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中国 | 嫩水悠悠

文摘   2024-09-07 07:07   吉林  


嫩水悠悠


作者:翟 妍


在那辽阔的东北平原腹地,大安市宛如一颗温婉的明珠,镶嵌在嫩江的柔波之中,静静地诉说着千年来的沧桑与辉煌。常常,我都想以更加细腻和深情的笔触,揭开嫩江湾那层神秘而迷人的面纱,让每一个字句都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淌进读者的心田,唤醒那份对自然与历史的无限向往。
嫩江湾,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无尽的柔情与梦幻,仿佛自带一股历史的醇香。它不仅仅是地理坐标上的一个点,更是时间的低语,是过往与现在的温柔对话。它不仅是大自然赋予的瑰宝,更是历史长河中一位温婉的叙述者,以其独有的方式,记录着这方土地的悠悠历程。每当晨曦初露,嫩江湾便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波光粼粼的水面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画作,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千年以前,嫩江湾是大辽国皇帝进行春捺钵的重要地点。据《辽史》记载,辽代皇帝每年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鸭子河泺(今嫩江湾一带)进行渔猎活动。春捺钵不仅是辽代皇帝的一种渔猎行为,更是其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在这里,辽皇亲自抛钩取鱼。所得之鱼选出“头鱼”,以此鱼为宴,即“头鱼宴”,宴请文武百官和各族部落首领。
嫩江湾周边分布着众多古文化遗址,这些遗址不仅揭示了远古先民的生活面貌,还为后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石器等文物,展示了古代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也揭示了嫩江湾地区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信息。
历史上,嫩江湾一带曾是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辽代的捺钵文化到后来的满族文化,再到现代的多元文化共存,嫩江湾始终保持着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养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周云戈 摄
除了历史的沉淀,嫩江湾也是一片生态的乐园,因为拥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成了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夏季一来,青翠的芦苇丛中,就不时有水鸟掠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欢快的鸣叫声。成片的塔头草,如同绿色的海洋,随风起伏,展现出大自然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岁月流转,朝代更迭,嫩江湾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守候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它见证了金戈铁马的征战,也见证了和平岁月的安宁;它见证了渔歌唱晚的悠闲,也见证了农业丰收的喜悦。每一滴水珠,都仿佛蕴含着过往的故事,每一次浪花的拍打,都是对历史的回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片土地也曾经历过无数的风雨与沧桑。但正是这些经历,让大安儿女更加珍惜眼前的这片热土,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不断地改善着生态环境,保护着这片珍贵的自然资源。如今,嫩江湾已经成了集生态旅游、科研教育、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体验自然之美。
嫩水悠悠,岁月静好的低吟,忙碌中的一丝宁静与慰藉。站在嫩江湾的岸边,望着那滚滚东流的江水,仿佛能穿越时空的隧道,与那些历史的片段不期而遇。那辽皇观鱼台的巍峨,那湿地生态的盎然生机,那塔头草的广袤无垠,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嫩江湾的过往与现在。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厚重与深邃。让我们珍惜眼前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在这里,我们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文化的温度,更能激发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






来源:2024年9月7日《吉林日报·东北风》副刊

制作:鲁钟思

初审:王小微

复审:曾红雨

终审:刘  怀








原创稿件,欢迎转发,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风吹东北,必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

立即关注,每周推送


吉报副刊
“东北风”作为《吉林日报》文化周刊,多年来领先吉林、声震东北、影响全国,一直广受关注。本公众号将提供本土及异地的深度文化解读。高雅、深沉、清新、隽永。风吹东北,遍地生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