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今年的主题为“重视肺癌早筛,规范肺结节诊疗”。这一主题强调了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并倡导规范肺结节的诊疗流程,充分利用胸部CT筛查普及的窗口来提升肺癌的防治效果。
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癌症,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胸科肿瘤,长期以来,肺癌一直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癌种。研究表明,对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以有效提高人群肺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作为治疗胸部肿瘤专家,近年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方文涛教授在早期肺癌的精准治疗、局部进展期肺癌的策略优化及新治疗手段的组合应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真正实现了以疾病为目标,为患者撑起一把“生命保护伞”。
近年,因肺结节来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这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胸外科主任方文涛教授在出诊中发现的趋势。面对这种趋势,方文涛教授的态度是:不要紧,再等一等。
肺结节并不可怕,尤其是患者在第一次CT中发现肺结节,并且没有进行标准跟踪随访或者抗炎治疗的小结节。方文涛教授解释道:“我们的理念是要避免肺部小结节的‘过度治疗’,大部分首次发现的患者可能是良性结节,而大多数纯磨玻璃结节(GGO)恶性程度很低,进展慢,治疗窗口期长。”
肺病起病隐匿,患者很难通过早期的症状有所辨别,而随着CT等早期筛查工具在体检中的普及,医生能够通过检查报告将肺癌患者进行三个阶段的分类:
第一阶段是早期肺癌患者,这部分患者经过微创手术等规范治疗,大部分能够实现“临床治愈”;
第二阶段是局部进展期肺癌患者,这部分患者主要是通过全面精确的治疗前分期和基于肿瘤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精准术前诱导来治疗;
第三阶段是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这部分在以往被认为是“不可切”的肿瘤患者,现通过免疫、靶向治疗已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优势。
“新辅助治疗的引入使得第三阶段的患者有能够手术切除的机会。”方文涛教授说。
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是:如果错过早期发现肺癌的窗口期,局部进展期肺癌还有救吗?
经过方文涛教授及团队多年的临床研究,这部分曾经被认为是“不可切”的肿瘤,现已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进展——患者可通过免疫、靶向治疗等手段获取更大的手术条件及生存机会。
半年前,年近花甲的姚先生在检查胸部CT时发现其右肺靠近心脏处有一个约3cm的肿块,心中总是惴惴不安的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方文涛教授的门诊。经院内检查结果显示,姚先生被确诊为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属局部晚期肺癌。
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治疗团队迅速组织多学科MDT讨论。团队结合目前循证的医学依据认为,如果对Ⅲ期肺癌患者直接手术,可能需要行传统开放手术甚至需将其右侧全肺切除,远期效果欠佳。在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方文涛教授为为姚先生制定了治疗的总体方案——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再行手术及后续辅助治疗。
姚先生在顺利完成4个周期的个体化新辅助治疗后,再次复查PET/CT提示:肿瘤活性明显受抑,淋巴结转移灶活性受抑。姚先生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客观地说,对局部进展期的肺癌,手术是很难做的,微创手术的比例更低。”方文涛教授解释道:“在应用新辅助治疗后,这类局部进展期肺癌患者就有了更多能手术、被治愈的希望。”在经过免疫、靶向治疗后,方文涛教授为姚先生实施了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系统性清扫手术,并成功保留患者未被切除右肺的正常肺组织和功能。
精准、高效、个体化的精细外科手术,是方文涛教授致力于推动的治疗理念。为此,他正开创并着手建设融合尖端微创数字外科技术与精准医疗相结合的国内先进的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心,构建一流的肿瘤转化研究平台。
方文涛教授通过一组数据表达了当前局部进展期的肺癌治疗形式的严峻性——在局部进展期肺癌患者中,通过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不容乐观,其中,30%~70%的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转移,且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76%。
他指出,“精细外科手术”是在保证肿瘤治愈的基础上争取器官功能的微创,AI和AR的应用对实现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由“切口微创”向“功能微创”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基于分期、组学和MDT将‘Ⅲ期不可切除’患者转化成可手术,尤其是可以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意义很大。”方文涛教授说。
在方文涛教授看来,新治疗手段的组合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模式:靶向、免疫等新手段在手术前应用,让多发病灶变小甚至消失,让患者重获手术切除机会;新疗法的组合应用,让患者从“大创手术”到“微创手术”,手术切除范围有望缩小,进一步减少手术风险,保留患者更多的肺功能;患者在手术后更好地接受其他辅助治疗,实现更大生存获益。
为满足局部进展期和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需求,让他们有被治愈的希望,方文涛教授创新性地牵头开展了全球首个“伞型诱导新辅助治疗研究(PURPOSE)”。该研究证实了围手术期基于肿瘤生物学标志物伞形新辅助治疗中有效的免疫诱导(ORR)可以显著缩小手术切除范围,提高微创手术几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在患者治疗中借助MRD和ctDNA的监测,能够动态细化对患者预后评估、精准治疗指导以及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并用以探索新药的可能疗效。
目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胸外科正在加强国内外、区域内外联动合作,不断提升学科影响力,提高临床服务能力。方文涛教授指出,为达成这一目标,胸外科正着手构建完善专病数据库、生物样本库和影像资料库,深入与器械和药物以及检测、数字化人工智能研发企业院校团队合作;优化区域内胸部肿瘤专科联盟机制,改进优化智能辅助诊疗平台,全面提高技术诊疗效果,造福患者。
通讯员 |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