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网络:散点石沉大海,网络涌现智慧

文摘   2024-11-05 10:11   广东  

▲ 音乐醉耳,思维醉心。

建立你的思维模型框架,判断世界。

若愚这厮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所以他不需要一般性的观念,不需要规律/模型。但人不是全知全能的,需要依靠解释体系/规律/模型/认知结构来压缩复杂的现实世界获得一个比较精确的认知。

查理·芒格说:

我的普世智慧是一系列思维模型,它们像网格一样帮助我解决关键的商业问题。

说到记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艾宾浩斯曲线、Anki重复。雕虫小技罢了,短期有效,长期看吃力不讨好。
当年背记的10000单词,现在还剩多少?只是散点本来就记不住用不上,重要的是编织网络,知识的来龙去脉、相互联结,知识与体验、实物、实践的链接。
散点石沉大海,网络涌现智慧。
《思考如何超越思考》中说:“我们的大脑就像喜鹊一样,善于利用周围的材料去创造新事物,并将所得的零散物品编织进自己的思路。”
结合决策狮学习营一位伙伴的总结,分享下,当思维模型联系成思维模型框架后,其在支持思考决策与学习方面具体高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笑来说:概念清晰且概念之间关联准确,决定一个人聪明的程度。
上面的文章中,

李笑来说:

清晰且正确的概念是一切思考的基础。而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几乎可以凝练这两个条件:有没有足够多清晰、准确、正确的概念、概念之间有没有清晰、准确、正确的联系。换句话说,概念清晰且概念之间关联准确,决定一个人的聪明的程度。

蒙田说:

一个构造得宜的头脑,胜过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

构造得宜的头脑,不是堆叠大量互不相连的事实或概念,而是概念互联互通
概念之间的联系可能比概念本身更为重要(而且更难以表达)。在某个领域有知识,意味着理解该领域内重要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强大知识”并不包含一种知识,而是掌握如何将不同的知识通过语义的波动和交织结合起来和变化。
知识的总体不仅仅在于每一条知识本身,还在于各条知识之间的联系
世界是整体的,现实的问题是整体的。构造得宜的头脑面对真实、整体的问题,可以迅速组织跨学科的概念之网,形成有效的认知模型,定位重点,条分缕析,高效判断解决问题。
框架学习法是一种专家式的思维模型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多元思维模型框架展现出高度组织化、深度互联且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让你成为“思维模型应用专家”,具体的领先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度感知与模式识别

专家视觉

专家具备敏锐的问题洞察力,能够快速识别并聚焦于问题的关键特征、微妙线索和潜在模式,这些往往是新手容易忽略的细节。他们能从看似无关的信息中捕捉到重要关联,揭示问题的本质。

史蒂夫·乔布斯

创新就是把各种事物整合到一起。当你问有创意的人是怎么创新的,他们或许会有点尴尬。因为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些联系,然后总能看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再整合形成新的东西。这就是创新。

结构化观察

面对复杂情境或数据,专家能够进行深度解析和结构化解读,识别问题的组成要素、因果链条以及潜在的影响因素他们擅长将纷繁复杂的表象归纳为简洁明了的结构模型,从而对问题进行系统性理解。

硅谷王川

很多时候,决定事物本质特征的,在于抽象出来的底层结构。这种底层结构的思维模型,往往可从别的领域里获得启发并借鉴。但过早过于狭隘的专业化,容易使人的注意力被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细节特征所占用,无法迅速识别关键性的底层结构,长期无法突破。和同专业的人长期厮混,很难在思维模型上有突破。

2. 广泛且深入的内容知识

知识丰富度

专家在其专业领域积累了广泛且深入的知识,不仅包括基础知识、核心理论、行业标准等基础框架,还涵盖前沿研究成果、新兴趋势、最佳实践案例等高阶知识。他们的知识储备覆盖了领域内的各个细分方向,确保对问题的全方位理解。

史蒂夫·乔布斯

“(聪明意味着)很大程度上是能够缩小范围的能力,就像你在一个城市,你可以从80层楼高的地方俯瞰整个城市,当其他人试图通过查阅呆逼的小地图找出从A点到B点的方法时,你可以看到一个整体分布的走向。”


乔布斯巧妙地指出,聪明人经常建立对他们来说似乎很明显,但对其他人来说令人困惑的关联——仅仅是因为他们已经发展了“缩小”的技能,以便更好地了解全局。

聪明人拥有鸟瞰的能力,这算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但它引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你如何发展出这种鸟瞰的能力?

