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江山如画,今昔多少豪杰|印尼近当代黄氏人物传略

文摘   2024-09-30 21:37   印度尼西亚  


写在前面:

这两个月,因为忙着编写《第十四届第二次「世黄」恳亲大会纪念特刊》一直没顾上更新公号文章,有读者表示关切,让我感觉有些歉然。虽然本号只是个小众自媒体,但这些年也聚集了万余粉丝,受到一点追捧,我应该继续写下去。

这个「世黄」恳亲大会,乃是世界黄氏宗亲总会的简称,属于姓氏宗亲的一个国际性社团组织,1980年在中国台北成立,其成员包括东南亚各国、韩国、美国的黄氏宗亲总会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还有中国福建、浙江、海南、深圳、武汉等地的黄氏宗亲会。旨在敦睦宗谊,联络各地宗亲感情;修建祖祠,奉礼列祖列宗;奖助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共谋宗亲福利。

该总会第十四届现任理事长,是深圳黄氏宗亲会负责人黄英超先生。

「世黄」总会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经常举办世界黄氏恳亲大会,由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各地宗亲会轮番做东承办,与会各国代表多则四五千,少则两三千,至今已举办了18次之多。

在我看来,姓氏宗亲这种大规模国际性的恳亲活动,正是内外炎黄子孙共同信念与文化认同的结晶

今年11月中旬将要召开的「世黄」恳亲大会,再度由印尼江夏堂黄氏宗亲总会承办。按惯例该总会需编辑一本《纪念特刊》:一来向各国嘉宾介绍本国宗亲概括和风土人情,方便沟通促进宗谊,亦有助于提供商机;二来也借此机会为本国宗亲社团整理留存必要的史料。毕竟全印尼各地已先后成立了35个黄氏宗亲社团,会员人数成千上万,确实有必要做这项工作。

承蒙该会信任,委托我为执行主编负责此事,推脱不得,故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我的编写思路是,力求增加有关印尼黄氏精英人物的信息量,尽可能为参会宗亲提供较为丰富的资讯,加深大家对印尼黄氏社团的了解。除了较尽地介绍了该总会前后八任主席的事迹,还特别开设一个「宗亲之光」栏目,编写了近当代印尼黄氏精英人物的传略,

如今特刊基本完成,现选取特刊「宗亲之光」栏目之文图,稍加补充,分两期发布在此,以飨本号读者。

编著按

在印尼广袤的原野和蔚蓝的海洋之间,黄氏宗亲作为华人百家姓中一个为数众多、声名广大的群体,在此风云际会,生生不息,犹如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根植于这片富饶的土地。几百年来,黄姓杰出人士在千岛之国灿若繁星;他们以智慧与勤劳,坚韧和毅力,书写着一个个传奇故事。
印尼黄氏宗亲也和各姓氏宗亲一样,以家族为纽带,以商业为支点,开拓事业、发展贸易,将祖先精神与现实经验世代相传,在不同领域闪耀着光芒,为印尼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仅就近当代印尼黄氏宗亲各界代表人物,分门别类做一个人物简介。受知识水平、文章篇幅和手头资料所限,沧海拾贝、难免挂一漏万,敬请读者诸君谅解。
政坛精英:

黄自达:受人尊敬的律师和政治家

黄自达(Oei Tjoe Tat,1922-1996年),字廷达,印尼名字:托马斯保罗,出生于印尼中爪哇梭罗吉祥镇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祖籍中国福建晋江,系印尼第三代华裔。

童年时,黄自达在吉祥镇接受小学教育,13岁进入三宝垄的RBS深造。1940年,他考入巴达维亚的Rechts霍格学校(RHS),但因日本人占领大学校舍被迫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梭罗。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而是在社会和政治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

在印尼独立之父苏加诺的特别推荐下,黄自达参加了民主协商会议,以其对国事民事的深刻理解和风趣幽默的言辞,赢得了各方代表的赞赏,并迅速成为苏加诺重点培养的政治新星。他不仅关注印尼民生,也积极参与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行动,为抗日活动募资,致力于反殖民主义的斗争。

