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之相比差了什么?说说他这个级别成功者的共同特质

文摘   心灵鸡汤   2023-11-12 22:14   福建  

这些年,我在印尼写了几十位华社人物的传记和长篇报道。

这些人的身份特征有所不同,有的侧重于社团公益,有的毕生追求文化教育,有的则致力于大众体育,有的醉心于弘扬宗教,还有人专注于公关社交……

但他们无一例外,基本上都是商界精英,在工商领域各自占有一席之地。

印尼是个“非典型的商业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有钱人很容易拥有帝王般的享受,普通人则过得相当煎熬。

印尼是市场经济占主体的国家,自然与公有制占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比如中国,大部分资源都由政府主导控制和分配,公民一般上享有国家体制的呵护——义务基础教育、公费医疗、单位退休金等等。

而印尼的社会保障体系远未健全,当然更比不上欧美澳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通人拥有较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即使失业了也不至于饿肚子。

在印尼,除了政府公务员和军警官员有些微不足道的养老金,所有企业员工离职或退休,就是按工作年限一次性发放几万元遣散费,花完拉倒。而普通老百姓所有生活的基本条件:衣食住行,水电气,医疗,教育等都必须依附于商业运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钱万万不能。

印尼网站鼓励富人救济穷人的图片。图中文字的意思是:
不要等到我们富有才施舍……
先施舍,然后相信上帝会丰富我们。

对于历史上属于外来者少数族群的华人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从古到今,华人要想在这里丰衣足食,出人头地,必须加倍努力,拼命赚钱,这也催生了一大批市场好汉、工商英豪。

除此之外,身为一个华人,你在印尼,如果要在任何一个公众领域有所成就,小到满足个人兴趣爱好,大到实现情怀梦想,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带头出钱出力,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这也是我写作的对象,为什么绝大部分都是老板和企业家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从过去到未来,无论是在印尼还是在中国,企业家都是全社会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正如有人对此做的论述:

“稀缺资源就是大熊猫、丹顶鹤这样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可以带动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发展。毫无疑问,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最本源的创造价值的源动力,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战略性人力资本,也是整个社会财富的真正的创造者和重构者。”

在印尼,华人创办管理的公司百分之百都是民营企业。他们是印尼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图为2022年8月17日,印尼华裔总会领导人和工作人员在总部办公大楼前,为庆祝印尼独立77周年国庆日举行升旗仪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绝大部分加入印尼籍的华人已经成为印尼公民,被视为印尼民族的一部分。他们们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印尼就是他们的祖国,中国只是华人有血缘关系的祖籍国。

在中国,早在若干年前,就有人用“四五六七八九”这样一组数字,来说明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社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营经济用40%的资源,为国家创造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80%的就业岗位以及90%的新增就业岗位。”

相信印尼私人企业在国家经济所占的上述比重只会更大。

不能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敢为人先、贡献卓著的工商群体,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为此,我们实在有理由向他们脱帽致敬!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些社会公认为优秀的人,究竟为什么可以那么成功呢?

作为一个写作者,长期以来,我也在观察分析这个问题:

那些老板看上去并没有三头六臂,所谓文化学识水平也未见得很高,平时吃喝玩乐一样不少,怎么就比我厉害百倍千倍呢?

通过深入接触,我发现这些成功人士身上都有着以下共同特质:

一是理想雄心勃勃,二是做事兴致勃勃。

他们在追求的路上永不满足,不会“小富即安”,更不会“畏难求安”;专心而又专注,持之以恒。诸如此类,莫不如此。

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坚持和忍耐,意志力超强,不会被挫折和失败打垮,真的就这么简单。

1987年,风华正茂的丘昌仁(右二)和侄儿丘正义(左二)等创业伙伴在印尼种植园。

说真的,任何事业任何行业,在行进过程中,都一定和必然会经历各种波折,有的是小灾小祸,抗得过去,有的是大劫大难,无力回天。可无论大小,他们都会一次又一次奋力从泥潭中爬起来,并且能在每次失败中,吸取知识和经验,得以成长与进步。

其实在笔者这样的普通人中,也不乏聪明能干之辈,但就是缺乏了那一份霸气的魄力和胆色,就注定了这一辈子,最多只能成为一个专业精英,富贵闻达都不可能,除非天上掉馅饼,刚好砸到你头上。

