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执,是此生最重要的任务

文摘   2024-12-22 20:39   山东  
【亦新写作】提高班学员

创作感言:

这期的主题是“决心”。有的时候,决心只是一股情绪,也幸好只是一股情绪。





破执,是此生最重要的任务

/晓印



“孩子们,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在圣人看来辱骂和赞美是没有区别的,而普通人却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不喜欢被批评、更忍受不了辱骂呢?……对的,因为圣人的心是圆满的,他不需要外界的赞美来增加他的幸福,当然,别人的辱骂,也丝毫影响不了他内心的安详与幸福……圣人知道,所有的辱骂、所有的赞美都只是声音而已,而所有的声音在对方说出口的那一瞬间就已经消失了……所以,孩子们,你们说,真正能骂我们、能伤害我们的到底是谁啊?对!就是我们自己!”

不知不觉又讲了一个小时的公益课。下课了,辰西关掉课件,拔出U盘,给孩子们分发完积分卡,准备离开。

“老师您讲得真好!”洋洋妈走上前说。她是个认真好学的家长,从来不会像大多数家长那样坐在一旁刷手机,而是每次都坐在后排,边听课边记笔记,课后还常常跟辰西分享心得体会。

这一次,洋洋妈似乎格外激动。

“其实在来上课之前,我还一肚子气呢,上午下着雨,我要带两个孩子出门,可我婆婆连把伞也不愿给我送,说话还难听……”洋洋妈急切地诉说着,声音有点哽咽,眼里泪花闪现。辰西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我打算两天都不跟她说话了呢。但刚才听着课,好像一下子明白过来,其实折磨我的是我自己”说到这,洋洋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谢谢你啊,老师。”

“你真棒,亲爱的,悟性很高,”辰西由衷赞叹道:“你可以多读读雪漠老师的书,慢慢地,生活中就没有烦恼了。”

跟洋洋妈的聊天,让辰西想起一桩旧事。

——

那是年前的春节,她回老公的老家过年。

公婆家属于一个大家族,过年时几家人都聚在一起,热闹得很,但也格外需要费神应酬。作为唯一的“媳妇”,辰西总是希望自己能尽量周全,一年一次的聚会,别给人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大年初一下午,大堂弟兴冲冲地赶来,带来一个重磅消息:“邻村刚刚封了路,进出村子的路都挖断了,不让进也不让出”。大堂弟颇有些高兴,他在北京上班,要是能被封在村里,倒可心安理得地多一些假期。辰西心里却暗暗着急,这次回婆家只打算待三天的,如果被封住,就麻烦了。

于是,辰西提议:“接下来疫情可能会更严重,我们最好今天或者明天就返程,要不可能就走不了了”。此话一出,公公婆婆都沉默了,一股尴尬的氛围在堂屋里弥漫。

公公说:“要是真严重了,你们也都不用上班了,正好在老家多待些天,家里吃的喝的,啥都不缺。”

“可我没带换洗的衣服,不方便。还是要回去的。”辰西的话看起来是解释,语气却硬邦邦地。

“没衣服,可以去镇上买啊,镇上什么都有。”公公的语气也很硬。

全家人都不说话了。辰西看向老公,他的脸色很难看,不知是嫌辰西的语气过于强硬,还是嫌他父亲的不肯相让。

“不用!”一股火气冲向头顶,辰西提高了嗓门,“我只穿我自己的衣服,我只想回我自己的家。” 

“你自己的家?那这里就不是你的家了?”公公也提高了嗓门。

“这不是我的家,只有青岛才是我的家。”辰西一字一顿地说。她已经顾不得选择语言了,她只有一个念头:必须返程,尽快返程,这事,谁也别想拦着我。

“好,好,这不是你的家,这不是你的家……”公公气得不轻,反复念叨着这句话。

屋里冷得很,辰西微微打着哆嗦。

“老公,你说,要不要回?”她看向老公,语气里带着浓浓的不满:这么长时间了,他都不表态。

“回什么回!这是你对长辈该用的口气吗!”老公爆发了,爆发地让辰西措手不及。

辰西的心瞬间降至冰点。看吧,这就是男人,这就是口口声声说着爱与珍惜,转眼就不分青红不辨是非,只想维护他的面子和权威的男人。多么可笑!

