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吉林 | 滴台还是那个滴台

文摘   2024-09-07 07:07   吉林  


滴台还是那个滴台


作者:迟建边


滴台是位于鸭绿江岸边的一个村屯。早些年,这里还没有路,而且也不是说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暂且不说村里没有多少户人家,只说那房后连绵不断的山峦,即便是翻过几道岭,依然看不到远方在哪里。唯有房前的鸭绿江,虽然村民早已见惯了江水的碧波荡漾,对山水一色的美景不再惊喜不已,甚至在心里都已懒得多看几眼,但就是这条碧水,让他们的日子在淡泊中,过得也是有滋有味,甚至有希望。不说别的,就说那平日里打的鱼,果树上结满的李子、梨,还有甜得几乎能齁死人的葡萄,都是靠着这条碧水,摇着桨,任小船沿着江水逆流而上,到上游的三道沟镇卖了,再买些油盐酱醋回来,让生活如江水一样,波澜不惊地流过一天又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好多年前的一个深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滴台村。当时,在区委宣传部的同志陪同下,作为电视台的编导,与摄制组一同到三道沟镇取几个村屯镜头。镇政府的领导介绍说:“我们这里有个世外桃源,你们感不感兴趣?”
一句世外桃源,吊足了胃口。
这长白大山中,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一行人来到鸭绿江边,早有一只小船等候在那里。没什么寒暄,小船就向江中划去。坐在船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江水,想着即将抵达的世外桃源,心中无疑充满了向往。但划船的人好像没那么急迫,水中的桨不疾不徐,有板有眼地在水中起起落落,溅起的水花时不时地飞落坐在船上的人的脸上,或衣襟上。
镇上的领导说,咱们要去的这个村子,非常偏僻,由于交通不便,外人很少会到这个村里来,村里好多人也很少到外面去,去得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划着船到镇上,还是当天去当天回。有个笑话,说是村里有个老年人,一辈子没见过火车,就趁自己还能走得动道,坐船到镇上,再坐客车到了市里,逢人就打听在哪儿能看到火车。于是,就来到了火车站,看到一列长长的绿皮火车缓缓地从车站开走,惊得好久都没有合上嘴,然后,自言自语道:哎呀俺的娘啊,这火车趴着走都这么快,若是站起来走,那不得飞起来啊!
听到这里,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连连问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镇领导笑而不语。
一番笑谈后,在前方江水即将拐弯处,远远地看到江边的山坡上,有零零散散的农家房舍。房子到江边这一段坡地,还没收割的苞米仍然很倔强地站立在田间,虽然已经耷拉下了脑袋。想象一下,如果是在春天,这里春花烂漫,绿意葱茏,再加上零散的农舍,以及田间播种的村民,还真有那么一点世外桃源的意思。
镇领导指了指前方的房子,告诉我们,那就是滴台村。
看了看手表上的指针,我们已经在船上坐了近五十分钟了。
下了船,沿着枯草碎叶铺满的小路向村里走去。
已是十月下旬,在长白山区,好多地方可能都已下了好几场雪了。但在滴台,似乎还看不到即将下雪的影子。路边的花草,虽然已看不到了花,但绿色还没褪去。空中不时地飘着落叶,但树上也没有变得光秃秃的,还有绿叶挂在树上。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看到这里的梨树上,居然还有梨,虽然没有那么密集,却也还是孤单却不寂寞地与树枝不离不弃,任秋天的风怎么吹也不舍得离开这棵生它养它的大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踮起脚,摘下一个梨,小小的,圆圆的,不软不硬的,还没入口,就先闻到一股芬芳的梨香。放入口中,轻轻一咬,顿时,又甜又酸的汁顺势流入腹中,随后,香气从鼻孔随呼吸而出,觉得四周都被这香气笼罩。哦,这天底下,竟然还有这么好吃的梨啊!