1940年,黄自达加入印尼民族党,投身于印尼反对荷兰殖民主义的独立斗争。在1940年至1945年的岁月中,他组织和领导了无数青年学生,勇敢地走在独立运动的前线,成为印尼青年运动的重要领袖之一。

除了在政治领域的成就,黄自达也是一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兴趣广泛,善于言传身教。1942年高中毕业后,他当选为印尼民族党青年部主席,并在印尼大学法学系深造,最终于1947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此后,他在法律界崭露头角,成为一名以正直和廉洁著称的大律师。他还积极参与中华民主党的事务,推动印尼华人的权益与地位提升。

黄自达在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顶峰。1963年,他被苏加诺总统任命为总统府秘书长,随后成为印尼国务部长,承担了包括对抗马来西亚政治斗争在内的多项重大任务,成为印尼政府内阁中的重要人物。

苏加诺总统接见国务部长黄自达。

尽管在政治风云变幻中历经波折,黄自达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众的关怀。其《黄自达回忆录》成为后世珍贵的历史记录,见证了他在印尼政坛上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6年5月26日,黄自达因病在雅加达辞世,享年74岁。他的一生不仅是为印尼民族独立和国家繁荣奋斗的缩影,也是华裔群体融入与贡献于印尼社会的典范。他的遗作《黄自达日记》、《回忆录》、《爪哇金墩黄氏谱序》等,传递了他对家族、民族和国家的深情厚谊。

黄少凡:印尼首位华人市长

黄少凡担任山口洋市长时官方发布的标准照。

黄少凡,印尼名:哈桑·卡曼(Hasan Karman)。他祖籍中国广东梅州大埔县,1962年出生于西加里曼丹山口洋市,系印尼第四代华裔,曾获印尼大学法律系学士、管理系硕士、雅加达国立大学博士学位。
2007年12月17日,黄少凡宣誓就任西加里曼丹省山口洋市市长,任期自2007年至2012年,成为印尼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市长。黄少凡是通过直选方式当选的。他击败包括原市长在内的4组候选人,脱颖而出。

黄少凡大学毕业后,曾从事过企业管理工作并开设律师事务所、还做过广播电台主持人等。他还曾经是一位歌星,会唱许多英文及中文流行歌曲。

黄少凡就任市长后,发现庆祝元宵节的活动是振兴山口洋市、发展旅游经济的一个良机,于是大力进行宣传和推广。他一方面积极向印尼中央政府申请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将山口洋市的预算用于发展农业、渔业。 
黄少凡的家族扎根印尼已经超过7代,但他还会讲客家话和中文普通话,英文也相当流利。他家里还保留着华人的文化传统。黄少凡的三个女儿也都被他送到了补习学校,学习汉语。
在黄少凡领导下,山口洋市那5年社会经济各方面事业发展迅速。因此2012年9月,黄少凡市长任期即将结束时,再次参加2012-2017年山口洋市长地方首长选举,寻求卫冕,但未能成功。卸任之后,他举家迁至雅加达,在一家大公司继续从事管理工作,同时也积极参与印尼龙狮运动联合会等有关社团的会务活动。

黄汉山:印尼首位省级行政区副首长

黄汉山,印尼名:克里斯蒂安迪·桑贾亚(Christiandy Sanjaya),祖籍中国广东潮汕,1964年出生于山口洋市,毕业于丹戎普拉大学,曾经做过多年教师工作,拥有博士学位。

他曾担任西加里曼丹省副省长两个时期,即2008-2013年和2013-2018年。

黄汉山于2007年与代表兴盛和平党(Partai DamaiSejahtera,PDS)及民主斗争党推派的达雅族省长候选人科内利,携手角逐西加里曼丹省正副首长选举,并以43.67%之高得票率成功当选。

在当选副省长之前,他是坤甸以马内利基督教职业学校校长

黄汉山与省长科内利在五年任期内,政绩受到当地人民肯定,不曾有为人诟病之贪污事件,且积极争取地方收支预算,最终以44.3%相对多数之得票率击败另外三组候选人,成功连任该省正副省长。