乔布斯接着说,“答案是成为一个知识的杂食者,以独特和意想不到的方式探索世界。”,“你不能只限于拥有和其他人相同的阅历,否则你建立的外界联系都将是同一水平,你就不会有所创新。

知识关联性

专家的知识并非孤立的点状积累,而是通过深层次的逻辑、原理、法则以及理论框架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紧密交织、高度互联的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使得专家能够迅速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和创新组合。
随着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我们的框架将会变得越来越有内容,越来越丰满。而我们对思维模型的应用,也会越来越熟练。

《成长的边界》中说

当某种知识的结构已经足够灵活,可以将其有效应用到新领域或者前所未有的新场景时,这种情形就叫作“远迁移”

这种思维方式之所以略显困难,正是因为知识迁移的范围限制。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广泛地思考,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充分利用这种模式。

3. 条件化知识

情境适应

专家能够根据具体情境调整知识的应用方式,理解知识在不同环境、条件、约束下的适用性、局限性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他们懂得何时应遵循通用原则,何时需进行个性化调整,以确保知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查理·芒格

你要知道知识的边界,给你带来麻烦的不是坏主意,而是好主意。你也许会说:“那不可能。那是相互矛盾的。”他(格雷厄姆)想说的是,如果一件事情是个坏主意,你不会做过头。但如果一件事情是个好主意,蕴含着重要的真理,那你就没办法忽略了。然后你就很容易做过头。所以呢,如果你把它们做过头了,那些好主意是让你遭受可怕后果的好方法。

决策优化

在解决问题时,专家能够结合情境信息,精准判断何时采用何种知识、如何调整知识的应用参数,以实现问题解决策略的最优化。他们能够预见并规避潜在风险,制定出兼顾短期效果与长期影响的决策方案。

硅谷王川

“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愿景”是一个层层嵌套,永无止境的结构;所以没有必要对任何短期博弈的场景念念不忘,耿耿于怀。你在某个层面的博弈没有优势,但总可以选择另一个更高的层面里胜出。

4. 高效的知识检索

快速提取

专家能够在短时间内从记忆中精确调取所需知识,无需过多精力消耗。他们具备高效的知识检索能力,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迅速激活相关知识模块,为问题解决提供即时支持。
框架最主要的意义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能实现什么。框架赋予我们力量,因为它使我们得以保持专注。框架运作得当时,可以突显事物的本质,而令我们忽略其余方面。这是框架的特征,而非程序员所说的缺陷。框架就像巨大而高效的认知捷径,勾画出相应的思维空间以便我们做出决定。它使我们能更快速有效地做出选择。它也简化、强化并放大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从而指导我们的行动。

《查理·芒格的原则》中说

当比尔·盖茨说“查理·芒格确实是我遇到的最博学的思想家”时,巴菲特补充道,芒格有世界上最厉害的30秒思维。他一下子就能从A蹦到Z。甚至你的话还没有讲完,他就看清了所有的本质”

知识索引

高度发达且综合的理解网络可能被视为专家的标志。专家的知识体系内部有着清晰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索引系统。他们通过分类、标签、层级等方式对知识进行有序管理,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信息,减少搜索成本。

硅谷王川说:

不管在什么行业,如果做到了高效地搜寻和存储海量的数据,你可能就已经成功了90%。


如果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自身记忆的失真度,并指数级增加记忆的存储空间,读取速度等等,这就可以朝向超人发展了:)

丹尼尔·卡尼曼

“我们在记忆列表信息方面非常差,但很擅长记忆路径。如果在路径上安排了列表,你就会记住这些列表里的内容。


“智力不仅仅是推理能力,还包括从记忆中找到相关信息并在需要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5. 问题解决策略的整合

问题图式

专家将知识以问题图式的形式组织,这种图式包含了问题定义、解题策略、验证方法、应急计划等一系列程序性知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框架。问题图式使得专家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迅速识别其与已有经验的相似性,从而调用相应的知识模块和策略集。
概念图提供的视觉提示可能比使用清单更加动态和综合。

