附近的灌木丛中采摘浆果来咀嚼,但发现它们太苦了。他试着用火把种子烤熟来改善味道,但浆果变硬了。他又尝试将变硬的浆果煮沸,以软化它们,结果产生了一种芳香的棕色液体。
饮用这种液体后,奥马尔恢复了体力,坚持下来。
当这种“神奇药物”的故事传到摩卡,很多病人来到山洞,请奥马尔回来治病。
奥马尔开始使用浆果种子的浸泡水作为灵丹妙药,这就是摩卡咖啡的由来。
咖啡在世界各国的奇闻异事
当然上述传说,只是传说,缺乏正史记录。
比较可信的咖啡历史,确实起源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亚,后由阿拉伯人发扬光大。咖啡应该出现在15世纪中叶,由非洲之角传入也门。头脑精明的阿拉伯人开始经营起咖啡生意,并且包装成穆斯林必喝的饮料——因为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度,穆斯林是不能喝酒的。而咖啡这种可以提神醒脑的饮料,就非常受到欢迎,更被拿来当做宗教饮品。
从世界各地来的朝圣者,都得喝上一杯这种神秘又苦涩的提神饮料。结果咖啡迅速风靡了波斯、埃及、北非和土耳其,都开启了大大小小的咖啡馆。
2018年10月10日,在中东巴勒斯坦委员会组织的基于巴勒斯坦文化遗产的传统活动中,供应阿拉伯咖啡。/阿纳多卢通讯社图片
16世纪的时候,很多欧洲人来到阿拉伯旅行,也品尝到这种神仙饮料。由于没有办法把咖啡带回国,他们只能口头诉说咖啡多么得美好。嗅到商机的威尼斯商人,在1615年把咖啡正式引入欧洲,而且卖得非常贵。
咖啡刚传入欧洲的时候,一些顽固的天主教徒对它很排斥,认为咖啡是异教徒的饮料,甚至在一些国家列为禁品。结果争议惊动了罗马教皇,当时的教皇克莱蒙八世,他亲自尝了一口,然后说,为什么魔鬼一定要这么好喝啊?如果让异教徒独享岂不是太可惜了!
罗马教皇还为咖啡豆祝福,从此咖啡名正言顺地进入欧洲。
1683年,土耳其大军攻入维也纳,最后被奥地利击败离开时,留下了一堆咖啡豆。
一名前来支援的波兰军官,用这些咖啡豆在维也纳开了一家咖啡馆。
维也纳是一座大城市,马车很多,马车夫一边驾车一边喝着热咖啡。不过这样喝,咖啡很容易洒出去,于是便在热咖啡上挤上厚厚的鲜奶油,如此一来,咖啡不但不会溢出,还有保温的效果,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维也纳咖啡。
那个时候,欧洲人的饮料主要是啤酒与红酒,就连早餐也不例外。但酒喝多了,让人放松甚至是微醺,脑子一整天都昏昏沉沉的。自从早上改喝咖啡后,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增,这也让欧洲都醒了过来。
欧洲人喜欢在咖啡馆聊人生、聊政治,咖啡馆由此成为了艺术家、思想家和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他们会在这里辩论哲学议题,寻求灵感,甚至是策划革命。
就这样,咖啡顿时成了欧洲人的精神饮品,某种程度上,也催生了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早期欧洲人在咖啡馆。
再说美国。你别看老美如今人人都爱喝咖啡,可是在英国殖民期间,他们来自欧洲的先人还是以喝茶为主,咖啡并不常见,风气远不如欧洲本土。当时的北美洲也没有独立的咖啡馆,要买到咖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当时英属东印度公司的主打商品是茶叶,当然只能喝茶。
到了1713年,爆发了波士顿茶叶事件。闹独立的美国人把茶叶视为英国暴政的象征,拒绝喝茶,改喝咖啡,喝茶就是英国的同路人。咖啡于是成为了爱国饮料,从此美国渐渐成为了咖啡的最大消费国。
欧美人士是喜欢喝咖啡,乃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中国人在做什么?中国可是喝茶喝了上千年了,会轻易变心吗?如果在中国推销一种新产品,一定要标明治病或是养生,所以一开始咖啡是以药品作为包装进入中国市场的。咖啡这种口感酸苦又中式的液体,最初是被称为咳嗽药水,在1853年由上海劳德基药铺独家贩售。20世纪30年代,上海最早的咖啡馆开在外滩,供那些外国水手来此过瘾,一解乡愁。后来有一些从海外归来的华侨,也多少保留着喝咖啡的习惯。