2017 年 8 月 15日,印尼总统佐科威在雅加达总统府向西加省副省长黄汉山授予“政要服务之星”勋章,以表彰他参与领导当地社会经济和其他领域取得发展的功绩。

值得注意的是,黄汉山不仅是印尼首位一级行政区之副首长,亦是目前唯一连任成功的华人副省长。

工商英豪:

黄仲涵:20世纪的印尼糖王

黄仲涵(‌1866-1924),‌字泰源,‌祖籍福建同安,‌是近代著名的印尼华侨企业家,‌被誉为“印尼糖王”,‌亦是20世纪初影响最大的华商之一‌。‌

黄仲涵出生于印尼中爪哇省府三宝垄市,‌幼时接受中、‌荷文教育。‌成年后,‌他开始辅佐父亲黄志信经营商行建源公司。‌凭借“一体化发展”的经营策略,‌使糖业帝国迅速壮大,‌其9家糖厂最高年产量达10多万吨,‌成功控制了荷属东印度群岛 60% 的糖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相当的份额。

据说黄仲涵在上世纪20 年代初,已经拥有 2 亿荷兰盾的财富。史料记载,当时 1 荷兰盾在印尼可以购买 20 公斤大米。当然,他还拥有黄金和许多其他证券。

‌此外,‌黄仲涵还涉足航运、‌金融、‌木薯粉厂等多个领域,‌成为当时东南亚乃至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华商之一。‌黄仲涵的商业才能和对印尼当地社会的贡献,‌使他成为印尼华侨商业史上的重要人物。

黄仲涵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以“轩辕后人”名义,为辛亥革命捐款5万荷盾,为云南蔡锷护国军捐款2.5万荷盾,获国民政府颁赠一等爱国勋章和二等勋章。

民国13年(1924年)7月6日,黄仲涵病逝于新加坡,终年59岁
黄奕住:从小剃头匠到大银行家

黄奕住,(1868—1945),福建南安人,近代 中国企业家、华侨领袖, 中南银行的创办者。 
黄奕住出生于福建南安金淘镇楼下乡。祖上世代 务农。12岁学习理发手艺,后随乡人出海,先后 到新加坡、印尼,最后移居印尼三宝垅并经营成 为糖业巨富。 
带36块银圆去新加坡当剃头匠
1885年,黄奕住身藏父母变卖祖产得来的36个银圆,带着理发工具来到新加坡,成为当地人熟 知的“剃头住”。而在随后的4年间,他从新加坡辗转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棉兰市,最后移居中 爪哇的三宝垄市。在街头巷尾设一个小摊点替码头华工理发。 
两年后,三宝垄市政府将佐哈尔广场开辟为市场,并在市场内建起摊棚,黄奕住租了一个固定 摊位,经营日用食杂及土特产。他娶了土著姑娘 蔡缰,夫妻俩起早摸黑,精心经营,取得较好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爪哇的甘蔗种植业及 制糖业继续发展。周边地区所出产的蔗糖都运往 三宝垄销售,尔后有的转售输出到欧美各国。爪 哇地区成了世界主要销售糖业的中心。
黄奕住意识到经营糖业生意有钱赚,因 此,1895年前后,他专门做糖生意。1914年 夏,“一战”爆发,尽管爪哇离战区比较远,干扰不是很大,但不少糖商仍担心欧战影响出口。 
黄奕住以过人的胆识、雄厚的本钱,乘势收购大量蔗糖。到1918年“一战”结束时,黄奕住的资产已经超过3000万盾。黄奕住(日兴行)、黄仲涵( 建源公司)、郭锦茂(锦茂栈)与张盛隆(昌隆栈)系爪哇最著名的“四大糖商”。
回国开办中南银行 
1919年,51岁的黄奕住决定回国。4月起,黄 奕住在厦门鼓浪屿定居。他带回国内到底有多少钱,没人知道。有人推测,最低数字应该在 2300万美元(约合中国白银1600至1700余万 两)。这些钱,不少被黄奕住用来捐助福建的公共事业。他曾力挺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慷慨捐 赠图书和设备。至今,厦大仍保留着“黄君奕住,慷慨捐助,有益图书,其谊可著”的纪念碑刻。
黄奕住当年在厦门鼓浪屿建造的别墅。2018年,该建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20年,黄奕住与金融界大佬商谈在上海创办 中南银行的事宜。该行创办之初,第一期缴足资 本500万元,黄奕住认股350万元,占70%的股 份,为最大股东。1921年7月5日,中南银行正式开业,总行设在上海汉口路,是当时全国最大 的侨资银行,也是当时全国发行钞票的三大银行 之一。
黄奕住还先后对新加坡华侨中学、广东岭南大学 等“倡捐巨资,累数十余万金”。之所以如此热 心教育文化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吾幼失 学,为大憾事,今于吾父吾母卯基之乡,吾身数十年经营衣食之地,晚岁游历之区,为青年学子 略盡吾情,弥吾阙憾焉。” 
1945年6月15日,黄奕住病逝于上海,终年78 岁
黄奕聪:家族打造的金光集团


