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eam18560710
导读: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来,招商引资正在面临一个大变革时代,最新消息显示一些地区正在裁撤招商办,组建招商公司,如今趋势如何?“招商引资内参”这篇文章整理了最新资料供参考。
裁撤招商办:多地政府近期采取行动
中国改革往何处去?这是每个人都关心的大事。二十届三中全会落幕后,全国各地的改革加快了进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热议:山东重启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改革;多地裁撤招商部门,探索市场化招商引资搁浅多年的房地产税再次被提及………财税改革、科技改革等成为新一轮改革战略重点。
多地政府近期采取行动,对内部招商部门进行了调整,部分基层的招商指标被取消,并开始组建招商公司,旨在以更加市场化的姿态推进招商工作。以往,各地间的激烈竞争体现在抢夺人才与企业的“大战”中,大规模的招商引资被视为经济活力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然而依赖土地优惠、税费减免和补贴的招商手段不仅引发了公平竞争的问题,还导致了效率低下项目同质化以及内卷现象的加剧。
政策层面的调整释放出明确信号,即要求终止违法违规的政策优惠行为,推动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原则,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分割,促进正当竞争。今年实施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严格限制了特定经营者的税收优惠及选择性、差异化财政奖励或补贴,意在打破以往的'逐底竞争”,解决产能过剩和内卷问题。
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传统的招商模式,特别是依赖财政奖补、税收返还和土地优惠政策的做法,已不再被支持;二是“反内卷”成为新的导向,强调行业自律,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而非单纯政策优惠来吸引投资,避免无序竞争。
对于中西部城市而言,这些改变可能带来更大挑战。它们在过去往往依靠税费、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参与招商竞争,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这些传统优势逐渐弱化。例如,土地指标和财政转移将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意味着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分配将面临新规则。同时,人口流动政策放宽,使得人口和产业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对中西部一些面临人口流失的地区构成压力。
长远来看,招商策略必须从追求“政策洼地”转变为创造“改革高地”,即重视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虽非易事,却是未来招商竞争的核心所在。这要求地方政府提升治理水平,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公信力。当前,一些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在营商环境评价中表现突出,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标杆。
总而言之,招商领域的这一系列变革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各地政府需摒弃以往的捷径思维,专注于实质性的产业升级和环境优化,以健康的市场竞争促进可持续发展。
裁撤招商部门建立招商公司,一些地方开始探索改革招商引资模式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发布的多个文件,都指向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制度,打破过去拼土地、拼税费、拼补贴的“内卷式”招商格局。近期有消息称,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已经有地区开始裁撤地方招商部门、取消基层招商指标,以及探索建立招商公司等新的招商引资模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实际上在中央发布多个文件之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改革招商引资模式,但整体占比不算大。一位为地方政府做招商方案的专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从县域来看,真正启动改革的区县还不到5%,建立招商公司的更是凤毛麟角,但改革是大势所趋,目前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不允许财政补贴之后,公司制招商成为可能。以前权力集中在政府手中,招商公司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但如果禁止税收优惠等措施,就意味着招商公司的权重相对增高。
而且,专业的招商人员培养需要时间,但政府内部调动频繁,稳定性不强,且政府团队往往以过程为导向,而不是结果,“比如出访了多少次,拜访了多少企业,”至于能不能落地他不对结果负责。这导致不少地方招商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但如果是公司制,招商成果与绩效挂钩,更能调动招商人员的积极性。
站在政府的角度,设立招商公司也是一种规避内卷的方式。将招商工作交给专业化团队去做,可为“全民招商”的做法松绑。
所以这一做法在东部发达地区逐渐兴起,苏州的招商工作人员就告诉我,在江苏招商公司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但一位江西的招商人员分析说,目前招商公司有不少,但要成气候还挺难。“要价太高、成本高、周期长。所谓的产业园区,其实也是政府的。还是得政府自己干。”
江西的招商人员的看法,实际上点出了招商公司的关键之处:
招商本是政府的职能,是非盈利行为。但要设立企业,就得考虑如何盈利。不然形式上是企业,但实际上依然是招商办。
要找到盈利点并不容易。西部某区去年成立了一家招商公司,相关人士告诉我,公司摸索了一年,现在仍在寻找商业模式。他们先后尝试过“帮助企业落地载体,向载体收取中介费”“尝试做项目的AI价值评估平台”等多种途径盈利,但这些探索最后都无疾而终。
“我们定薪定岗的时候还找过对标公司,让咨询公司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做得太好的招商公司。”
那市场上那么多的招商公司到底是如何赚钱的?
