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故事

文摘   2025-01-31 21:08   北京  


书院的故事 

文/张涵澜(新加坡  高一)


21年暑假,我曾到书院来过。那时穿过一大片玉米地,翠绿的叶子摇曳于碧蓝的天空下,透出一份难得的悠闲与宁静。昨日亦新老师出了「时间的痕迹」这个题目,于我而言,时间是当时只到我膝盖的弟弟长成大小伙子,朋友退去脸上的稚嫩,而我们都慢慢长大了。书院也同我们长大,从设计到落成,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

月牙细细地挂在天上。25年再来到书院,心情自然不同。看到百里黄土中矗立的雄伟建筑,四周方正,古风韵味与现代潮流结合,像蜷卧在黄土大地的一条巨龙,稳稳地,静静地守护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我见到的书院的第一个清晨,有着无法诉说的美丽。周围黑黑的,唯有天光乍破远山的轮廓,透出从橘红,到湛蓝的和谐。我曾以为这次的旅程仍会像过去的课程一般,会认为自己无法理解智慧,无法体悟智慧,但当候鸟划破天空,我成长了,我感受到了智慧带给生活的清凉,带给生活的乐趣,一切都在改变。

月牙满满变胖,人却越来越干练。弟弟因为学业无法参加这次的武魂小作家班,但是依旧会记得书院的汉堡,米饭……这里是块宝地,在精神富足的时候,人也变得不再欲望重重。那日我与瑶瑶姐分享在书院就算不吃也不饿,姐姐说她不睡也不困,书院真是有神奇的魔力。我想,大概是因为人在精神富足时,肉体欲望就会慢慢消散,归为平静。

书院的圆月有着不可描述,只有肉眼看才得以体会的美丽与壮观。圆月高挂时,为家人团聚时。在书院,我度过了唯一的元旦和小年。为何唯一?因为自从从国内离开,离开家人,去另一个国度后,世界的时间就暂停了。被包裹在一个巨大泡沫幻影的我,该如何醒来,如何逃离,如何戳破幻影?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没有如国内一般多的家人,春节也没有这样热闹。逢年过节,聚的是人心。当霞光透过窗户上的红色窗花,当《妈妈的星星》问世,当雪漠老师解密《黄帝内经》,心中半分因节日到来,很久没有感受到这般热闹而兴奋激动,半分出奇的祥和与平静。

我与朋友分享书院的美景美食,朋友惊叹,以为我去横店玩了。我说,这可不是横店,这儿可比横店有趣多了。影视作品盛产于横店,记录了许多笑容,他们亦真亦假。而书院里的每一个笑容,都是最纯真,最可爱的。无论是长辈看到孩子欣慰的笑,是朋友心照不宣的笑,还是弟弟纯真无邪的笑,他们的背后,眼眸闪亮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梦想的点亮,和发自内心的快乐。竞技场上不打不相识,这次也很幸运地认识了许多老师,朋友,与他们在文字世界展开了较量。在字句之间,皆为人间百态,是人们心底最纯洁的感情。

有笑,必有泪。昨晚玩泰坦尼克号的游戏,旁边的三个妹妹号啕大哭,无人不落泪。三个平时看起来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竟在那一瞬间哭得不能自己,或许是因为爱,她们对家人的爱,对生的爱,对世界的爱。也许是家庭原因,我不是一个喜欢直接表达爱的人,我认为那是件很别扭的事情,但是文字给了我表达爱的机会,让我不再羞耻,让我勇敢面对。伤心落泪,感动也流泪。这几天看到了很多很小的小朋友,他们有担当,负责任,做到了“道义有铁肩”,吃完饭后主动擦盘子,乖乖上课从不哭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不被年龄定义的出彩。

时间的痕迹是什么?是第一天到达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是大家的欢笑无法抛之脑后,是依依不舍,恋恋忘返。当我们观望整个地球,根本就不可能看到渺小的一座书院,但书院很庞大,大到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是标杆,教会我们怎么做,是路灯,教会我们做什么,是智慧,教会我们为什么做。

我愿一直停留在这温柔乡中,亲爱的书院。

不,我们该出发了。行囊很小,快乐很满,此时抬头,世界没有天花板。

        

导师介绍
陈亦新,青年作家,从事写作教学达十多年之久。现已出版《暮色里的旧时光》《雨娃》等作品,并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作文导报》《语文世界》等诸多报刊发表若干作品。其作品《雨娃》已被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先生、林丽君女士译为英文版,已在北美出版发行。



往期回顾





陈亦新|亦新写作开课啦 | 每种人生,都值得书写

*陈亦新|寂静之花,爱不落下

*陈亦新|半生浮尘,一世清云(独家首发)

*你我皆旅人,何日是归年(独家首发)

*陈亦新 | 一片雪花,落入了大海


END

寻寻觅觅 美好深藏
欢迎加入,写出你自己的故事
文字探索世界
故事启迪人心

亦新写作
来吧,写出你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