黄奕聪(1921-2019),出生于中国福建泉州, 生前系印尼三大华人企业集团“金光集团”的创建人和荣誉董事长。
他从小商贩发展成印尼的食油大王、造纸大 王。2011年在印尼《亚洲全球》公布印尼富豪 排名榜中,黄奕聪以120亿美元家产成为印尼 首富,他也是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中的印尼首富。
1930年,九岁的黄奕聪跟随母亲移居印尼,与 在苏拉威西望加锡经商的父亲团聚。他曾在当地 一所中文学校接受教育,十五岁时离开学校当小 贩。1942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印尼,正在读书的黄奕聪被迫辍学。他向本地糖果、面包、饼干等 商家赊购一些食品,沿街叫卖,独立谋生。
1948年,黄奕聪开始经营椰油生意。他从进入商场起,就坚守“信、义”二字,赢得朋友的信 任,度过一个个难关。有一回乘帆船到拉耶岛收购椰油,经过两天两夜艰苦的水程返回望加锡时,被军队以低价收购,血本无归。家里能卖 的全卖了,仍不够还债。黄奕聪劝妻子把较值钱 的嫁妆拿去典当,他说:“现在拿你的,将来十倍还你。我不能对朋友失去信义,不然就会失去 一切,什么都没有了。”类似的打击后来不止一 次。
上世纪50年代初,他转行加工贸易,将收购来 的椰子,加工成椰干销往泗水、雅加达等大中城 市,经几年的努力,月售千吨,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椰干商。
1962年黄奕聪在雅加达创办经营进出口贸易的“金光公司”。1967年,印尼政府颁布了“ 华人基本法令”,动员华人积极参与经济建设, 金光集团选择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产品经营,乘 着历史赐予的机遇,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1968年,黄奕聪的金光集团和林绍良的三林集团合股筹建“比摩利”椰油炼制厂。油厂于 1970年投产后,迅速在印尼行销各地。此后几 年又陆续并购、扩建了几家油厂,占到市场份额 的60%~70%。到1983年,“比摩利”已成为 印尼最大的食用油工厂,黄奕聪也因此被称为“ 食油大王”。 
1990年,金光独家投资6亿美元,加速发展棕榈种植业和棕油加工业。
1972年,金光集团收购位于泗水近郊的一家氢氧化钠小化工厂,成立集伟化学纸业有限公司, 此后不断扩大浆纸业生产,逐渐成为金光公司主 业。到上世纪80年代末,集团纸业的收入占集团 总收入1/3以上,改变了集团食油业为主业的格局,并使印尼从一个纸张纸品90%靠进口的国家变成大量出口浆纸的国家。
1982年起,金光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业,先 在雅加达近郊与人合资购地,建设占地面积达 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80万的塞博卫星城等项目。1983年,金光集团收购印尼国际银行 (BII)大部分股权,开始涉足金融业。至此, 集团形成了制浆造纸、金融、农业及食品加工、房地产四大主导产业的格局。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奕聪退居第二线,由60年代回国深造、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长子黄志源接班,担任金光集团第二代掌舵人。
黄志源担任金光集团董事长和APP总裁后,继承父辈勤俭诚信的传统,首先在印尼本土加速了发展步伐。 
金光集团第二代掌门黄志源

