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非亲非故的关爱,像一团篝火温暖生命的寒夜

文摘   社会   2023-12-11 08:27   浙江  

最近这段时间,我在病床前陪伴母亲。

母亲今年83岁,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已经一年零四个月了。

前几天母亲比较清醒。我去了,护工问她:奶奶,你想不想儿子?母亲回答:“不想。因为儿子来啦,我又不能给他做一顿饭,他还要花钱受累。”我听了,不由百感交集。

按说母亲这个年纪,并不算太老,有很多比她年长的老人,都还健康愉快地生活着。
但是母亲不同,她一辈子不好强,所以特别不抗老,68岁那年就拄起了拐杖,75岁之后就基本上不出门了。
我和两个妹妹总劝她出去走走,多活动活动,对身体有好处。可是无论我们兄妹怎样苦口婆心,母亲就是不听,借口腿疼,哪儿也不去,大部分时间坐沙发上看电视,要不就回自己房间在床上躺着。

其实母亲的腿没什么毛病,明明能走能动,但就是不愿意动,甚至我们买了轮椅要推她出去转转,她也坚决不出门,谁说都不好使。

她这代人,年轻时候都吃过苦。

母亲的命运也不大好。她和父亲结婚20年,父亲就得癌症病故了,那时母亲才四十来岁。

后来母亲在山东找了一个后老伴,又过了20年,后老伴也去世了。‘

然后母亲就跟随大妹妹来到安徽合肥生活。

大妹妹和妹夫都很孝顺,他们待母亲很好,生活条件还算不错。我和小妹妹经常过去探望,母亲这才过了十几年的安稳日子。

2017年4月,母亲和我们兄妹三人在合肥大妹妹家所在的小区留影。

上了80岁,母亲的身体状况断崖式下降,一月不如一月。去年九月又不慎跌倒,右肩膀粉碎性骨折,从此一切靠人照料。

两个妹妹轮番侍候了一段时间,很快便精疲力尽。

我在印尼鞭长莫及,只好寄些钱回去,让她们想办法请个保姆帮忙。可是保姆看到完全失能的老人,哪怕一个月五六千块,也不情愿干这份差事。

无奈之下,妹妹提议把母亲送到养老院照顾。

一开始,我有些顾虑,这些年听到过一些传闻,说养老院如何如何,不免担心老人进去受委屈。

两个妹妹告诉我,她们认真考察过了,这家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万泉河路的振亚老年护理院居住环境和各种软硬件设施都比较好,安徽省为数不多的五星级养老机构。

养老院有一家小医院,医养结合,因为老母亲骨折,可以让她直接住养老院的病房,边治疗边护理,而且费用不吃住加上全部护理费用也五千块左右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可以负担的

刚好养老院离大妹妹家不远,也便于她经常过去探望。

两个妹妹还说,据她们悄悄观察,这家养老院的护工都是受过专业培训的,对那些失能老人相当耐心细致,其实比自家儿女照顾得更好。

听两个妹妹这样一说,我稍稍放下心来。

后来我每次回国,都来合肥振亚养老院看望母亲,发现妹妹所言确是事实。

这家老年护理院给人的感觉,有点像一间中等规模的宾馆,楼外花园整齐美观,室内厅堂和房间窗明几净,各种适合老人居住的生活、娱乐和康复设施一应俱全

健康老人们都住在二楼、三楼,有专用电梯上下。

病房则设在一楼前面的走廊两侧,用来护理患病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临终关怀医院

据院长姜文学医生介绍,因为有些家属临终关怀”这个词比较忌讳毕竟“临终”暗示着生命即将离去,会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心理压力。后来院方就改名为“人文关怀”中心

其实大家也明白,不管用什么名称,都是通过“安宁疗护”,缓解终末期患者和高龄失能老人的症状负担,减轻他们的痛苦,最大限度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家属感到一丝安慰。

母亲所在病区,在走廊尽头的那扇大门里面,病房和一个大厅卧床不起的老奶奶大的96岁,其他几位分别是88到90岁,母亲83岁,她们年纪都不症状算是严重的

小陈和欧香两位中年女护工,负责照顾这六位老人。她们也睡在病房里,早上5点半,她们就会起来,分别为每位老人更换尿不湿,处理大小便,擦洗身体,洗脸梳头,然后一 一喂水喂饭。

上午九点,再喂一次医院配制的营养餐。天气好的时候,还会轮流把几位老人抱上轮椅,推她们到院子里面晒晒太阳,再集中在大厅里,陪老人说话,或者大声讲几段笑话,逗老人们开心。