虽然中国边疆的海南、云南五六十年代就种植出产咖啡,当地人当然也会泡会喝,但咱们国家实在太大,那时信息和物流又不发达,因此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咖啡这玩意对大部分国人来说,仍然只是外国小说和电影里才有的洋人饮品。
八十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老百姓才从“雀巢咖啡,滴滴香浓”的广告中,熟悉了这种“速溶”的外国货。再后来,美国的“星巴克”大举进入,城市白领阶层普遍接受,一般人这才见识过由咖啡豆现磨制作的热饮。
尽管如此,国人喝咖啡的数量仍然偏少。据统计:目前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仅有4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平均每人每年消费量有20杯。而国际咖啡组织(ICO)的有关调查表明,与近邻的日本人年均消费200杯、韩国人年均消费140杯的数量相比,我国的咖啡消费市场极具潜力。
咖啡爱好者大多知道,全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是南美巴西,但很少人听说过巴西引入咖啡的离奇故事。
巴西咖啡种植园的工人在筛选咖啡豆。
现在说说印尼的咖啡。
虽然印尼盛产此物,但实际上咖啡并不是印度尼西亚的本土植物。
追起印尼咖啡的历史,还得说到他们的殖民母国荷兰。
1616年,荷兰商人也偷偷地把咖啡树苗从也门投入到了阿姆斯特丹。
不过阿姆斯特丹实在太冷了,咖啡根本种不起来,只能培养在温室中,后来荷兰人占领了印尼,发现那里非常适合种咖啡。南洋千岛肥沃的火山土壤与热带气候,让印尼从1780年左右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出口地。闻名于世的爪哇咖啡也从这里开始,爪哇咖啡口感上非常的香醇,酸度也非常的低。
然而,在1876 年,叶锈病的爆发破坏了印尼的大多数阿拉比卡咖啡植物。
为了保持咖啡业务的可持续性,荷兰决定进口利比里卡咖啡品种,这些品种更耐叶锈病害虫的侵袭。
尽管利比里卡咖啡达到了顶峰,但病虫害的再次袭击,迫使荷兰人在 1900 年推出了罗布斯塔咖啡豆作为更具抵抗力的替代品。
罗布斯塔咖啡豆的引入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使印尼从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之一。
咖啡不仅是日常饮品,也是印尼的重要经济支柱。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咖啡产地之一,生产阿拉比卡咖啡和罗布斯塔咖啡,占世界咖啡出口的5%。咖啡产业在印雇用了177万人。世界上25个有名的咖啡品种中,至少有10个优质的咖啡品种来自印尼。
除此之外,印尼人可能是最爱喝咖啡的民族。根据国际咖啡组织 (ICO) 2021 年的数据, 印尼60公斤袋装咖啡豆,该国2亿7千万人一年共喝掉500万袋,
因此
印尼国内咖啡的消费量高于大多数生产国。上图:嗜好喝“倒立”咖啡的印尼大爷。
下图:2022 年 7 月,中爪哇省省长甘贾尔在默拉皮山(Mount Merapi)的山坡上喝咖啡。Ganjar 媒体团队文档。
再看一组数据:
如今,印度尼西亚的咖啡种植园面积约为124万公顷,分为:
·933公顷的罗布斯塔咖啡种植园
·307公顷阿拉比卡咖啡种植园
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BPS)2022年的数据,该国的咖啡总产量达到79.48万吨。具体如下:
·总产量的98.6%来自小农咖啡种植园(73.16万吨)
·0.8%由大型国有种植园生产(5600吨)
·0.6%由大型私人种植园生产(4400吨)
2022 年,南苏门答腊成为印尼领先的咖啡生产省份,达到 21.24 万吨,占全国咖啡总产量的 26.72%。