1992年6月,金光集团在苏门答腊岛占碑市投资兴建龙塔浆纸厂。同年9月,在西爪哇岛塞朗和东爪哇摩约格尔多建造了发电量分别为105兆瓦和70兆瓦的发电厂,同时收购日里纸浆厂,与澳大利亚 美多利食品公司在雅加达联合投资,成立年产56万吨食油的金光美多斯麦国际农园与仪器公司。1994 年,在印尼收购阿尤哇意纸浆厂。
金光集团从创始人黄奕聪至现任董事黄志源,父子两代致富不忘回馈社会,一向倾力扶危济困,捐助教育、医疗等事业达上亿美元。
1995年,黄奕聪曾荣获印度尼西亚总统颁发的社会奉献忠诚勋章。
黄双安:不屈不挠的“森林人”
中年时代的黄双安先生

黄双安(1931-2018),出生于中国福建闽清县,6岁随父母移居印尼,从伐木工人起步,通 过艰苦创业,最终缔造了材源帝集团,成为印尼 第二大木业集团。他的企业经营还涉及渔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事业版图几乎遍及整个印尼,并在全球设立70多家子公司,旗 下9万多员工,被称为印尼的“木材大王”,为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除了商业上的成功,黄双安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和社会活动,对中国和印尼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热心捐资建造了医院病房、 学校教学楼、图书馆等,并设立了奖教奖学基 金,鼓励教育事业的发展。

黄双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扎根印尼,也 热爱中华文化,用行动表达了他一颗拳拳赤子 心,为印尼,乃至世界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黄进益: 一生拼搏的杰出华商

黄进益(1937-2018),祖籍金门,曾任印尼雅加达金门互助基金会总主席。

他出生于印尼勿里洞,17岁时只身离开勿里洞, 转赴雅加达开始创业生涯,为印尼少数杰出的华 人企业家之一。此外,虽然不是在金门土生土长 的,黄进益为金侨第二代,但他对金门乡情丝毫没有逊色于出生在金门的第一代侨民。 

2005年,黄进益回金门老家省亲,非常关注祖籍地的教育事业,先后捐资新台币2300多万元,助力金门大学开办了“黄进益休闲管理学院”。

黄进益白手起家,是一个生命力极为强盛的人, 从一无所有到亿万身家,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心血。17岁的他初中刚毕业,因为家境不好,只身离开家乡,转赴雅加达谋生。

初到雅加达,他在一家运输公司打工。两年后, 就有了创业做运输的计划,于 1965 年开办船运公司;1979 年在印尼发展木业;1986 年在马来 西亚成立木业公司;1992 年在马来西亚砂拉越成立马合板木业公司,1995 年太平洋实业控股 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

黄进益的事业涉及房地产、林区开发管理、棕榈 油、建材(碎石公司)等项目,投资遍及印尼、 马来西亚、中国大陆、香港、美国等国家与地 区,也是东南亚 SMI 企业集团及太平洋实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进益先生成就不凡,但生活俭朴,热心公益,曾获美国摩利臣大学管理学荣誉博士,2005年荣获世界杰出华人奖。

黄惠祥、黄惠忠:印尼最富有和最低调的两兄弟

印尼著名的“针记“集团(Djarum Group),是一个从卷烟行业延伸到银行业的商业帝国。掌管该集团的老板,是两位低调而神秘的华人兄弟——哥哥叫黄惠祥(印尼名字:Oei Hwie Siang),出生于1939年,弟弟叫黄惠忠(印尼名字:Robert Budi Hartono),出生于1940年。

黄氏兄弟祖籍福建晋江,在中爪哇的一个小城市出生长大。他们的父亲黄维源先生先是在一家烟草厂 当杂工,然后开始摆摊卖香烟,一直干了30多年,直到47岁买下一家濒临倒闭的卷烟厂,将其改名为“针记卷烟厂”,这个家族命运的齿轮从 此缓缓转动起来。