中饭喂过,侍候老人们睡下,下午四点半再用热水为每个老人泡脚。一直要忙到晚上八点过后,才和老人们一起入睡。除了完成这些规定项目之外,24小时哪个老人有事叫她们,也会随叫随到,悉心照料。

小陈香都是这家养老院的老员工,小陈做了6年,香做了9年。她们的家在外地农村,节假日也不休息,除非家里有事才回去两三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如此。

她们每月的工资就是四千多块,不算高,但比起在农村,还是一笔稳定的收入。我说,真难为你们了!小陈说,不怕的,我们干的就是这份工作。

母亲住进养老院头两个月,因为伙食不错,护工照顾也周到,她的气色精神都挺好,骨折的右肩也长好了,每天都能坐起来,甚至能稍微走几步,只是右手还不能动。

可惜去年年底和所有人一样感染新冠,差点死去,经过抢救又活过来,于是再度卧床不起直到现在。

有一段时间,母亲神志出现问题,紧咬牙关,不吃不喝,我们只好请医生给她输营养液维持。那些日子,我从印尼赶回来,每天去病房守候,但也束手无策。

母亲有时会说胡话,护工小陈喂她东西,好言相劝,说:奶奶,你吃一点吧!

她就瞪着眼大叫:这饭里有毒,她要害我!

我在一旁赶紧替母亲给小陈赔不是。

小陈笑笑:没关系的,大哥,我们护理奶奶,知道老人家容易出现幻觉,她骂我,我肯定不会计较。

我由衷对护工小陈和她的同伴满怀感激,同时也对收留母亲和这些老人的振亚养老院产生敬意。

“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

这是振亚养老院的服务理念。

在我看来,确实做到了。

在老龄化浪潮开始席卷我们每一个家庭的今天,他们正从事着最艰巨也最温暖人心的事业!

我扪心自问,母亲生我养我,看到老人变成这样,我自然和天下的儿女一样——心疼、无奈、疲惫、不舍……种种复杂的感受,就像是一块铁,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但是如果叫我像护工小陈这样服侍她,我能做到吗?——可能不行,至少做不到这么耐心。

小陈她们为什么会对老人们这么尽心尽力?

除了爱岗敬业,还有什么精神?

她和欧香为我讲述了养老院姜院长多年义务赡养一位高龄老人的故事。

姜文学家养老院创始人

他早年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在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担任内科医生。30多岁时,由于一次意外使他腿部受伤,7年的拄拐和几年的轮椅生活,并没有让他放弃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安徽中医药大学自谋职业。凭借扎实的医学功底,他开设了个体门诊,有了一点积蓄。

2005年,姜文学意识到中国不久将会进入老龄化社会,于是一个创办养老院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步成形。因为他有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又有知名医院的从医经验,就在养老院开创了医养结合的模式。

小陈说,就在姜院长创办养老院那年,合肥有一位93岁的高彩侠老人,儿子已经去世,孙子又远在千里之外。姜院长得知老奶奶无人照顾,就毫不犹豫地把老人接到养老院免费赡养。

长和我们工作人员都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精心照料高奶奶的生活,每年过春节,长都会亲自为老人买新衣服。”

高奶奶虽然高龄,但是身子骨硬朗,行动自如,在养老院丰衣足食,有人侍候,天天和老年伙伴打麻将,过得开开心心,无忧无虑。到如今18年过去,老寿星已经111岁了,依然健在。

图为2021年春节,姜文学院长向时年109岁的高彩侠老奶奶(右)和振亚养老院的另一位108岁的老寿星陈芳老人拜年。(图片来源:搜狐网)

欧香曾经照顾过老寿星几年,对高奶奶情况比较了解。她说,老妈妈直到今年夏天之前,都还能自己走路去棋牌室打麻将,就是7月份感冒了一下,就变得不能行走,要躺在床上了。“但是只要老奶奶还有一口气,我们姜院长都会好好待她。”

小陈和欧香和我说,你看我们院长和高奶奶非亲非故,一分钱不收,都对老人家那么有爱心!我们更要把自己负责的老人照顾好,这是我们的工作,也是积德行善。因为谁都有老了不能动的时候,将心比心,我们应该这么做。

将心比心,我们应该这么做

这真是一句朴素的,美丽的语言!


丁见印尼纪事
展现印尼华人的生存状态,记录印尼华人的奋斗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