其次是楠榜,咖啡产量为12.45万吨,而北苏门答腊岛贡献了8.7万吨。
上图及下图:日出后,农民纷纷涌向西爪哇万隆马拉巴尔山区的咖啡种植园。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曾在2012年还曾超越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出口国。印尼则是世界第四大咖啡出口国,仅次于巴西、越南和哥伦比亚。
在咖啡工厂分拣咖啡豆的印尼女工。
我心目中最好喝的印尼咖啡
在印尼,咖啡可以说是最平民化的营生。大街小巷,老头或大妈推着一辆自行车,载着几十包三合一的速溶咖啡,箱子里放上两个保温瓶,随时随地就能做生意。有路人要喝,撕开包装,倒入热水,端起塑料杯,小啜几口,顿时通体舒坦,一脸满足。一杯咖啡三千印尼盾一一折合人民币不到一块五,地道庶民消费,大人小孩,平均一天至少要喝三次,否则这日子就没法过。
稍微讲究一点的,一般上都会光顾咖啡摊或咖啡馆,在这个国家的大小城市,最不缺少的就是高中低档、林林总总的咖啡店。
在苏门答腊岛北部的棉兰、以及廖岛的望加丽一带,很多咖啡馆都是海南籍华人经营的(下图)。
印尼华人作家意如香先生写过一篇《海南人的咖啡店》,滋味隽永,端的写得好!我拜读过后,印象深刻。节选如下:
海南人咖啡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店面不大,摆设多张圆形的白瓷砖桌子,白瓷杯盘用具,以及调配咖啡与香茶的铜制过滤器皿和烧水铜锅,跑堂阿哥跑上跑下,熟练操作。有些店里还会播放粤剧或琼剧,显得古色古香,似乎家家都一样。
咖啡香醇可口,热奶茶更是闻名,再叫一道烧烤RotiKaya,两粒半生熟鸡蛋,或是香喷喷的果条、云吞面,还有店门口爪蛙人摊摆正宗爪蛙 Longtong、巴东人SatePadang、马都拉Sate Kamb- ing等等,应有尽有,往往吃后口齿留香,别具风味。好些吃客都成了熟客,隔天又会再来。
一般上,咖啡店都成了市民们聚首聊天的好场所,三五成群一桌, 天南地北,无话不谈。举凡小道新闻,居家琐事,桃色花边艳闻等等:还有国家大事,国际要闻,“路透社”“路边社”的新闻样样皆有,大家都谈得有声 有色,口沫横飞,津津乐道。
可以说,“海南咖啡店”名头响亮,家喻户晓。最出名的莫过于海南人自己调配烤制的黑咖啡了。往往由店东亲自下手,把备用的生咖啡豆按量倒进手摇烧烤用具里,用木炭烧起熊熊红火,火焰炙热,店东头缠毛巾,就用手上下摇转,烤制起来。一连数个钟头不断手摇,店东汗流浃背。烧到火候了,打开烧烤用具,一股热气腾空而起。店东用力地把烤熟的黑咖啡,抖动着倒进木质大盛盘,顿时热气腾腾,随即倒进白砂糖与适量的牛油,不断拌搅均匀,黑咖啡顿时变成油光发亮的粒粒香了。待冷却后,再用土制的手摇研磨器,适量研磨成咖啡粉备用。
一般生意红火的咖啡店,一个月里都要烧烤三次至五次。据说如此原始烧烤出来的咖啡粉特别浓醇好喝。怪不得海南人自制的“咖啡乌”香醇可口,处处闻名,特别有口皆牌。
海南人自制的Roti Kaya也很有名。把鸭蛋与椰浆 用料在烧煮过程中,不断地均匀拌搅,秘诀就在最后阶段,他们没有配用化合色素,只用白沙糖烤制成焦糊,再倒进煮熟的Kaya 里搅拌,Kaya立即显出金黄色质来,色味俱全,甜香适口。把如此精致的Kaya抹沫夹在Roti上,另一边再抹上黄色牛油,两块夹在一起烧烤,俗称Roti Kawin,使Roti烤成半焦状态,吃前按压一下,变得酥松,口感味道蛮好,爽口味甜,特别好吃,真正具备了海南人烧 制Roti Kaya 的固有特色……
相对于各种装饰考究、情调高雅的咖啡馆,习惯草根文化的丁叔叔,对那些坐落在热闹嘈杂的巴刹(菜市场)的大众咖啡店情有独钟。
我住在雅加达北区的时候,比较喜欢去穆阿拉卡朗巴刹闲逛、买水果买菜。越靠近巴刹,那种凡俗生活的气息越明显。巴刹大棚里,好像刚刚经历过一场厮杀,热烘烘的,混杂着各种新鲜的动物鲜血的味道。与空调冷气、纤尘不染的购物中心相比,更显出平民百姓过日子的真实。
穆阿拉卡朗是一个复合型的传统市场,有金饰店、药房、咖啡店,各式生鲜蔬果的摊位,相当多样化。附近居住的华人大多来自苏北棉兰等地,所以巴刹咖啡馆供应的热饮,也就是意如香先生笔下的海南人特制的美味咖啡,实在非常好喝!