 1963 年,针记卷烟厂发生了一场大火,不仅摧毁了整个工厂的运营,也让父亲备受打击,当年就一病不起去世了。父亲过世后,家族的生意落在了黄惠祥、黄惠忠两兄弟身上。他们跑遍了烟厂的上下游产业链, 以让出更大利润为代价,努力稳住父亲留下的人 脉和渠道。两兄弟齐心协力,烟厂的生意终于慢慢重回正轨。
他们斥巨资从国外购进自动卷烟机,与当时业内普遍采用的手工制烟相比,产量大幅增加,成本 进一步降低。后来又为香烟安上过滤嘴,提高产 品档次,从而打开国际市场,远销美国、日本、 荷兰等地。从 1972 年的出口到 1981 年采用卷烟生产机器技术,使其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卷烟公司之一。
2024年穆斯林斋月期间,针记集团向员工发放了1300亿盾节日津贴。图为该集团传统手工丁香烟车间的一位女工兴奋地展示她领到的奖金。(印尼点滴新闻网图片)
在烟草生意稳定后,他们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将资金投注在纺织、造纸、金融、家电、棕榈种植等各行各业。两兄弟展现出了出色的商业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他们投资2.42亿美元,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市中心 建起了巨型购物商城——大印尼购物中心,占地 64万平方米,成为整个东南亚最大、最高档的购物城之一。两兄弟的另一个封神之作,是通过多次增持,拿 下了中亚银行的绝对控股权。这是他们商业生涯 中最成功的决策之一,因为仅仅两年后,该银行就超过针记烟草,成为他们最大的收入来源,并助力他们登上了印尼首富宝座。

此外,自 2008 年以来,他们在西加里曼丹拥有65,000 公顷的油棕种植园,及其他许多财产,包括 Grand Indonesia 和电子公司 Polytron 的所有权。

上述成就,使黄氏兄弟成为印尼和世界成功企业家的偶像。

当被问到企业成功的诀窍,弟弟黄惠忠坚信刻苦工作的重要性,他说:“我的兴趣爱好很简单,就是 工作,工作,再工作。”同时他也表示,做生意 诚信最重要,绝对不要破坏别人对你的信任。 

黄惠祥与黄惠忠这两个印尼首富兄弟,平常均保持低调作风,深居简出、独来独往,日常不带秘书,也没有助理,更少见什么保镖、奢侈品。 

如今,黄氏家族的第三代、黄惠忠长子黄志胜接 过了集团的接力棒。黄志胜从小除了接受雅加达当地的基础教育之 外,还接受华文教育,会说老家闽南话。他钟情于中华文化,还专门请人为自己补习中文。 

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三代”,黄志胜与一般的富家子弟完全不同,他继承着父辈低调内敛的品性,为人十分谦逊。对于家族多年被评为印尼首富这件事,黄志胜淡淡回应:“可能是他们把数据搞错了吧!是不是首富无所谓,重要的是低调做人、诚信做事,整个家族能够朝着一个方向持续努力经营。” 

“针记“集团少东家黄志胜。

坐拥富可敌国的财富,黄氏家族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他们以家族第一代创业者黄维源的名 义,成立了“黄维源家族慈善基金”,陆陆续续资助了印尼近万名贫困华裔学生,让他们有书可读。 

从祖辈摆摊卖香烟,到如今打造出享誉全球的商业王国,黄氏家族一路风风雨雨,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与繁华。他们从未有过无边的炫耀,也从未有过俯瞰众生的骄傲。他们的成功,恰恰源自于一些日常生活中最浅显、最普遍的道理:低调做人,诚信做事,努力经营,家族团结。

这正是:江夏宗亲多才俊,千帆竞渡耀南洋。

本期就此打住,我们下期接着再叙。

往期延伸阅读

葬在异国他乡的先辈和他们的后裔——总有一种传承让我们感动

风骨有香,心中有长舟,未忘历史坚守|印尼客家博物馆的兴建

一个华人家族的历史剪影|江淼成的文化传承之道

槟城行记之一:这个旅行团背后的人物轶事

槟城行记之二:东西方人为何都在这里神魂颠倒?

浅游曼谷:与国内某些城市最大的反差在哪?

丁见印尼纪事
展现印尼华人的生存状态,记录印尼华人的奋斗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