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内容

文摘   体育   2024-10-11 16:08   山东  

一、功能性训练的理论依据

1、人体运动链(kinematic chain)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Gary Cook提出了人体运动链理论,人体借助关节使若干环节(链条)按特定顺序连接起来,“链条”通过对参与人体运动的肌肉与关节的关联和功能整合控制人体运动姿态及发力路径,认为运动损伤源于协调性差、肌肉紧张、运动链存在薄弱环节(弱链)及代偿性动作、动作不稳定与不对称;人体通过动量在各个链条间传递实现各环节功能的整合。竞技体育动作绝大多数由一个完整的运动链结构构成,需要在最短的时间作用最大的力量,如速度、爆发力。功能性训练强调练习者的动作训练模式规范与幅度完整,以近似专项速度的负荷强度完成动作练习,其训练目标是提高爆发耐力与爆发力,达到比赛要求,在机体动态稳定情况下快速完成动作。

2、人体“动作模式”概念

动作特指人体在自身动力作用下身体改变姿势与运动轨迹所产生的肢体移动。运动是指在一组或一个身体环节之内可达到的柔韧性范围。正常的动作不一定是合理的动作,动作需要控制及训练,如平衡性、稳定性、姿势控制、感知、协调等。人类在自然与社会的漫长进化历程中,逐步形成了由蹲、踏、跨、弓箭步、伸、举及躯干前后倾旋转7个基本动作模式构成的人体肢体活动及运动动作,其中竞技体育专项技术动作多数由以上基本动作按照特定时间时序与空间位置排列组合构成。美国AP训练团队创始人Mark Verstegen持"竞技体育的本质是动作模式,动作模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下,关节、肌肉及筋膜等组织系统对预先存储在大脑中的相应动作程序执行的过程"的观点,其中运动链、核心柱及神经肌肉系统是构成人体运动动作模式及专项技术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动作训练是一个训练内容与手段丰富、训练计划与过程清晰、目的与结构明确、有序发展的开放系统,能够显著提高运动员的反射调节能力与本体感觉,规范基本动作模式,突破动作技能训练屏障,尤其在提高动作绩效和功率,完善动作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3、人体竞技能力功能性训练结构模型

人体竞技能力功能性训练结构模型由一般、专项、身体基本运动功能训练3个层次相互依存及关联递进构成,包括:1)专项运动功能训练,强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符合项目及比赛的要求,依赖运动“功率”(力量×速度)来体现,竞技体育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核心价值,即在特定负荷下以最快的速度来完成动作及比赛目标。不同运动项目其训练要求不同,某项目中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对于其它运动项目可能事倍功半。2)一般运动功能训练,要求运动员全面具备竞技体育所需要的速度、灵敏、爆发力、反应、力量等素质。与大多数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要求一致,比如冲刺、纵跳、动态平衡、变向等,专项化特点模糊及淡化。3)身体基本运动功能训练,强调运动员具备高质量的身体基本运动功能,如上下肢与核心区域的稳定性、关节柔韧性、基本动作模式等。其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运动员的训练都是一致的,尤其是对从事竞技运动的运动员更需要建立起良好的身体柔韧性、稳定性和高质量的动作模式。

二、功能性训练的基本内容

功能性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功能性运动测试、功能动作训练、物理治疗。其训练方法有稳定训练、平衡训练、本体感觉训练、核心柱训练、增阻训练、悬吊训练、振动训练、超等长训练、能量再生训练等。

1、功能性运动测试

功能性运动测试(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又称功能性运动筛查。其最初的研究目的是为人体运动模式(涉及预防损伤与功能的表现性)的统计分析收集客观数据 。1995年Gray cook和Lee Burton依据其以往运动及相应的临床治疗(功能性康复)经验,适时地提出了功能性运动测试 。即以解剖学与生理学为理论导向,采用动作特征量化的测试方法反映人体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功能性运动测试包括7个基本测试动作(深蹲、过步跨栏、直线弓步走、肩部柔韧、支腿抬膝、俯卧躯干稳定性、旋转稳定性),其中俯卧躯干稳定性、肩部柔韧与旋转稳定性动作还各附带有一个疼痛排除动作。研究发现:FMS丰富了人体动作完成质量的测试内容,兼具低成本与易操作、较高的信效度;其预测的效度受项目特征 、损伤定义、年龄 、身高体重及日常运动参与程度的影响,信度受样本量、测试者的经验及测试者数量等因素制约;尚未发现相关实证研究证明其与运动能力间存在相关因果关系,功能性训练难以替代传统训练在发展体能水平中的主体作用。

2、功能动作训练

功能动作训练是在对人体基本动作模式进行测试、诊断和纠正的前提下,利用专门设计的动作练习方法,以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高运动水平及动作效率为目的。包括7个部分:支柱准备、动作准备、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技能训练、力量与爆发力训练、能量系统发展、恢复再生(见表1)。

3、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属康复医学范畴,其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是通过检查骨、关节、肌肉及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借助手法放松、理疗、动作疗法等改善运动员的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加快运动员康复进程及重返训练和比赛。鉴于其在提高伤后康复速度及预防损伤方面的功用,AP专家将物理治疗的方法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功能性训练的组成部分。主要方法:通过放松强侧肌肉收缩、加强弱侧肌肉力量,从而恢复机体合理的平衡状态与关节位置;通过动作控制训练,建立规范的神经肌肉支配模式,提高动作的精确性和效率;通过训练前后的预防性损伤练习或再生恢复性训练(筋膜放松、软组织放松),缓解肌肉紧张对关节造成的损伤,预防运动损伤频繁发生。

参考文献:
[1] 袁守龙. 北京奥运会周期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趋势[J]. 体育科研,2011,32(4):5-11.
[2] 杨时. 功能性训练在体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2012,33(4):85-88.
[3] 邓运龙. 正确认识和把握功能训练需借鉴临床思维方法[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10(1):27-28.

生物运动链
介绍运动机理,分享健身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