《最小阻力之路》

若能把你想创造的东西构思成画面,这对你有很大的好处。首先,当你把创造构想变成画面时,你就能同时将大量资讯融入画面中。这就像中国的那一句俗谚:“百闻不如一见。”很多难以用文字描述的信息,都可以靠画面来传达。你可以清楚看出结构中各种不同要素的关系。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画面,但创造物的一切,包括形状、轮廓、设计、功能、印象、感觉还有鲜活度等,都能被呈现出来,变得具体而微。


用画面思考的能力奇妙无比,它让你能够从知识着手,而非从臆测开始。这是为什么许多专业创造者通常都如此有自信的理由。即便是最没安全感的艺术家,对于自己的视觉画面也都非常有自信。


你应该学着把想要的东西化为画面,这也许需要练习。当你开始试着用画面来构思时,你将能够厘清你自己想要的成果是什么。

用想象的方式,从各个角度来检视你想要的成果。试着添加新的元素,试着把某些元素删掉。从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等角度远观或近观它。在你练习改变观察角度的过程中,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想要创造的东西。有时候你会感到诧异,大部分时候则不会,但你总是能够更了解自己的概念。

即时解决方案

面对问题时,专家不仅能迅速识别问题的本质,还能同步构建可能的解决方案框架。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多种候选方案,并评估其优劣,选择最为合适的一种进行实施。这种即时解决方案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专家应对复杂问题的效率。

《涌现》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那些经过仔细调整并适合所探讨问题的结构。


在合适的框架中可以直接进行的研究,在不合适的框架中就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一个简单的例子,普通的算术运算,比如乘法和除法,在使用罗马数字的框架中变得难以实现。但是,罗马数字系统增加了0的概念后,在形式上和我们日常使用的数字系统是等价的,而在后者中乘法和除法却很容易实现。一旦保证框架具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形式上的等价就成为次要的问题。


我们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框架,使得对重要内容的研究易于被定义和理解。

6. 知识的动态更新

持续学习

专家始终保持对领域最新进展的高度关注,主动追踪学术期刊、专业会议、行业报告等信息源,及时更新既有知识,将新知与旧识有机融合,确保知识体系的前沿性和竞争力。

比尔·盖茨说 

如果你读的够多,内容之间会有相似之处,读书就会很容易,因为新内容会跟之前的内容很相似。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使你更容易记住,因为这个跟那个有大同小异。


如果你有一个很大的框架,你就可以往里面填充很多东西,如果你想了解科学,去读科学家的历史和他们的故事,又是用什么样的工具帮助他们进步,这样你就会有一个时间线和地图,去了解科学的各个分支,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所以不断的积累知识帮助人们更容易丰富知识。不会像有些人第一次提到罗马,一开始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但是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扩展,所有知识都能找到对应的地方。所以当你发现这个知识点属于这里时会很有趣,这跟我之前知道的东西是否不一样,我最好查一查弄清楚,你知道当你读到一些和你以前认知不同的知识很烦人。

如果你拿个象棋盘摆上棋子,让一个下象棋的人记住他可做不到,因为关于象棋位置的一切都是有逻辑的,所以你给棋手们看一个毫无逻辑的棋盘,你永远没办法让他们记住,他们的理解系统无法记住这些东西。

反思与修正:

专家善于从实践中反思,对现有知识进行批判性审视,及时修正错误观念或补充遗漏信息。他们通过反思个人经验、团队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不断提升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吉姆·柯林斯说: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互动过程,先得出一些观点,再用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然后修改原有的观点,构建一个理念框架,看它能够承载住事实的重量,一直到所有的观点都能融合汇集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理念框架

综上所述,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结构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知识的深度、组织性、情境适应性、检索效率、问题解决策略的整合以及知识更新能力等方面。
专家的知识结构(多元思维模型框架)是一种高度有序、深度互联且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知识网络,而新手的知识结构则表现为碎片化、表层化、情境依赖性强且缺乏有效组织的特点。
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习、记忆、推理及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效能。

-END-

推荐阅读:

思维模型框架
🦁学思维模型,就用决策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