镇里的领导说,可能是因为鸭绿江的关系,这里的气候在长白山一带也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春天能早来半个月,秋天也是晚去半个多月,而且这里的水果,无论是梨啊,还是地果(蓝莓)、葡萄什么的,也都比别的地方好吃。市里那些卖水果的,都说是这里的。其实,那都是唬人的,就说这里的交通吧,水果再好吃,也难运出去啊……
说到这里,这位镇领导有些无奈地笑了笑。
说话间,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就近的一户村民家。进了院子,先是惊扰了一群鸡,再就见一个又矮又壮的汉子在院当中劈着木柈子,边上有一个穿着绿黄色衣服的女人在洗着衣服。见我们进来,汉子停下手里抡起的斧头,略有些惊愕地看着我们。
镇里的领导说,市电视台的来采访,这不,就到你们家来了。
汉子一听,棱角分明的四方脸上显出一丝慌乱,嘴角咧了咧,说,我家有什么好采访的。
一边洗衣服的女人这时忙不迭地站起来,好像没见过这场面似的,慌忙进了屋里。
这时,摄像记者已经扛着摄像机去拍他的镜头了。闲着没事,就细细地打量起这户农家来。院子并不宽敞,房前杖子前支起葡萄架,架上的叶子已经枯黄,但一串串葡萄还在,只是葡萄粒已经蔫巴了不再圆鼓,葡萄藤已经爬到了房檐。房子不大,也不高,是用土坯盖起的,房顶用的也不是瓦,而是草,就连烟囱也和平时见到的不一样,是用木板块支起来的,此时,正有淡蓝色的烟从中冒出来,在风中轻舞着,最后不知飘到何处。这人间烟火,让思绪伸展得很远,似乎越过了好几个朝代……
吃瓜子吧!
穿着绿黄色衣服的女人从房里出来,手里端着一盘瓜子,放在了葡萄架下的小圆木桌上。上前抓了一把,还有些烫手,显然是刚炒的。这是葵花籽,个头大,还饱满,放在嘴里嗑去皮,嚼碎,到底是当年的瓜子,吃起来,就是香。
正和镇领导唠嗑儿的汉子,一边卷着烟,一边说:“俺们这地方,啥都好,如果能有一条路,就更好了。”
汉子的话,应该是村里所有村民的共同梦想吧?
有梦想,就总有成真的一天。
如今,一条路从集安沿鸭绿江逆流而上,遇水架桥,见山开洞,逶逶迤迤,从滴台村半山腰而过,在村民常去的三道沟镇继续往前,经临江、长白,再到延边,然后通向黑龙江省。这条路就是G331国道,起点是辽宁的丹东,终点是新疆的阿勒泰。
有了这条路,村民们再去三道沟镇,不用再划船在江上一划就是近一个小时,而是开着车,十来分钟就到了,两地的距离竟然这么近。
何止是近?村民富裕小康的幸福生活也不再遥不可及。
村民在江上捕的鱼,卖出去了。
村民家中的果树,结的果子供不应求。
村民家的土坯房,都翻盖成了砖瓦房。
村民们还开起了农家乐、餐饮、民宿,天南地北的人们都喜欢到此一游。当年那些小船,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功能,成了村民们招揽游客的招牌,只要你是农家乐、民宿的客人,那么,坐着小船去鸭绿江上观赏边陲风光就不收你一分钱……
事实上,自从有了G331国道,在鸭绿江岸边,好多像滴台这样的边境村屯,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兴边富民政策下,这又有什么可意外的呢?
今年的夏天,外地朋友来游玩,几乎是想都没想,直接开车把朋友送到了滴台。站在半山腰上,俯瞰整个村屯,鸭绿江从村前过,地里的苞米绿油油的,还没长高。散落的房屋被绿树环绕。几栋小二层楼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上面悬挂的广告牌匾,让这里有了几分都市的味道。看着这焕然一新的村落,内心不由暗叹:眼前的滴台,还是原来的那个滴台吗?






来源:2024年9月7日《吉林日报·东北风》副刊

制作:鲁钟思 

初审:王小微

复审:曾红雨

终审:刘  怀








原创稿件,欢迎转发,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风吹东北,必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

立即关注,每周推送


吉报副刊
“东北风”作为《吉林日报》文化周刊,多年来领先吉林、声震东北、影响全国,一直广受关注。本公众号将提供本土及异地的深度文化解读。高雅、深沉、清新、隽永。风吹东北,遍地生机。
 最新文章