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张龑莉团队在国际期刊《血液学与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Hema&Oncology,影响因子29.5)发表了一项题为“慢性髓性白血病孕妇短期暴露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后的结果(Outcome after short exposure to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pregnant female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的文章,表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怀孕期间停止酪氨酸激抑制剂(TKI)治疗是可行的,短期TKI暴露对儿童的生长和发育影响较小。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CMI慢性期女性患者提供了孕期管理的新策略,也为这类患者的生育希望提供了科学依据。祖璎玲副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赵慧芳副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张龑莉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20%,全球年发病率约为1.6~2/10万人。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显示,该病育龄期女性患者占比高达25%。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这类患者发病年龄更为年轻化,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处于育龄阶段。此前,对于这类女性患者意外妊娠后是否能够停药并正常分娩,尚无大样本的研究报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一类能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化合物,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疾病。本研究纳入了2010年12月至2024年2月间共51例CML女性患者的记录,其中意外妊娠59次。所有患者一经发现怀孕,立即停止TKI治疗。在本研究样本,59次妊娠中58次有TKI短期暴露,1次因患者实现无治疗缓解(TFR)避免暴露。患者分娩时的中位年龄为28(18~40)岁。
初诊时35例(68.6%)患者Sokal评分为低危,16例(31.4%)为中危。诊断至首次妊娠的中位时间为60(3~185)个月。首次妊娠时TKI的种类包括伊马替尼(23例,45.1%),尼洛替尼(22例,43.1%),达沙替尼(3例,5.9%)和氟马替尼(3例,5.9%)。TKI治疗的持续中位时间为48(3~132)个月,首次妊娠TKI暴露中位时间为4(4~20)周。
患者的临床预后方面,怀孕时8例(15.7%)患者未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13例(25.5%)患者达MMR,30例(58.8%)患者达深度分子学反应(DMR)。分娩时分别有2例、6例、6例患者失去完全血液学反应(CHR)、MMR和DMR,MMR和DMR丢失的中位时间分别为6(5~7)月和3(2~4)月。
74.5%(38/51)患者分娩后重启TKI治疗,重启治疗中位时间为分娩后7(1~120)天。至随访结束,8例(15.7%)患者未达到MMR,18例(35.3%)患者达MMR,25例(49.0%)患者达DMR。重获MMR和DMR中位时间分别为3(2~6)个月和6(1~28)个月。13例患者持续达深度分子学反应实现无治疗缓解(TFR)。截至2024年5月31日,51例患者均生存良好。
图 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
团队还观察了儿童生长发育情况。59例儿童中,男性33例(55.9%),女性26例26(44.1%)。12例(20.3%)顺产,47例(79.7%)剖宫产。58例足月生存且体重正常,1例36周早产为低体重儿。20例(33.9%)儿童母乳喂养,中位时间5(2-10)月,母亲未重启治疗。出生时中位身长50(46-54)cm,中位体重3200(2050-4280)g。中位随访47(3-124)个月,59例儿童体检血常规、肝功能及生长发育均正常。
张龑莉
血液科
主任医师,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慢粒专委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老年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科协首席血液病科普专家,河南省医学会身心医学分会委员,河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委会常务委员和血液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常务委员,河南省整合医学学会第一届理事。2013年获中华慈善总会授予十大“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河南省第二届“十大爱心女性”光荣称号,同年获中国医师协会评选的百名“人文医生”光荣称号,2017年获中国抗癌协会评选的“心目中的好医生”称号,2019年获河南慈善系统十大慈善楷模奖,2022年获河南省抗癌协会“优秀肿瘤防治工作者”称号。获河南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河南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河南医学科技一等奖一项,河南省医学科技普及二等奖一项,参与《2020年版中国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修订,参与《中国儿童CML诊疗专家共识》制订。
祖璎玲
血液科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慢粒专委会、造血干细胞与免疫治疗专委会秘书,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委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移植学组委员,河南省临床肿瘤学会血液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肿瘤免疫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课题3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Blood Cancer Journal》《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oncology》《BJH》《BMT》等杂志。
赵慧芳
血液科
副主任医师,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慢粒联盟常务委员兼秘书。河南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止血血栓学组委员。在《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学》等中华核心期刊发表论著1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来源丨河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