换句话说:一个人想要成大事,要么能忍人所不能忍,要么能做人所不能做。能把自己一时的情绪放下,理性地处理问题,百折不挠,这才是一种很宝贵的品质。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印尼遭受的打击最为惨重,印尼盾兑美元汇率断崖式下跌狂贬7倍,国家几乎破产,社会发生动乱,数不清的工商户关门倒闭,那些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或资不抵债破产,或老板赖账跑路,甚至有人寻短见跳楼。

当时,丘昌仁的国际土产生意已经做的很大了。可想而知,他也遇到了泰山压顶的危难。

“哎呀!印尼币一下子贬值那么多,暴乱造成出口业大受影响,央行紧缩银根,一些私人银行被政府金融当局接管。我的企业也面临资金流中断,债台高筑的困境,弄到整夜不能入睡。可以说,那是我一生中最煎熬的日子……”

雅加达5月爆发骚乱,许多华人被迫离开印尼,前往他国避难。丘昌仁夫妇也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去了马来西亚槟城,当地华人同胞的热情相助,给他们很大的慰籍。正所谓患难见真情,丘昌仁为此满怀感激,终生难忘。

但是,丘昌仁并未绝望,也从未对印尼失去信心。在他看来:

国家和个人遇到这种危机,并不全都是困境,而是危难过后还有机会。

几个月后,印尼局势恢复平静,丘昌仁立即返回雅加达,处理公司债务,调整经营方向,重整旗鼓。

关键时刻,他在商界多年积累的良好信誉发挥了作用,好几家银行看好他的品行能力,纷纷伸出援手,助其盘活资金,很快东山再起。

彼时印尼实行民主改革,政府控制的领域重新洗牌,过去形成的垄断格局出现松动。丘昌仁等一批挺过金融风暴的工商人物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一跃而起,弯道超车,终于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九十年代的丘昌仁(左一),在他企业的泗水分公司陪同印尼政府部长等官员视察其大豆加工基地。

说到做事专注。在丘氏FKS集团分别负责有关业务的几个侄儿,都对这位四叔的管理风格印象深刻。

比方说他布置了一项工作,或者我们向他报告了一些数据,有时候他认为没有及时落实,或者我们汇报的有一些偏差,就算在凌晨两点,他也要打电话过来,一定要搞清楚才行。叔叔作为集团大家长,做事情这样紧盯不放,我们谁也不能懈怠,不敢掉轻心。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美国有一篇《企业家宣言》,其中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勇气,与前文所说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妨用双语抄录如下:

我不要选择做一个普通人。

It is my right to be uncommon—if I can.

如果我可以,我有权成为杰出的人。

I seek opportunity—not security.

我寻求机会,不寻求安稳。

I do not wish to be a kept citizen,

我不想成为一位有保障的国民,

humbled and dulled by having the state look after me.

孱弱而沉闷的安享着国家的照顾。

I want to take the calculated risk,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to dream and to build,

我要梦想,我要创造。

to fail and to succeed.

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I refuse to barter incentive for a dole;

我渴望奖励,拒绝施舍。

I prefer the challenges of life to the guaranteed existence;

我宁要充满挑战的人生,也不要万无一失的活着;

the thrill of fulfillment to the stale calm of Utopia.

宁要心满意足的颤抖,也不要萎靡虚空的平静。

I will not trade my freedom for beneficence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换取恩惠。

nor my dignity for a handout.

也不会拿我的崇高换取救济。

I will never cower before any master

我绝不在任何权威面前发抖,

nor bend to any threat.

也绝不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It is my heritage to stand erect, proud, and unafraid;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

to think and act for myself;

我要自由地思考和行动。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my creations;

我要纵情于我创造的价值。

and to face the world boldly

终有一天,我会面带自豪,

and say:

向世界宣告:

"This, with God's help, I have done."

“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做到了!”

是的。对于这本传记的主人公丘昌仁先生而言,他百分之百地做到了!

一句谚语这样形容成功者的特质“成功者不是从不失败,而是从不轻易放弃。

除此以外,他的壮丽人生当然也少不了那些可遇不可求的幸运密码。

那么,丘先生被命运眷顾幸运密码是什么呢?

且听下回分解。

丘昌仁系列往期延伸阅读:

印尼人“舌尖上”的福克斯集团——说说这个华人打造的商业版图

马辰故事|南加里曼丹省府抚今追昔之见闻录

巴刹“练摊”以及那个年代那些歌|一位印尼华商巨头的过往

60年前,印尼左派华校原来这样教学|楠榜新中的火红岁月

苏岛楠榜——记得曾经年少时|丘昌仁传(卷三上)


丁见印尼纪事
展现印尼华人的生存状态,记录印尼华人的奋斗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