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其在中国的发病情况尤为严峻。据统计,我国多数NSCLC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步入中晚期阶段,5年生存率不足40%,疾病负担沉重。靶向治疗的发展推动着NSCLC生存率的大幅提升,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分子亚型的晚期NSCLC患者,其病程逐渐呈现“慢病化”趋势,甚至有望迈向“临床治愈”。
以ALK阳性的NSCLC(ALK+NSCLC)为例,三代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洛拉替尼的问世,显著改善了ALK+NSCLC患者的生存现状。基于洛拉替尼的CROWN研究更是捷报频传,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广受赞誉。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CROWN研究的亚洲亚组5年随访数据惊艳亮相,结果显示,洛拉替尼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并有63%的患者在5年后未见疾病进展或死亡,这与全球意向治疗人群获益高度一致,成功打破了转移性NSCLC单药治疗领域的中位PFS记录。此外,在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CROWN研究关于一线洛拉替尼的进展模式及其对后续抗肿瘤治疗疗效影响的最新数据,作为Mini oral环节的亮点内容被正式公布。数据显示,“3+X”序贯治疗方案的5年PFS2率高达67%,中位PFS2尚未达到,再次闪耀国际舞台。
为深度聚焦前沿,进一步交流NSCLC治疗领域的宝贵经验与前瞻思考,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龙华教授围绕晚期NSCLC靶向治疗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个人专访。现整理访谈精粹,以供广大读者提供学习与参考,共同携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孙龙华教授访谈视频
三代ALK-TKI推动晚期肺癌治疗大踏步迈向“慢病化”时代
论坛报:近年来,晚期NSCLC靶向治疗领域持续取得重大突破。2024 ESMO大会上,CROWN研究亚洲亚组数据显示,洛拉替尼组中位PFS超60个月,与全球意向治疗人群获益高度一致。请您谈一谈,这一重磅突破将对我国晚期ALK+NSCLC生存预后提升、迈向慢病化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孙龙华教授:ALK融合突变在临床实践中相对少见,但由于预后佳,此类突变的检出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具鼓舞性的发现。这一积极转变,于近年来针对ALK突变药物研发的显著进展,特别是第三代 ALK-TKI洛拉替尼问世后,打破了转移性NSCLC单药治疗的中位PFS记录。
CROWN研究的系列成果令人深感震撼。针对ALK+NSCLC患者,一线洛拉替尼mPFS超60个月,且5年PFS率高达60%,继3年随访结果后再次刷新了生存记录。同时,该研究在亚裔人群中的疗效也同样出彩。具体而言,亚洲亚组的5年随访数据显示,洛拉替尼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尚未达到,且5年PFS率与客观缓解率(ORR率)均与全球意向治疗人群的数据保持高度一致性,分别达到了63%与81.4%。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印证了三代ALK-TKI洛拉替尼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的显著效益,不仅极大改善了ALK+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推动了晚期肺癌治疗向“慢病化”的崭新阶段迈进。
PFS2数据再获盛赞
三代ALK-TKI打响“关键一枪”,好药先用已成主流理念
论坛报:2024 WCLC大会上,CROWN研究还公布了另一组重磅研究数据:洛拉替尼5年PFS2率高达67%。对此,请您分享一下,这些重磅研究成果对于晚期ALK+NSCLC的治疗决策及一线用药方案制定提供了怎样的参考价值?