“好,你可以不走,我带儿子走。”辰西撂出这一句。要吵架不是吗,谁怕谁呢?她一向如此,越是无依无靠时,越是无所畏惧。

接下来,就变成了老公和辰西之间的争吵。辰西的心伤透了时,是不屑于说话的,她只是冷脸坐在那儿,听老公一阵接一阵的咆哮,自己心里泛起一阵又一阵的冷笑。这种时候,她是不会有眼泪的,只有坚硬、冷漠,甚或不齿。

小堂弟闻讯赶来了。

他跟辰西的关系一向很好,辰西算是看着他长大的,像姐弟一般的情谊。小堂弟左右为难地劝了劝架,最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嫂子,其实待在老家也没啥不好。

辰西彻底无语了。是啊,在这个大家庭里,只有自己一个外人,其他所有人都熟悉这里,适应这里,恨不得一直待在这里。他们都不理解为什么辰西非要回去,为什么要害怕被封在村里。

没有一个人站在辰西的角度考虑她的感受,没有一个人。

辰西看透了这一切,内心冷硬,冻出了冰碴,扎疼了自己,也随时准备刺伤别人。

当天晚上,因为家族里的一位长辈刚好被疫情困在了外地,他听说了这场纷争之后,表示辰西是对的,如今的形势变化莫测,早点回去才最妥当。就这样,全家人让步了。

第二天,辰西带着伤痕累累的心,踏上了归途。为了方便接下来一家人能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公公婆婆也一起来了。车上的氛围虽有些微妙,但因为儿子的吵吵嚷嚷,倒也热闹得很。一想到傍晚就能回到那个让人心安的家,辰西觉得一切都值了,没什么好计较的

这时,手机微信响起。辰西一看,是大伯他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段长的话,句句指向辰西。本已平复的委屈和怒气又一次升起,辰西感到了深深的屈辱,被围攻、被追打的屈辱。看着窗外快速后移的一排排村庄,她暗暗发誓:此生,再不回到这里;此生,再不见这家族里的人。

——

夕阳的余晖暖融融地洒在身上,已然初冬,却有着春日的和煦。

辰西出了书店,缓步走在路上这条全市著名的步行街,总是人来人往,光影穿梭,置身其中时,有种时光流逝、如梦如幻的感觉。夕阳无私地给万物镀上金色的光泽,到处都透着股令人感动的温馨。

无论是记忆中那争吵的场面,还是那信誓旦旦立下的誓言,时光早已冲淡了一切,也改变了一切。后来想想,那所谓的屈辱,不过是一股强烈的情绪而已,来去匆匆,想留也留不住;那所谓的受伤,也不过是一种强大的我执而已,它的背后是傲慢,是狭隘,是不懂感恩。这我执,需要一点点地破除,这是此生最重要的任务。

临上车前,辰西看了一眼微信。

家族群里,大伯留言:“请把雪漠老师的《大漠祭》寄一本来看看”。家人群里,公公说:“西,雪漠老师说错了一句话,《水浒传》的作者应该是施耐庵。”辰西忍不住笑了,她给父母录制的《雪漠解密<黄帝内经>》,几天前才下定决心发给了公婆,没想到公公如此认真地听了,连其中的小瑕疵也给找了出来

这种变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她快乐地想。


导师介绍
陈亦新,青年作家,从事写作教学达十多年之久。现已出版《暮色里的旧时光》《雨娃》等作品,并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作文导报》《语文世界》等诸多报刊发表若干作品。其作品《雨娃》已被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先生、林丽君女士译为英文版,已在北美出版发行。



往期回顾





陈亦新|亦新写作开课啦 | 每种人生,都值得书写

*陈亦新|寂静之花,爱不落下

*陈亦新|半生浮尘,一世清云(独家首发)

*你我皆旅人,何日是归年(独家首发)

*陈亦新 | 一片雪花,落入了大海


END

寻寻觅觅 美好深藏
欢迎加入,写出你自己的故事
文字探索世界
故事启迪人

亦新写作
来吧,写出你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