大部分招商公司依然是to G的业务。“政府每年招商办活动要花很多钱,现在把这些钱给专业的招商公司,也没有额外增加成本。说白了政府这钱都是要花的,就看怎么花。”
另一家招商公司反馈说,他们的主要盈利模式是物业、智慧园区、产业咨询和其他企业服务,单独的招商板块没有实现盈利。
“你要靠招商去长期稳定地挣钱非常难。”他举了一个例子,去年公司招引了10家企业,但是收入仅有不到200万。“每个企业收入仅10-20万,抛开人力成本、运营成本,根本就不挣钱。”
所以不少招商公司是依托于产业集团或者政府的产业园区设立的。依靠物业或者经营性产业的盈利,来弥补招商板块的亏空。
盈利难、吃政府资源,所以有受访者认为,“招商公司的市场化,妥妥是一个伪命题。”
再说招商公司的能力边界。
一家招商公司负责招商的团队往往不超过20人。这20人每年大约会接触200多个项目,紧密跟踪的大约100个左右。“这已经是一个非常紧凑的工作节奏。现在招商对每个项目的粘性要求很高,需要大量的细节服务。”而且这其中不仅包括增量服务,还包括存量服务。这意味着招商公司的服务能力也是有明显半径。
再比如,现阶段主流招商模式之一“产业链招商”,其核心环节是招引龙头企业,但龙头企业不是一家招商公司能够撬动的,往往需要更高层级的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招商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辅助和执行为主。
由此可见,招商公司的商业模式难点,决定着它的规模不会太大。规模不大,能力半径有限,又决定着它不会完全取代政府的招商职能。此前有报道称不少地区正在裁撤政府内部的招商团队,这种“裁撤”只是让部分民生部门回归到本职工作,整体而言政府内部的招商部门依然会长期存在。
而招商公司更大的存在意义,是显示了招商多元化、专业化和持续性的发展趋势。
撤销招商部门,各地将如何投资?
前些天,一则“各地纷纷裁撤招商团队”的消息颇为引人关注。消息中提及,不少地方已在裁撤政府内部招商团队,同时组建招商公司。各地将以更加市场化的形式进行招商。消息产生的背景无疑与近日国务院公布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密切相关。该项《条例》直指当前各地招商乱象,强调各地政府不能再为特定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然而,这一政策的发布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将带来一定影响。半导体属于资金、技术、人才密集产业,并且具有较长的成长周期,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与成长阶段,往往需要政府给予扶持,包括税费优惠与财政补贴等。以往这种来自地方政府的扶持往往会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可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施行,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生改变,其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方式也将有所转变。
由于中央取消了各地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权力,那么地方政府通过设立的产业基金,“以投引招”就成为地方招商非常重要的手段。合肥市探索的“以投带引”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
合肥市“以投带引”的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依托国有产投基金,对产业投资项目不谋求控股、不以短期利益为目标,而是沿着产业链的方向选择投资项目,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更多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地方产业的升级转型。近年来,合肥三大国资平台,设立产业基金群,形成了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围绕投资全链条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闭环,成功引入并培育了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合肥通过投资引育的龙头企业包括晶合集成、蔚来汽车京东方合肥等,实现了产业链整体提升。
消息显示,合肥将邀请链主企业的CVC(企业风险投资机构)管理地方产业母基金,如去年合肥将125亿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母基金”和18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母基金”,交给长鑫存储、奇瑞汽车进行管理。由于对产业情况更加熟悉,产业基金能够更加明确区分何为有效供给,满足产业需求。
“以投带引”并不适合所有场景,特别是在避免内卷式招商的大背景下,发展半导体产业,并不是说非要盯着外地企业,不同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产业特色与需求,政府设立的基金认真关注本地产业,研究本地企业需求,探索“先投后股”的本地风投,同样是一条有效的发展之路。
所谓“先投后股”指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早期项目,在“先投”阶段,以科研项目形式向科技型企业投入资金,支持项目研发和转化,并约定后期股权转化比例;在“后股”阶段,当被投企业实现市场化融资或发展良好后,按照事先约定将投入转换为股权,并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
重庆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探索,这种形式以合作研发占股权的形式,代替传统的政府补贴。如果是成熟期或者成长期的企业,则可以以联合研发、发布课题的形式进行合作,只要在合同里面约定好收益分配机制就行。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这种模式比传统的招商补贴模式更加有效。
如果仅从半导体产业发展角度出发,而不过多局限于招商需求,那么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也有其独特优势。特别是一些中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政府并不一定就财力不足。一些资源产业发达地区,完全具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实力。但是这些地区由于缺乏产业配套生态、科研体系和人才基础,并不具备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优势条件,很难吸引相关企业来建设产线和研发中心。
这样的地方即使有财力建设基金运营,也没必要非得招引产线落地。即便牵强附会地把先进产业落户过来,也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地方政府设立产业基金最好的模式就是按照淡马锡模式运行,即资本运作模式。这些地方可以利用本地财政收入优势,设立投资控股性的基金,积极投资省外企业,利用产业基金这一平台和手段,分享其他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成果。
如果投资的芯片公司成功上市,政府基金一方面可以获得投资收益,反哺地方财政和基金运营。另一方面,在产线和研发布局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也不排除将公司的注册地迁到该地区的可能。这样不但增加了本地GDP,还可以将部分税基转移到本地。对于某些地方政府而言,按照淡马锡模式运营基金,可能是实现国资保值增值,间接进入高科技产业的理性路径。其实这同样也是一个助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有利方式。
注:本文转载自“招商引资内参”
园升通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