孙龙华教授:CROWN研究最新披露的PFS2数据,无疑为肿瘤治疗领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长久以来,关于肺癌靶向最佳治疗顺序的讨论一直存在。由于担心最新的高效药物用尽,而后续药物研发尚未跟上,患者将陷入治疗困境,部分患者及医疗专业人士可能倾向于将更高效的药物作为后备选项,特别是在三代ALK-TKI崭露头角之后。然而,在靶向治疗领域,“好药先用”的理念已逐渐成为主流共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CROWN研究的最新PFS2数据以确凿的证据回应了以上担忧:对于初治即一线选用洛拉替尼的患者,即便疾病出现进展,其中位PFS2仍可维持超过60多个月。更令人振奋的是,洛拉替尼耐药后,患者通过序贯化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或其他创新疗法,其首次序贯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mDOT)至少9.3个月,强有力地支持了“3+X”策略的有效性与优越性。综上所述,CROWN研究最新披露的PFS2数据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三代ALK-TKI一线应用价值的认识,更为我们制定更加精准、科学且灵活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基础。
高效经济双剑合璧
高质量临床研究铸就社会健康福祉辉煌篇章
论坛报:我们了解到,您目前正投身于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之中,非常敬佩您在医学研究领域的不懈追求。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您期望这些研究未来将带来怎样的突破和患者福祉?
孙龙华教授:我们始终坚信,一个顶尖的肺癌治疗中心,若缺乏强大的临床研究作为坚实后盾,其治疗体系将难以称得上完善。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在靶向、免疫、抗血管生成等的新型药物研发方面“全面开花”,不仅为肺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机遇,同时也为那些对ALK-TKI产生耐药的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显著改善了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持续深耕于这些新型药物的临床探索。
在深入参与临床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见证了肺癌新型药物带来的卓越疗效,还接触并吸纳了大量前沿的治疗理念。这些理念不仅指导着我们处理入组患者的治疗,更被灵活应用于其他未入组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中,多次使患者的病情出现转机,重获新生。此外,我们还深刻体会到,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往往能够提前3-5年预示并推动治疗理念的革新,在这种信念的推动下,我们才得以不断探索并实施新的治疗方法。
此外,好的临床研究通常对患者而言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它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免费的治疗机会,还在抽血检测、交通补贴及营养支持等方面给予患者一定的经济补助,这对于长期承受肺癌治疗经济压力的患者及其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总之,当一种疗效显著且免费的治疗方案出现时,它对患者、家属及医生而言,均构成了一种巨大的鼓舞与激励,甚至为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更大的健康福祉。
精进不辍,创新无垠
坚持科研推动临床实践才是“硬道理”
论坛报:您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能否请您简要分享一下您多年从医的成长历程与心得体会?同时,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年医生,您有何宝贵建议,以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
孙龙华教授:自博士毕业以来,我已在医学领域耕耘了大约十二载春秋,“身经百战”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这段漫长的医学征途中,我深刻体会到,当前肺癌的诊疗已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持续精进与技术创新是推动医学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以肺癌精准治疗为例,精准取材成为了通往精准治疗不可或缺的桥梁。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不仅要获取详尽的基因报告,还要明确免疫表达状况,这对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精准操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经皮肺穿刺、气管镜等关键检查时,我们始终将取材的精准度与高质量视为“生命线”,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路径与预后。例如,在基因检测中,若取材不当或样本质量不佳,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呈现假阴性,进而误导治疗决策,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与风险。相反,若能精准取材,确保样本质量,便能更准确地揭示患者的基因特征,为其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在延长患者生命长度的同时,更致力于提升其生命质量,让每一位肺癌患者都能享有“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作为卓越大型三甲医院的杰出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积极发挥科研推动临床实践的“导向”作用。我们的科研始终紧密围绕临床实际需求展开,旨在针对临床中的关键困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为此,医院内临床医生积极研读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紧跟学科前沿,开展一系列深入的临床研究,不断推动肺癌诊疗水平的攀升,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福祉贡献力量。
专家介绍
孙龙华 教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科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
江西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肺癌分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小细胞肺癌分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肿瘤靶向分会常委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肿瘤免疫分会常委
意大利萨萨里大学呼吸科访问学者
获2016年“江西省最美健康卫士”
2017年“南昌市五四青年奖章”
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其他自然基金3项,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在J Thorac Oncol、Int J Oncol等杂志发表SCI文章8篇,被邀请为oncology reports 、cancer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