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吉林 | 乾坤开胜概 重阳合登高

文摘   2024-10-08 07:16   吉林  


乾坤开胜概 重阳合登高


作者:吴亚楠 施立学




乾坤开胜概,重阳合登高。“九九”重阳,已达日之极、月之极的两阳数之极,即乾坤胜概的美好境界。
乾坤胜概的神奇境界里,先秦之前已有祭飨天帝、祭祖,谢祖先恩德的风俗。《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受古代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汉时已有九月九求寿之俗。《西京杂记》记载,西汉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最早释重九胜概的是三国末期的曹丕,在《魏文帝与钟繇书》中说:“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中国哲学认为九为老阳,为有神秘力的数字;九为数之极,阳极必变;九月九日,两阳相重,蕴涵物极必反;所谓“九九归一”,万物到达极点,就将重新开始;九是个由盛转衰的数字,如月盈月亏,花开花谢,重阳是生命开始转衰的季节,这是天地造化的神秘、神奇。
南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述了东汉方士费长房告诉汝南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并急令他回家,避灾之法是“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桓景依其言举家登山。晚上回来时,看见鸡犬牛羊全部暴死。今人九九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等重阳节俗,即始于此传说。重阳登高,正是从对九九不吉的回避,以向相反意向发生了民俗的转化。到魏晋南北朝时,重阳登高的习俗已经普遍盛行,所以重阳节又俗称“登高节”。
重阳登高,先享用菊品即菊酒与象征着吉祥、长寿和品行高洁的菊花糕。菊花又称九花、长寿花、延寿客,有凌霜不屈的象征。草木百花,皆华于阳。唯菊,华于阴,菊是感阴气而开花的,所以凌寒不凋,气韵高洁。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餐菊花糕,辟邪禳灾,消暑退火,乃古老习俗。
重阳登高,须佩戴茱萸。《西京杂记》说,西汉高祖时,宫女嫔妃过重阳节时佩戴茱萸。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有三种,为吴茱萸、食茱萸和山茱萸,均属于茴香料落叶亚乔木。用在重阳节的应是吴茱萸,《图经本草》一书说,吴茱萸三月开花,花紫红色,七、八月结实似椒子,嫩则微黄,成则深紫,九月采撷阴干,有除湿辟邪之效。
“九九”与“久久”谐音,有“长久、长寿”之意,故重阳节被人们视为“老人节”。大自然呼唤人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敬自己的老人开始,推及他老。老人们簪菊登高、赏红叶,让晚霞如火燃烧。
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登高,最初或许是祭拜山神,以避灾祸,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采集野果、山药,以求吉祥;活动筋骨,登高望远,以啸咏骋怀。
传说北方真武大帝(玄武神)生于三月初三,卒于九月初九,故唐德宗时曾规定以二朔(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九月九日为岁时三令节,九月九遂成为人们神秘观念中的登天、升仙之日。是日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得越多,一片清澄。
九九登高,北方的山已呈深秋景象,绿色的叶子,黄色的叶子,红色的叶子,人们习惯地把它叫做五花山,正是携亲朋家眷,登高赏乐之时。吉林蛟河红叶谷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盛景闻名中外。漫步在通幽曲径上,遥望山坡,那一簇簇、一片片层叠错落,好像上帝打翻了手里的调色板,浓墨重彩,艳丽异常,如何不让人心仪神往。





来源:2024年10月8日《吉林日报·东北风》副刊

制作:鲁钟思

初审:孙艺凌

复审:曾红雨

终审:刘  怀







原创稿件,欢迎转发,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风吹东北,必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

立即关注,每周推送


吉报副刊
“东北风”作为《吉林日报》文化周刊,多年来领先吉林、声震东北、影响全国,一直广受关注。本公众号将提供本土及异地的深度文化解读。高雅、深沉、清新、隽永。风吹东北,遍地生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