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和2000年出版的《体育词典》均指出:“体能”是体质的一部分,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一词包含两层含义,即运动素质(基本素质)与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概括起来,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柔韧、平衡等要素;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走、跑、跳、爬、投、攀登、翻越、举起重物等能力。王保成认为:体能包括人的有形体能和无形体能,前者指身体能力, 后者指心智能力。杨世勇提出: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最重要的要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田麦久,袁运平等将体能界定为机体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经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各项活动中承受负荷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体能水平是由机体形态结构,系统器官的机能水平,能量的物质储备与基础代谢水平及外界环境等条件决定,同样认为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核心。
我国学者吕万刚教授将体能分为竞技体能和健康体能两大类。其中竞技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动作模式和运动能力;健康体能亦称体适能,是指人体具备充沛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惫,同时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的乐趣,以及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中国香港学者钱伯光博士和CJ Caspersen等将体能分为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体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sports-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德国人将体能称为工作能力,法国人称之为身体适性,日本人称之为体力,中国香港地区与中国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将之翻译为“体适能”。
在训练学中,体能作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从广义上讲,体能是人体为适应环境和运动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体能由外在身体形态、内在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三要素组成。身体形态是人自然生长发育后所形成的个性化外部表现,是从事某一种体育运动的外在条件,是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的载体,是体能的外在基础;身体机能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功能成长的结果, 运动员长时间从事某项运动训练将会不同程度对身体机能产生影响,是体能的内在的基础;运动素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运动员参与各项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 耐力、速度、柔韧等基本运动能力,以及灵敏、协调、平衡等复合运动素质,是体能的综合外在表现。再者,体能三大要素又各自蕴涵着不同的具体指标,这些具体指标反映着运动员某一方面的状态水平,其整体的有机综合则完整地构成了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反映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包括长度、宽度、围度、充实度等外部形态特征和心脏大小、肌肉横截面等内部形态特征,受其遗传影响较大;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包括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完成动作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从狭义上讲,体能指运动员完成比赛和训练所需要的运动能力,特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素质水平,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基本素质,还包括灵敏、协调、平衡等复合素质。
图1 体能构成要素图
图2 体能的构成
综上所述,虽然众专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体能的概念和结构进行了界定,但笔者认为:上述专家对体能的基本认识是一致的,其共性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是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的综合体现;2)体能包括竞技体能和健康体能两大类;3)在训练学中,从广义上看,竞技体能结构主要涵盖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等三方面;从狭义上看:竞技体能主要是指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即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素质水平,包括基本运动素质和复合运动素质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