一群皮肤黝黑、干瘦的白发男人吃完早餐,就坐在一间咖啡摊的档口闲聊,聊不出话题了,便盘起腿来坐在板凳上发呆。
平常最吸引我目光的是一位卖香烟的小贩,他穿着印尼巴迪花衬衫,面孔看上去又有点像华人。一个生意清淡的早晨,百无聊赖之余,他就开始弹奏一把老旧的吉他——印尼话叫乌克丽丽(Ukelele)。
从他自在的神态来看,弹琴是他的日常,整个档口仿佛变成了歌厅,什么都不存在了,只有他在发光。临摊喝咖啡的男人喊了一声:哈利路亚!看来跟他相熟,故意闹他,他哈哈一笑,也说了一句我听不懂的话回应。
在印尼其他地方,如果有人弹奏音乐的话,多半是卖艺找钱,而这位香烟小贩确是自娱自乐,陶醉了自己,也感染着旁边的人。
前些天我要回国了。我的忘年交挚友——印尼友联化工集团老板伍耀辉先生打电话让我去他公司坐坐。
伍先生是印尼经营化工原料的资深企业家,也是生产水玻璃的行业翘楚,同时还拥有一间咖啡工厂,专门烘制上好的亚齐咖啡豆。他的印尼名字叫阿济·舒善多(Adjie Susanto),所出品的咖啡就以他的印尼名字命名——Adjie kopi(阿济咖啡)。
我这次过去,伍先生照例送我十几包他生产的阿济咖啡,让我回国后给朋友们分享。
坦白说,我本身不是咖啡行家,这十多年,不知喝了多少杯伍先生的咖啡,只感觉好喝,价廉物美,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倒是我有一位侨居日本的年轻朋友林蔓山先生,曾经周游列国,差不多喝过全世界所有咖啡品牌,对此深有研究。据林蔓山说,在他喝过的各种咖啡中,当数我送给他的Adjie kopi挂耳咖啡最为纯正香浓,令他念念不忘。
我把林蔓山的评价,告诉了伍先生和他经营咖啡的职员。他们都很高兴,赶紧拿出最新的样品拍照发给我(下图)。伍先生说,既然如此,你不妨再寄给林先生一些,希望他在日本能够推销我们的咖啡,也请丁先生回国问问朋友,如果谁有兴趣代理,我们就给他发货。
我连连表示,一定好好打听一下。但是心里却有些为难,因为我实在对经商做生意一窍不通,熟悉的亲友也多半和我类似,真不知道有谁可以涉足这个行当。
伍先生还特意拿出一幅书法作品同我合影。他鼓励安慰我说:“你不必紧张,我们公司的主业是化工原料,生产咖啡纯属个人兴趣爱好。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咖啡,其实不必去喝美国的“星巴克”,我们印尼的咖啡又多又好又便宜,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中国人品尝到阿济咖啡的美妙。所以祝你“马到成功”!
我想来想去,还是操老本行,写一篇文章吧!倘若有读者粉丝感兴趣,就在后台留言联系我哈。
花了两天时间收集整理资料,终于完成了这期公号,不免人困马乏。
现在,我也要啜饮一杯阿济咖啡,放松身心,享受片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